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象思维在作文训练中的强化运用

2020-01-09 16:36
课外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粗粮外延铭记

陈 芸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广东 佛山 528000)

在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现象的研究中,我们常常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地归结为两种类型,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用科学的抽象的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在议论文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谈及的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概说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选取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提炼,到完成艺术、文学形象的塑造)所进行的艺术思维活动。如果说逻辑思维是艺术作品的筋骨,形象思维则可算是皮肉。作文自然要有强健的筋骨,丰满漂亮的皮肉也不可或缺。形象思维在作文中体现为画面感的呈现。形象思维的运用在素材的使用、观点的阐释、说理的展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材料的转述。

我们来看看2019 年南海摸底考的作文题目。

1.一张出游照。爸爸妈妈和女儿站在北京火车站的出口。从广州到北京坐了26 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每个人的表情既兴奋,又难掩倦容。(材料2、3 略)

翻开一本家庭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为我们记录了历史,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请选择以上的一张照片,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向照片中的主人公讲一讲这张照片带给你的联想与思考。

这则材料,其实就已经很有画面感了。写作中如果只是“抄”材料,那就显得比较低级。我们看看材料一在哪些节点上可以运用形象思维。

爸爸妈妈和女儿站在北京火车站的出口。从广州到北京坐了26 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每个人的表情既兴奋,又难掩倦容。

划线的地方,可以尝试进行具象化写作:26 个小时进行换算,一天多的时间,一千五百六十分钟,强调用时之长。绿皮火车,可以进行形、声、味等多感官的描摹,强调不够舒适的体验;同时可以描绘高铁的舒适和便捷。从广州到北京,两千多公里,假如使用现在的交通工具,26 个小时可以来回几趟北广;清晨,你可以在广州喝着丰盛的早茶,中午,北京全聚德的烤鸭让你大快朵颐。同样的方法,五羊雕像、小蛮腰、故宫、鸟巢、长城等都可以是营造画面感的手段。以此类推,不胜枚举。

2017 年高考全国I 卷作文同样可以采用形象化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以“共享单车”为例,可以对使用共享单车的场景作横截面式的形象描写。

你只要拿出手机,扫面车身的二维码,“滴”的一声,车锁“咔嚓”开了,你就可以骑着车,轻松愉快地畅游啦。熙熙攘攘的道路上,到处都有共享单车的身影。小黄、小蓝、小橙、小绿……色彩鲜艳,车轮飞转,真真轻松惬意啊。

“共享单车”只是一个概念,经过具象化写作,它变成了一个场面、一个材料,一个有血有肉的作文段落。广场舞的场面、动作、神态、声音,长城的砖瓦、京剧的脸谱、行当、唱念做打,中华美食的烹饪方法、食材、色香味,都是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来展开写作。

其次,概念的解说。

我们知道,审作文材料,往往要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尤其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中常常有重要的“概念”。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哲学家胡塞尔说,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有人说:时代在改变,但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作为逻辑的要素,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外延的使用,常常就是具象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一词,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什么东西可以称得上“经典”?特别适合用排比句来完成外延的解说。可以从下列方法来操作:第一,内涵;第二,外延;第三,内涵+外延;第四,近义词;第五,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例子如下。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内涵)

经典:经典书籍、经典歌曲、经典舞蹈、经典画作、经典电影……(外延)

以上两例相加就是内涵+外延的解读方法。

过去:过去,意味着忘记。(近义词)

过去:过去,不是遗忘,而是释怀。(“不是……而是……”的句式)

……

通过解读关键词,写作的展开就比较容易了。以下是两个开篇片段。

片段一:一切都会过去。过去,意味着忘记,意味着释怀。一切苦难与荣光,都会被忘记,我们都应该释怀。从先哲的箴言里,我感受到了淡然的生活智慧。

片段二:一切都不会过去。不会过去,意味着铭记。铭记伟人,铭记历史,铭记教训,铭记恩情……一切都不会过去,因为一切在我们心里有了深深的烙印。

此外,我们可以借这种方法来拟写文章的分论点。

(1)传统节日不会过去,因为在传统节日身上沉淀了太多中华文化美好的情结。

(2)传统美德不会过去,因为美德是立人之本,和谐之根。

(3)精神品质不会过去,因为精神品质是一笔财富,给后人以深深的启迪。

“传统节日”“传统美德”“精神品质”是对“一切”进行外延解说,也是“一切”的具体化。这样一来就有话可说。写作的“树干”上长出了“枝丫”,接下来的“叶子”就有着落。“传统节日”,学生就可以很快联想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分析这些传统佳节沉淀的文化和情结,这些文化和情结从古至今,仍然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传统美德”,学生自然想到“勤劳”“诚信”。“精神品质”,学生可以生发出“爱国”“乐观”等。由此,写作便能枝繁叶茂,具体可感。

再次,说理的渗透。

比喻说理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典型。它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将抽象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化,让人易于接受。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喻体的使用,让说理更加形象和巧妙,文章读起来有趣,有味道。在下笔之前,要仔细揣摩写作对象的特点,再运用联想的方法,尝试找到与之相似的事物,进行形象化思维联系,形象化说理。再如写“阅读经典”。

有人把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比作饕餮盛宴,其实不然。如果从其特质来看,经典著作更似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东西——粗粮。

为什么说经典是粗粮呢?其一,经典与粗粮一样,极具营养,对人大有裨益。其二,经典与粗粮一样,难以消化。据此,要获取粗粮中的营养,就要有巧手的烹饪,帮助人体消化与吸收。要汲取经典中的精华,就要有合适的媒介,帮助读者理解与吸纳。

阅读水平有限,相当于身体的消化能力不足,贸贸然吃下粗粮,消化道只有不适和抗拒。假如烹饪者采取文火慢炖、榨取汁液等方式进行加工,制作出来的食物对消化不良者当然是不错的选择。《百家讲坛》无疑是优秀的烹饪大师,他们对经典的品评和传播,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不敢说是领悟经典最好的途径,却也是很好的启蒙。

考虑到“经典阅读”的特点,联想找到了“粗粮”与“经典”作类比,将经典和经典阅读具象化,比照式的写法,让人在对粗粮的具体印象中,完成了对“阅读经典”的形象认识,这就让说理的效果更为显著了。

逻辑思维很重要,它是架构文本的“负栋之柱”“架梁之椽”;然而,它的外显要依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才是作文的根本要务,没有形象思维,写出来的文章便会枯败与萧条。

猜你喜欢
粗粮外延铭记
一生铭记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山河铭记
粗粮养生不养胃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粗粮代餐粉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