编者按
十年磨一剑。下一个十年,中国与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设定了十个问题,涵盖公共治理、经济、科技与国际等多个方面。每一个问题,均由媒体界、学界与文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审团来票决,他们为张平(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魏英杰(媒体人)、张强(媒体人)、邓新华(网易财经主编)、陈季冰(上海人民出版社新媒体编辑中心总监)、徐迅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兼任专家)、叶匡政(作家、诗人)、周念利(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晓鹏(钱江晚报评论部主任)、邹振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他们的投票结果,形成“多数人意见”,并由该领域或行业的专家学者撰写分析预测文章,给出“较权威答案”。本期刊出问题4-6,下期将刊出问题7-10。
4 下一个十年中国股市市值在世界的权重会提高一倍吗?
张平:按照A股过去十年的表现,希望不大。魏英杰:不会。如果按照现在的股票发行速度肯定不行。
张强:会。中国股市不仅伤透了股民的心,还与中国经济的体量极不相称。未来十年,若能不断完善股市规则,把那些蒙混过关、不思进取、圈钱割韭菜的劣质企业驱逐出场,把那些治理规范、有核心能力的优质企业请进场,股市市值翻上一倍不是问题。
邓新华:会。目前中国股市发展还不够充分,十年内,即便经济增速低,也可以通过扩容、估值提高等途径提高中国股市市值在世界的权重。
陈季冰:很难。中国股市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反映基本面。
徐迅雷:否。过去多年逡巡不前,未来十年好自为之。
叶匡政:不会。市场化和现代信用制度化,决定了股市的升值空间,中国股市显然任重道远。
周念利:能。一方面,中国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GDP总量也保持平稳中高速增长,在世界GDP总量中所占比重也在增加,促进了中国股市市值在世界的权重提高。另一方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金融业也在逐步开放,有利于大量境外资本的进入。
李晓鹏:会。股市市值大体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在世界上的地位,专家们都预测了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大幅度提升,股市虽然有滞后效应,但也不会增长太慢,从目前的占比基础上翻一番还是很有可能的。
邹振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不会。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中国股市没有信心。
一个历史性的长期牛市正在徐徐展开
高利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市值权重仅仅提高一倍,恐怕是一个设定太低的及格线,这个及格线远远低估了中国股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程度,也低估了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和系统性的重要性。
由于一国的股市市值跟一国的GDP有着很强的关联,我们可以先从GDP的总量来宏观鸟瞰一下。以2018年底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比对,美国的GDP是20.58万亿美元,股市市值是30.43万亿美元,股市市值除以GDP的比率为148.5;日本的GDP是4.97万亿美元,股市市值是5.29万亿美元,股市市值除以GDP的比率为106.5;英国的GDP是2.73万亿美元,股市市值是3.0万亿美元,股市市值除以GDP的比率为110.18;法国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例为109%,加拿大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例为123%。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值通常大于该国GDP的总体量。
对比中国的数据,2018年底的GDP是13.60万亿美元,股市市值仅有6.32万亿美元,股市市值除以GDP的比率为46.48%,不足GDP总量的一半。单单从这个角度看,当中国十年后人均GNI从当下的人均9900美元翻越过12375美元(世界银行发布的高收入国家的等级线)时,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也基本会达到与GDP总量相当的程度,即实现翻番——这个简单的翻番就足以让我们的市值权重加倍。不止如此,由于中国的GDP增速仍然远高于美日英头部的发达国家,是它们增速的2倍或以上,届时,我们的GDP总量极有可能再上一个大台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市值权重。更进一步,GDP体量最大的国家还可以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的头部效应,即总市值更大比例地超越GDP总量,即获得资本市场的权重溢价,比如当下的美国,十年之后的中国也会获得同样的头部待遇。
