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在读
陈雪祺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在读
梁世元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在读
王嘉智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在读
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独有的优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鼓励和引导其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已初显成效。但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才刚刚起步,2017 年南宁、柳州、贺州和玉林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重点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试点城市,并且在当地投资建成了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用作公共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这对建筑从业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检验国家政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落实情况,并为其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方向,深入调查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地预制装配发展情况,意义深远。
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式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人数量将大幅度减少,但对工人的专业性要求显著提高。对于同量的建筑工程来说,虽然新兴的装配式施工相较传统现浇施工能减少50%左右的现场人员,但相应安装工人的专业技术能力较传统施工工人的要求更高,装配式建筑工人需要在上岗前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产生的新岗位以及原工种的新增工作都将成为预制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建筑工地进行了调查,对他们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相关总结。
图1 工人的从业情况
从图1 可以看出,拥有3 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占70%以上,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有利于推动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大部分工人的工作经验是在传统施工中积累而来的,面对施工操作与现浇式截然不同的情况,还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模式的了解。面对同工种的新增工作,需对管理人员加强理论与实践培训。
从图2 可以看出,在从业人员对预制装配式技术了解的几种渠道中,单位培训占比66.67%,这说明大部分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可以接受到系统且正规的培训。但是,装配式建筑专业技能人才的考评制度体系仍然空缺,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考核评价标准,使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工人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达不到统一的标准。
图2 工人的了解途径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与管理层人员的沟通交流得知:为了应对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制作、施工等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新内容,因此出现了新岗位,对相关人员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详见表1。
建筑设计院、构件制作工厂、施工现场均有工种增加,部分装配式施工人员可由传统施工人员过渡而来,但是必须熟练掌握传统施工技术工艺、标准和章程,同时要掌握装配式施工工艺、工法,这对于文化程度大多停留在初中及以下的工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设计阶段和构件制作阶段新增的工种,则需要专门的专科或者本科院校进行培训,部分核心技术甚至需要更高学历的深造者承担。
表1 材料损耗控制目标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以下五大变革:制作方式由“人工”变为“机械”。场地由“工地”变为“工厂”。做法“施工”变为“拼装”。工厂生产人员由“技术工人”变为“操作工人”。现场作业人员由“劳工”变为“产业工人”。装配式建筑施工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制约。正是由于这些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传统作业工种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通过对调研数据及实时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得出以下结论并给出建议。
装配式建筑的起步预示着建筑行业部分从业人员的转型。传统建筑施工中积累下来的施工工艺和经验有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是,对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来说,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的情况下,转型意味着机遇,但也是挑战。这就要求相关行业在从业人员上岗前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以保证传统施工人员可以顺利向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过渡。
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工种的考评和评价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让相关行业难以进行专业人才的考核和选拔。制订相关装配式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行业选拔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为了构建和完善装配式建筑专业化生产体系,使得一线从业人员能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及实操技能,相关行业管理人员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通过调研、统计、测试、验证等方法,系统且全面地总结装配式建筑行业生产工艺、生产工法及多年来的生产建造成果,制定一套有关装配式各工种的考评标准,为装配式建筑专业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标准依据。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在设计、构件制作及现场施工阶段都有新增工种,并且全新的建筑模式让原工种也产生了新的工作。因此,专科及本科相关院校应将装配式建筑纳入教学内容,让新增的装配式建筑新岗位进入青年人的待选职业,来改善部分职业空缺、人才匮乏的现状。对于原工种的新增工作,传统建筑工人要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开展的培训,熟练掌握装配式施工工艺,以便向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