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源流考辨

2020-01-09 22:02孟庆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引申义血性用例

孟庆奇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

“肝胆相照”是个常见成语,现代多比喻以真心相见(尤其是在政治外交领域),表明双方互相坦诚交往共事。但是,“肝胆相照”一词的词源是什么?本义又是什么?“互相坦诚交往共事”的比喻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有无其他的含义以及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是怎样形成的?就语言学角度来看,探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肝胆相照”成语出处考校

关于“肝胆相照”一词的出处,现有通行辞书(如《成语大词典》)大多引用宋代赵令畤(有词条注为赵令畸,系讹误)的《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1]617然而,笔者认为,将此例作为“肝胆相照”一词渊源尚且说得过去,把它当作用例却不妥,理由有三:其一,此处并未出现“肝胆”二字组合成为独立词语的用法,且“胆”字在此处之所以具有“真心”的能指,是由于语法上“照心”和“照胆”为并列关系,从而暂时赋予“胆”字在此处“真心实意”的指代含义;其二,“照心照胆”在此原来并无直接的比喻义,由于和前文“同心相亲”对举出现,从而具有了“以真心相见”的比喻义;其三,假设“肝胆相照”一词是由该用例提炼和重新排列组合而来,但该用例中并未出现“肝”这一成词语素,也就是说这一假设并不能成立。

《汉语大词典》在“肝胆相照”一词的出处条目中,采用宋朝胡太初《昼帘绪论·僚寀》中的用例:“今始至之日,必延见僚寀,历述弊端,令悃愊无华,肝胆相照。”在此例中,词形、用法和现代大致相当。胡太初系南宋理宗年间人士,《昼帘绪论》成书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前后,故此用例晚于《侯鲭录》中赵氏例(赵令畤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生卒年分别为1051 年、1134 年),由此推知“肝胆相照”一词可能始于南宋时期。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中记载:“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文天祥为宋末名臣,此例中“肝胆相照”一词已经不似《侯鲭录》例中需要与其他同结构词语相互诠释或与上下文形成对仗,而是直接与名词性成分“知己”连接使用,在表达上更为完整、独立。

由此可见,“肝胆相照”一词从一开始就使用比喻义,首见用例的文献可能是赵令畤《侯鲭录》。然而,《侯鲭录》中还没有“肝胆相照”这样的语言组合,只是使用了与“肝胆相照”比喻义相近的词义。“肝胆相照”这样的语言组合有可能到南宋时期才逐渐固定、成词。至于宋以后的用例,皆是“肝胆相照”一词语义固定下来之后表情达意的用法,其运用也更加独立。例如:

(1)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

(2)我两个一见,气味相投,肝胆相照。(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

(3)弟与公子以肝胆相照、互相知心,故敢以实言相告。(姚雪垠《李自成》)

“肝胆相照”一词在宋元之后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语义相对稳定,多用以表达亲友之间的感情,这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相同。

二、“肝胆”表示器官的基本义

肝,《说文解字》训为“木藏也”[2]2598,《释名·释形体》载:“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木。”[3]27胆,《说文解字》:“连肝之府也。”由此可见,在《说文解字》的成书年代,“胆”字与“肝”字常常相联系。那么,“肝胆相照”一词中“肝胆”联系的首见用例在哪里?“肝”“胆”这两个字为何常放在一起搭配使用?“肝胆”关系密切有无切实的理论依据?

从语法角度看,“肝胆相照”一词属于主谓式。“肝”在《新华字典》[4]623中的解释为“肝脏”。关于“脏”字,其繁体字为“臓”,“臓者,藏也”(《字彙》)[5]6670,就是收藏的意思。收藏什么呢?自然是人体收纳的各种营养,并将其以能量的形式贮藏起来,此即为“藏”之所指。《说文解字》词条中的“木”,取自传统中医理论之一的五行学说在人体五脏研究当中的运用,即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中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运行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五脏与五行相配属就形成了肝与木相对应、心与火相对应、脾与土相对应、肺与金相对应、肾与水相对应。

肝属木,指的是五行学说中的肝脏与木的特性相似。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肝的特性是主疏泄、调达,可以调节人体一身的气机运行;而木的特性是生发、向上生长的。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天人相应”理论,肝便与木相对应,因而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肝属木,木主发生,故为将军之官,而谋虑所出,犹运筹帷幄之中也”的论断。笔者认为,此即为《说文解字》中“肝,木藏也”的理据来源之一。