事实上,这个股市市值扩张的进程,还比我们预想的来得更快、快速得多。就在当下,我们已经驶入了资本市场的快车道,我们正在经历资本市场的翻天覆地、正在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其背后的巨大动力有二,一是我们经济转型的内生需求,二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积极影响。
从内生角度看,我们正在挥手告别工业化时代,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中国的工业化叠加城市化,造就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个实体经济史无前例的漫长增长期中,资本的无风险回报长期高达惊人的双位数。相形之下,资本市场能够创造的风险溢价就显得黯然无光。于是,更多的资本涌向了实业和房地产,而不是流入股市,并且回报的差距在这个自我加强的机制下越拉越大。这意味着股市在资金端遭受着长期的窘境,这从流动性角度导致了中国股市的牛短熊长,当前的指数仅仅相当于十多年前指数的一半。进一步,从基本面角度看,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无论是产业端的企业融资需求,还是居民端的房地产融资需求,天然地更倾向于跟银行打交道而不是求助于资本市场。银行在这个发展阶段占据融通资金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必然,资本市场在这个阶段天然就是配角。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以巨大的体量高速驶入后工业化时代,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基本面的质变今天是被严重低估了、甚至是被轻易疏忽了。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呈现服务密集、知识密集、价值密集、消费分层化、民生繁荣化、制造高端化等特征。与之相关的经济组织实现方式通常是无形资产占比高、有形抵押品占比低。传统的银行贷款对这类经济组织形式的服务效率较低、服务有效范围较小。相应地,证券市场这种投融资方式更适合这种现代经济形态,效率更高、弹性更大。于是,证券市场的地位显著提高、走向金融服务的中心位置成为大势所趋。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这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将持续数十年之久。同时伴随中国的后工业化进程而不断深化,最终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未来成长的新一代金融发动机。
站在全球回报比较的角度,当下的中国证券市场极具价值。从宏观利率层面看,全球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了三十年,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中的负利率部分不断地扩大,而中国经济的内在高活力令中国的无风险利率持续高于全球。从微观公司层面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优质龙头公司已经形成了世界级的竞争力,中国面向消费的龙头公司正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极速提升的消费能力,中国的核心资产无论是从当前价格还是未来潜力都是巨大的价值洼地。两者相乘,级数放大了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站在中国自身的角度看,从贸易全球化到金融稳步开放,是中国再上新台阶、走向现代化更高阶段的国家战略,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最高决策者前所未有的重视,制度建设也紧锣密鼓地不断落地。这给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不仅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助力,而且正在建立长久的制度保障。
对于广大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从长远来看,我们进入了一个长期牛市的时代。这是因为,一是中国的龙头公司、核心资产、新科技新服务正在进入长期持续稳定创造巨大价值的阶段,即我们有好东西可买。二是全球利率下行的趋势不改,更多的钱在追逐更少的好资产,即好东西越来越有价值。三是资管新规的打破刚兑和房住不炒,令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组合中更多地去配置基金证券,即好东西会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和配置。“可得”、“可贵”、“可买”,中国的长期牛市正在徐徐展开。
十年之后,回望今天,一如我们今天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缅怀昔日缓慢爬行的绿皮车那样,我们会惊讶和感叹我们的市场居然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价值、我们可以走得如此之远、如此之高,并且更令我们赞叹的是我们还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5 下一个十年Al会淘汰掉目前一半的工作吗?
