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工匠精神” 助力廉政育人
——以“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廉洁品质的意义及路径探讨

2020-01-09 22:02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廉政工匠精神工匠

陈 斌 任 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江苏 江阴 214405)

“工匠精神”是新时期从事生产劳动和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各行各业需要的是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硬、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工匠精神”则作为精神内核贯穿其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卓越创造,既是一种信仰理念、习惯方法,也是一种时代风尚。“工匠精神”是一个相对抽象、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精、细、实等多元化的精神品质,“精”是标准,“细”是过程,“实”是结果。“工匠精神”是工匠经多年的职业历练积淀而成,是整个工匠群体的精神凝练与智慧结晶。在高等职业教育语境中,对于职业培养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工匠精神”要求较高,学生只可仰止,一时之间难以完全养成,仅可作为一个趋于完美的目标来追求。故而,急需对“工匠精神”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其更接近于学生现阶段的成长需求。

本文以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为目的,认为可以从“工匠精神”中提炼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用于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严谨务实、不慕虚荣、坚持自我、精忠奉献等,这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廉政素养。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廉”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

一、“工匠精神”中蕴含的廉政文化育人元素

2016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的首次提出。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随后,“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培育的职业精神为各高职院校所倡导。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养廉修德的精神文化,它是一种职业理念,更是一种职业信仰。“工匠精神”的品质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廉”元素。

一是严谨务实,刻苦勤勉。“工匠精神”追求品质为先,以品牌立足,他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工艺方面是非常精细的,面对创造是极度认真的,工作思路是非常缜密的。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就包含了严谨务实的廉成分。为了臻于至善,哪怕困难重重,也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这种刻苦勤勉的作为与廉政勤政是一脉相通的。

二是低调朴素,不慕虚荣。工匠大师们嚼得了菜根,做得了大事。他们技艺精湛、成果斐然,但从来不张扬,不慕虚荣,放下名利,心无旁骛。他们劳心劳力,为了精耕细作;安贫乐道,尚且穷且益坚;即使世人不解,也要追求本真。这种低调朴实的作风也是“廉”的体现。

三是坚持自我,执着高远。现代社会诱惑重重,一些人追名逐利。而工匠们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坚持自我,以足够的耐力、定力,坚决守护规矩的底线,执着追寻内心的高标准。这种无比高洁清廉的品性,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写照。

四是精忠传承,敬业奉献。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是“工匠精神”的内核,也是廉洁勤政的体现。工匠们精忠坚守,不计私利,知行合一,只为呈现完美的工艺、作品与产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工业发展、科技进步,乃至于“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能从“工匠精神”中提炼出廉文化,亦可从廉文化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可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廉洁品质,廉洁品质是“工匠精神”的基石,高校可以将二者的培育进行系统整合。有人用“五心”来提倡“工匠精神”,心怀初心、进取心、恒心、耐心、细心,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落实“三全育人”[1]。而以“廉洁之心”育人,并培养学生的“廉洁品质”,与“工匠精神”的“五心”“五育”是一脉相承的,共通的精神、共同的目标,故可互相借鉴,融合推进。

二、以“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廉洁品质的现实依据

(一)从社会需求看,新时期行业需要廉洁奉公又业务能力精湛的劳动者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如今倡导“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的教育,更是多方积极参与、共同支持的教育。而时代呼唤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各行各业需要的是既具有廉洁素养又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其中,“工匠精神”是全面发展的体现,包含了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成效等方方面面,而廉洁品质是其中一项尤其重要的内容。廉洁品质是廉政的基石,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虽然学生不一定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不一定走上领导岗位,但是办事公正廉明,履职不以权谋私,廉政的意识与能力在任何岗位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助力廉政育人,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只有把握住适合的方向、领域,将“工匠精神”与廉政育人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满足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使教育平衡充分发展。

