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侠 安徽省蒙城县第三幼儿园
教师要善于将教育主题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们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更加积极主动,能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事实证明,由个别幼儿或小组随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日常活动中,一名幼儿偶然发现一只蜗牛,便和同伴一起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蜗牛生活在哪里?它掉进水里会死吗?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眼睛吗?教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以“蜗牛”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增长了幼儿的见识。接下来我以蜗牛为主题,设置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知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中学的快乐。
“做中学”就是让每一个幼儿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其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做中学”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做中学”不注重教育的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在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而是通过做实验获得,带着得到的经验去学习,会学得更快。
利用幼儿相互间说议的过程,让幼儿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和与别人讨论中扩展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材料、决定操作方法的机会,决定反复操作的次数,独立进行不同维度的感知和思考,建立他所理解的概念,纠正他原有的看法。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激发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发现并修正错误,丰富和积累经验。例如,在“磁铁”活动中,可分为几步:
1.发放磁铁,让孩子随便玩,再发放其他材料(铁、塑料等),孩子发现磁铁会吸住铁。
2.给孩子发放各种各样金属材料。老师:“里面有哪些是铁的物质?”孩子会想到用磁铁来吸,进行分辨。结果有个幼儿拿出一个认为是铁的东西,用磁铁去吸,不成功,说:“为什么我不成功,其他人做得很好呢?”他把磁铁反过来试试,还是不行。“是不是因为我,磁铁就没效力啊?也可能磁铁坏了呢?”他就把同伴的磁铁拿来试,还是不行。他说:“我有超人的能力,让磁铁丧先了磁力。”别的小朋友告诉他:“也许你的东西根本不是铁,所以磁铁吸不起来。”通过反复的“思考”“做”“提问题”,用一些实验来证明结论,培养幼儿研究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应克服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教师应当通过坚持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愿望。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人。教师不光让孩子去做,还要让孩子在尝试中去考虑一些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如,在“制作小轮船”实验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泡沫、塑料、金属、小布料等分组做实验,做完后放在水里玩,发现有的船沉下去,有的漂浮得很好。教师问“为什么?”幼儿通过多次尝试,了解了通常用金属做的沉下去,用木块、泡沫做的浮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想想看,怎样使沉下去的浮上来,浮上来的沉下去?”幼儿就会用泡沫、塑料钻洞或用手压,结果发现泡沫、塑料浮力很大,还是不行,便会试试别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来解决问题。总之,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尝试的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更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经验。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这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的能力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的欲望,进而才能让幼儿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玩中学、做中学 、想中学、试中学、用中学”这五种教学法在实践中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不能独立分割开来。要把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制造一切可进行随机教育的机会,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手、脑、时间、空间,从而促使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做出更多的探索,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