张平:AI什么也淘汰不了,只有人类自己能淘汰。
魏英杰:不会。虽然AI会淘汰掉许多单调重复的工作,在许多制造领域会完全替代人工,但人的创造性是AI无法取代的,特别是在大量个性化、艺术性的工作领域。
张强:不会。以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十年”还不足以发生革命。即便哪天技术成熟了,距离规模化应用仍然需要时间。立法等人为干预也是重要变量。
邓新华:会。很多传统的工作将会被AI取代,而新的工作将会产生。
陈季冰:不会。AI技术发展得没那么快,十年内它最有可能首先淘汰掉一批比较简单的白领工作。
徐迅雷:否。我看过若干Al合成主播播报新闻,难受得要死。
叶匡政:不会。即使AI技术允许,那些被淘汰的人也不会允许。
周念利:不会。尽管AI会替代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的就业,但目前来说AI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发展还不够成熟,想要实现AI大量替代劳动力进行生产,还需要长期研发、实践。
李晓鹏:不会。准确地说,不能用“淘汰”这个词来描述AI即将替代的部分人工劳动。十年之后,AI必然会更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产生新的业态,催生新的工作岗位。汽车的兴起,马车相关工作岗位就转型为汽车的驾驶、修理、维护等,而电商兴起之后,不仅带动了物流、快递、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让线下实体店变身“新零售”,产生了新的岗位。AI的出现,本质上是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对生产而言,是赋能和创造,不存在“淘汰”一说。
邹振东:不会。人类大部分工作都不太需要多少智能,所以人工智能取代不了多少工作。
Al将创造更多工作但中等技能岗位或会萎缩
卓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我看来,或达不到那么大的比重,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固然会对现有工作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也会产生增加就业的“需求效应”和“创新效应”,且后两者的强度会大于前者。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岗工人工资将得以提升、产品价格将得以降低、企业利润将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了在岗工人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并由此扩张了就业的规模。人工智能的“创新效应”更为突出。爬虫工程师、云计算专家、网络消费主播、短视频制作者等今日寻常的职业,在十年前难以预见。人工智能未来仍将不断重构生产和消费方式,在未来十年催生出大量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就业。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擅长于许多人类视之畏途的工作,但人类一些不费吹灰之力的能力却成为其短板。比如,人类从小数据中迅速归纳出规律的直觉,心领神会的社交能力,对日常概念和场景的识别,等等。人类看似简单的一些能力,实际上是由人脑60亿个神经元和500万亿个连接所支撑。一个人的大脑容量相当于2的50次方字节,等同于目前整个互联网的容量。我不敢妄言,计算机永远不能模拟人类的全部功能,但至少在十年之内,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还是有限的。
当然,思考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结构性就业变化并非庸人自扰。
首先,中等技能岗位可能出现萎缩。擅于运用人工智能提升职业价值的高技能人员将在就业中获得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对于较低技能岗位,尤其在需要灵活性、情景判断以及与人交流的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人工智能短期内也无法胜任。但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适应计算、检索、分类等重复性工作,以及企业因数字化而出现的层级扁平化,原本承担着常规程式化工作的中等技能岗位脆弱性提升,电话推销、行政管理、银行柜员等重复度高和创新度低的职业面临转型压力。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行的同学告诉笔者,2019年他们计划招收1200名IT专业毕业生,对纯文科背景的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寥寥无几。中等技能者是中等收入阶层的基石,中等技能岗位减少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值得关注。
其次,男女就业的比较优势或发生改变。自动化技术降低了就业对体力的要求,平台经济提高了就业的灵活性,女性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的束缚逐渐解除。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了大量男性体力型就业的同时,女性在医疗护理、批发零售等工作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显现。在过去十年里,东京都市圈的女性人口增长显著快于男性。
再者,区域性就业差距可能更加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服务业就业在特大城市集聚,而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城市就业将出现下降。麦肯锡对美国3000多个县和315个城市的分析发现,美国1/4的人口所在的54个落后城市和大约2000个县的劳动力年龄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小,失业率更高,自动化技术放大了这些趋势。笔者对我国各省就业结构的研究也发现,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比重在较低的水平之下就达到了峰值,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的隐忧。
最后,人工智能的全球化带来机遇。不同国家应用最新技术的时差大为缩短。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1年后才进入越南,而今天Github最新开源代码的共享速度只在刹那间。随着人工智能全球化的加快,特别是机器翻译、远程呈现和增强现实技术、创新协作软件平台等“远程智能”(RI)技术的成熟,服务业供给的全球化在未来十年内有可能实现。当中国劳动者能戴着增强现实的AR头盔进入万里之外的工作场景,通过传感器的触感功能远程操作无人机械,并借助机器翻译耳麦与雇主交流,“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服务”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和制度变革赛跑。人工智能从长远来看终将惠及大众,但短期成本不应被长期繁荣的愿景所遮蔽。旧岗位的消失速度可能会快于新技术的产业化,而特定领域劳动者在不同岗位间的转化也并不轻松。当前,技术变化速度已领先于公共政策的调整,人工智能正成为各国政策讨论的重要议题,适应人工智能全球化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而非偏向技术资本投资的税收政策等,都是未来公共政策的可选项。
写下本文最后一段文字时,我正在北京的寒冬中等待着从电脑编程竞赛赛场中出来的儿子。看着8岁的他从一大群孩子中钻出来,兴奋地和我谈着我在18岁才接触到的名词,我想到的却是计算机已经可以自己编写一些脚本,初级程序员可能即将失业,而已经有科学家尝试把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语言,未来参加了今天竞赛的中级程序员也要面临转型……
“爸爸,谢谢您这么冷的天还陪着我参加比赛。”哦,直觉、想象力还有爱,终将让我们区别于人工智能而立足于世间,直到哪一天它也能像孩子那样伸出小手温暖我早已冻红的鼻梁。
6 下一个十年纯电动车会替代汽油车吗?