(二)从精神内核看,“工匠精神”培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

在高校倡导“工匠精神”、推进廉政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育人,希望学生成长为具有工匠潜质、拥有廉洁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从育人的角度讲,“工匠精神”与廉洁品质的许多内容是一致的,“工匠精神”中包含廉洁品质的内容,而廉洁品质也可上升为“工匠精神”。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廉洁文化的建设有许多共性特征,可拧成一股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合力与正能量。

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廉政建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时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对于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也能起到预防作用,反过来,对于其未来“工匠精神”的发扬也是一种底线保障。与此同时,“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和方法,是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廉洁品质教育时需要具备的精神和素养。以“工匠精神”去培育学生的廉洁观和廉政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从问题导向看,大学生的不廉洁行为需要用“工匠精神”去制止

“00 后”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容易出现浮躁、功利等现象。如学习上浅尝辄止、眼高手低,致使考试作弊,企图投机取巧;生活奢侈浪费,经不住诱惑,拖欠贷款,甚至陷入“校园贷”“套路贷”的陷阱;学习过程功利、人际交往功利、入党动机功利等,这些行为都包含着不廉洁的因子。

而在一些师生的观念中,高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共识,而廉洁品质的培养还处于缺位状态,他们对培养大学生廉政意识的态度不一。所以,不妨充分利用“工匠精神”的土壤,带动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工匠精神”倡导的是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自然绝不容许考试作弊的行为;讲究质量信誉,必然杜绝随意借贷甚至欠贷、骗贷的做法;注重低调朴实,必定极力遏止生活奢侈攀比之风。所以,崇尚“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推进大学生廉洁品质培育,才更有助于学生养成最基本的诚信做人、遵规做人、勤俭做人的理念和习惯。

(四)从时机条件看,大学阶段有利于推进廉政教育融入“工匠精神”培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最有利时机,也便于从“工匠精神”的大方向中凸显廉政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的廉洁观正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观点体系,并且大学生思想敏锐,头脑中固有的思维认识较少[2]20。 因而就青年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具有可以塑造的内在条件和需要,这正是廉政思想教化和吸收的有利时机。

同时,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摇篮,有着人才特别集中的主体优势。从师资层面讲,不管是理论研究队伍,还是专职德育和教学工作者,他们都有较高的教书育人水平,而且为人师表,便于给予学生引导和熏陶;在既有的思政课堂和文化活动中,有着加强廉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厚土壤。尤其在高职院校中,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专业建设到产教融合,“工匠精神”被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此来协同推进廉政教育,使廉政教育提高了站位,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三、以“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实施路径

(一)高校纪检干部以“工匠精神”强抓师风建设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专注的精神,它首先是一种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正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具备的品质。在职业教育中,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徒弟”,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工匠精神”,体现廉洁素质,做好表率,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潜质的优秀“徒弟”。高校不仅要以“工匠之才”强化师能,更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师风,激发教师队伍廉洁施教的本领和操守,以此影响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为此,高校纪检部门要联合人事管理部门,加强师德与师能的培养,同时加强纪律监督,做到依法从严治教。

一方面,高校纪检干部在教师队伍中要做好“工匠精神”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而高校的纪检干部又是全体教师的表率。他们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倡导者、执行者,也是示范者、先行者。他们在教育工作中要体现“工匠精神”,秉持育人初心,坚持正确方向,争做有为教师;在纪检工作中也要有工匠的坚定与执着,保持清醒头脑,扎牢制度笼子,加强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充分履行纪检干部的职责。

另一方面,高校纪检干部应以“工匠精神”来提升廉政建设内涵。落实党的建设要求,坚持以党建促师德师风建设,以党的宗旨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加强高校中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重点对各党支部的工作开展进行调研督查,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以精准的政治监督全力捍卫“两个维护”,确保政令畅通、落地生根[3]。加强师德考核,将重在日常、贵在有恒、成在精益的“工匠精神”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形成争做“工匠型”教师的浓郁氛围。开展各部门重点工作风险点排查及防控自查工作,拟定防控措施,密切跟踪落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同时,加强专兼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吸纳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教师到纪检干部队伍中,从而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环境,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乃至于学院精神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教师以“工匠精神”开展廉洁品质思政教育创新

随着党中央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倡导,各高校已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而多数学校的廉洁品质教育还缺少抓手。借“工匠精神”培育的根基,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工匠精神”中提炼出廉洁品质,将廉政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促使廉政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不仅能弥补廉政教育的缺失,而且能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进一步深化、细化。

一方面,把“工匠精神”作为廉政教育常态化导向,优化教育特色。拓宽“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外延,就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模式整合、教学策略转换等方面,开展廉洁品质思政教育创新。一是以最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为纽带,推进“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渗透最基本的“廉”的职业品质;二是以模块化、渐进式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为基础,嵌入“工匠精神”廉政文化,与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协同推进;三是以实习实训为载体,在真实的职场文化环境中浸润和养成优秀的“工匠”品质。“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以贯之,将学生的廉洁品质置于“工匠精神”高尚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中加以滋养,让“廉心”与“匠心”一起深入人心、刻入骨髓。

另一方面,围绕“工匠精神”,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从“工匠精神”中提炼廉政教育内容,并将“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手段,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对接党和国家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同时,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课程”即培养工匠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就要拓宽思政教育路径,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廉政教育资源,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寓正确的廉洁观于知识传授之中,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并纳入教学督导与常态化质量监控工作。

(三)学生以“工匠精神”打造校园廉政文化精品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而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路径。为此,要以“工匠精神”打造校园廉政文化精品,树立重德、守正、至善、清廉等价值理念,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廉洁品质的养成。

第一,抓好思廉、尚廉、践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廉政文化品牌特色。以“5·10 思廉”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经典诵读、知识竞答、征文比赛、话题辩论、廉政文化宣讲、校外基地参观等,增强学生组织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同时,加强廉政文化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教育活动,将廉洁品质的学习与实践置于社团活动的平台之上,实现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第二,选树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力量,营造争当廉洁楷模的浓郁氛围。一方面,学习大国工匠,邀请大国工匠来校宣讲,或从身边发掘“工匠型”教师的优秀代表,讲好榜样故事,学习这些工匠身上的廉洁品质;另一方面,选树优秀学生,加强同伴教育,由品德优秀的学生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营造争当工匠、廉洁修身的整体氛围,倡导以廉为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推进廉政文化入脑入心是一个理论教育结合实践的育人过程。在课内外加强知识理论学习,以丰富的廉政知识文化和正确的廉洁观武装头脑;让学生熟悉相关法规、制度,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剖析,提高对廉政问题的认识。由文化社团牵头,加强学生对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品读学习,用传统经典中关于廉政的言论和故事,来感染、净化学生的身心。在实践育人环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践行廉洁行为。学生在“学徒”角色的扮演中,已模拟走上生产的一线,踏上工作岗位。在此过程中,他们弘扬“工匠精神”,接受廉洁品质的历练和考验,应加强自我勉励与约束,不断提高廉洁从业的能力,真正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守住“廉”之底线,行健致远。

结语

高职学生注重自身修养、诚信做人、勤俭节约、不搞攀比、不慕虚荣、慎微慎独等廉洁品质,体现在修身、持家、社会交往、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高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归根究底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大学生廉政建设并非单打独斗,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轨道,亦可融入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不管是纪检干部、普通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做到“三全育人”。需要明确的是,在大学生廉洁品质培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运用十分广泛。“工匠精神”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精神,不管学生将来成为什么人,上至科技人才,下至手工业者,都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是教育的一种工作态度和方式。一方面,教师要以“工匠精神”来开展学生廉洁品质的培育工作;另一方面,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其中的廉政因子。由此,在廉政建设领域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在“工匠精神”培育中也着重突出廉政意识的培养,才有望帮助大学生养成廉洁品质,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廉政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我省试行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