张平:到目前为止,只有以色列、德国、印度、爱尔兰、荷兰等几个国家计划在2030年完全禁止销售燃油车,在全球范围内全部换代是件遥远得多的事情。
魏英杰:如果说纯电动车总量超过汽油车,这完全有可能。这首先将受益于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其续航能力和寿命都将大大提高;其次,基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需求,政策上的鼓励也将提高纯电动车的数量。
张强:会。电动车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良机,且政府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执行力。
徐迅雷:否。部分替代而已。
陈季冰:会。各国从民间到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十年后即便汽油车没有被完全淘汰,也会萎缩成为汽车家族中的边缘小众群体。
叶匡政:不会。中国油企不同意。虽然不少国家都给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印度2030年也将禁售,但这些国家汽油车博弈方的力量显然不够强大。
周念利:不会。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看,想要十年后纯电动车大范围取代汽油车,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沿途需要建立大量充电站,还涉及通电线路、发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一般的电动汽车经过补贴的车价还是比普通燃油车贵。而且纯电动汽车充电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增加使用纯电动车的机会成本。
李晓鹏:不会。电池的能量密度短时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而充电的次数也有限制,之所以得以蓬勃发展,一是技术门槛不高,都是现成的技术,很快就能攒出来;二是国家有补贴。现在补贴取消之后,纯电动车的发展将逐步放慢。
邹振东:不会。今天的手机跟十年前已经天差地别,但今天的你还是与十年前一样到处在找充电宝。想想手机电池的进化程度,你就对纯电动车的进步速度乐观不起来。
汽油车仍将是未来的主流
王铜根(知名车评人)
不可能。
大家可以看到,到2019年年末,纯电动车销量非常惨淡,随着补贴退坡,纯电动市场哀鸿遍野。而比销量更惨淡的,是纯电动车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只要稍加了解就不会对纯电动车抱有幻想,汽油车仍然将会是未来的绝对主流。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详细说明一下原因。
先看使用层面。
纯电动车很不好用,无法满足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需求。
纯电动车续航受季节和车速影响极大。普通的家用汽油车一箱油可以轻松行驶600公里左右而几乎不受季节、温度的影响。纯电动车则“矫情”得多:夏天开冷气影响续航,冬天开暖风甚至续航腰斩。一辆电动车车主需要精打细算才能保证较为顺利地抵达目的地,电动车车主们被迫变成“活地图”,出门之前先结合当前电量、气温、路线、拥堵程度等分析是否能够往返……汽车应该给用户带来便利。焦虑给纯电动车车主带来的精神压力绝对不容小觑。
充电速度慢也是电动车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在续航已经远远不如汽油车的情况下,纯电动车充能速度上的劣势更加明显。汽油车加油仅需2分钟左右,而电动车快充需要超过1个小时,慢充可能长达8~10个小时甚至更长。这种少则几十倍多则几百倍的充能时间会给纯电动车车主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无论去哪里都得提前做好规划。
配套充电设施不完善且每况愈下。很多住宅小区的私人车位已经不再允许新安装充电桩,一些已经安装的小区甚至都在安排拆除或者断电。住宅小区的供电能力和接口数量都很难支持更多的私人充电桩,而最初在纯电动车推广热潮时,许多小区忽略了消防安全问题。
保值率、耐用性极差(使用成本高)。一辆20万元的纯电动车使用三年,甚至只能值2万~3万元了,贬值惊人。使用5年左右,第一批新能源车已迎来“电池报废潮”,很多车主卖车卖不上价格,换电池又太贵,陷入两难。要知道,5年对汽油车来说刚到青壮年阶段。
很多电动车车主算小账,说纯电动车一年能比汽油车省1万元油费。但他们忽略了车价比汽油车贵5万~6万的事实,这还不包括在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从使用层面来讲,纯电动车能做的汽油车都能做;而汽油车能做的纯电动车却做不了。纯电动车的体验相对于汽油车来说是全方位的退步。为什么纯电动车体验这么糟糕?这得从技术说起。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看不到锂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电池包能量密度约为200Wh/kg,而汽油的能量密度约为12000Wh/kg。这意味着50公斤汽油所包含的能量,需要用3吨电池包才能存放。儿时我们就总听到“黑科技电池明年问世”的小报新闻,这么多年过去了,黑科技电池还是“明年问世”。
动力电池的成本、安全性、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寿命这五个重要指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想要优化其中任何一个指标,其他指标便会劣化。这是动力电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决定的。目前想要提升纯电动车续航只有一个笨办法:尽量在车的底盘上堆放更多的电池。
这还带来一个困境:电池堆少了电量少,跑不远;电池堆多了成本暴增,用户买不起(相对于汽油车,锂电池是一辆纯电动车上最昂贵的部件,甚至占据了整车价格的大头)。
纯电动车由于所有能量全部来自动力电池,所以需要经常较为极端地压榨电池的性能。换言之就是充电时尽量充满,用电时常常不得不用到低电量。这种深充深放对电池伤害大,进而影响电池寿命和安全性。
近几年,续航最长的纯电动车从最初的续航200公里提升到500~600公里(此为理想状态下。开空调则达不到此里程),但这并不是近几年电池技术迅猛发展的结果。真正的原因是动力电池大量装车规模化带来的成本降低。然而,这种成本降低已经基本达到瓶颈。
有的企业另辟蹊径,采取了“换电模式”,车子没电了换一块新电池。但电动车电池也无法通用,这使得每个想搞换电的企业都要单独研发设计一整套架构,这已经是效率极低的行为了。这还不算完,为了服务数量不多的车主,让换电模式达到可用的状态,企业需要在城市、高速公路密集铺设昂贵的换电站,这使成本和收益严重不符。要知道,加油站可是不挑车型的,一个加油站可以接待所有品牌所有年代的所有车型。
最后看市场层面。
对国内的纯电动车厂家来说,补贴成了他们“续命”的唯一救命稻草。国内有些纯电动车巨头,利润大部分来自补贴款,这意味着补贴一停,这个生意就不再赚钱。还有的企业依靠纯电动车购置补贴、车辆补贴以外的企业级研发补贴支撑,才勉强做到收支平衡。许多消费者抱怨纯电动车价格太贵,殊不知这已经是电动车生产企业承担巨大财务负担,竭力降低售价的结果。
反观汽油车生意,撑起税收,给企业带来利润,消费者用着还舒服。如果纯电动车让国家重金补贴,让企业赔本赚吆喝,消费者又体验极差,那纯电动车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取代汽油车?
回首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在内燃机的加持下人类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与进步,这种可靠耐用的机器是人类最重要的伙伴。在突破性的技术出现之前,没有任何理由抛弃内燃机。
电动机和内燃机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关系,而应该是一对好朋友! 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高效配合下,汽车会变得更好用、更省钱。
当前国五、国六的汽油车通过先进的技术控制,排放已经非常清洁,远超一般人想象。如果问我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我绝不会钦定某一种技术就一定是大趋势,一定取代内燃机。从技术原理上来看,HEV(油电混合动力汽车)、REEV(增程式纯电动汽车)、PHEV(插电式混动汽车)、FCV(燃料电池汽车)都有可能成为比较好的方向。至于纯电动,还是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