“肝胆”一词当中的“胆”,《说文解字》解释为“膽,连肝之府也,俗字作胆”。“府者,为五藏宫府也。俗字作腑。”(《白虎通·性情》)[6]114人们常说“五脏六腑”,其中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那么“腑”指的是什么呢?“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黄帝内经·素问》),又有“五藏已伤,六府不通”(《素问》),其中的“府”或“六府”在中医中指的是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

腑主排泄,泄而不藏,代表的是消化排泄系统。传统中医理论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对应人体,将脏腑的关系表述为“互为表里”,并用阴阳来区分,即脏为阴,腑为阳,脏腑因此是表里的关系:脏是收藏,即为里;腑为疏泄,既然主疏泄,那自然是表。“肝,木藏也”,肝属木,胆亦属木,肝为阴木,胆为阳木,二者亦互为表里。《说文解字》中释“胆,连肝之府也”,即是说肝胆互为表里,因而“肝胆”二字在使用中常常出现。

三、“肝胆”一词比喻义的由来

“肝胆”既然是表里关系,那么相互照应也就能够说得通了。《成语大词典》载:“‘肝胆’比喻真心诚意。‘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该词典并未对“肝胆”的基本义作解说,而是直接采用了比喻的用法。既然“肝胆相照”一词在使用之初采用的就是比喻义,那么“肝胆”一词比喻“真心实意”这一用法是从哪来的呢?这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肝胆”本用来指人体脏器,这两个字在用例中常常同时出现,如:

(4)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例(4)中的“肝胆”比喻真挚的心意。

(5)齿发益衰谢,肝胆犹轮囷。(宋·陆游 《诗酒》)

例(5)中的“肝胆”比喻勇气、血性。

(6)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庄子·德 充符》)

例(6)中的“肝胆”比喻关系密切。

又如:

(7)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庄子·大宗师》)

例(7)中的“肝胆”取基本义,实指肝和胆。

(8)不任肝胆之切敬,因执事以闻。(《文选·江 淹·诣建平王上书》)

例(8)中的“肝胆”比喻诚恳、忠诚。

(9)裂胆催肝、沥胆濯肝、露胆披肝、沥胆隳肝、析肝吐胆、刳肝沥胆、肝胆相照,等等。

例(9)中的“肝胆”都出现在成语之中。

例(4)—(8),“肝胆”从本义“人体脏器”逐渐过渡、虚化出比喻义、引申义。

“肝胆”二字是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诚的心,还用来比喻勇气。《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托於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7]95-111一句中的“肝胆”,用的是基本义,实指肝脏与胆囊,并无“诚心”等寓意。

《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其中的“肝胆楚越”指虽近犹远,“肝胆”在此比喻亲近。前文已述,肝胆“互为表里”,关系密切,因此“肝胆”产生了“亲近”这样的比喻义。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其中的“肝胆”一词使用的是比喻义,用来指“诚恳、忠诚”。

《诣建平王上书》“不任肝胆之切敬,因执事以闻”,其中的“肝胆”一词亦用来比喻“诚心、忠诚”。

《儒林外史》“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的正人君子,也不枉了”,其中的“肝胆”一词用以指人有血性,是由其比喻义而衍生出来的更为抽象的引申义。

“肝胆”二字在成词之初所具有的仅仅是“肝和胆的总称”这一基本义项,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生成了“诚心、忠诚”这一比喻义和“有血性”这一引申义。仅从“肝胆”一词的结构来看,“诚心,忠诚”应当与“肝”这一成词语素更为接近,而“有血性”的引申义则与“胆”字关系密切。

基于中医脏象学说,从“肝胆”一词的基本义出发,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用五行相生学说对人体五脏赋值的观点,结合五行相生的原则,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正常发挥心主血脉功能;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丰盈,即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正常活动。故而心与肝关系密切。“心”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人心,……凡心之属皆从心”,这即是说语言中与性情、思虑等相关的义项皆是“心”的派生。而肝为心之母,因此“肝”字具有“心”的语义功能也就顺理成章了。

古人认为勇气由胆发出,胆附于肝之端也,与肝相连,呈中空囊状器官。胆既属于六腑,又是奇恒之府,主决断。也就是说,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8]178句。胆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够防御和清除某些精神刺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正常运行,从而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医学临床上常见胆气不足之人,多善惊易恐、遇事不决等,因此,“有血性”的引申义应当是由“肝胆”一词中的“胆”化用而来。汉语义类词群也常见许多“胆”字指代勇气的用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有如下词例[9]256:

胆敢:动词,表示竟有胆量敢于(做某事)。胆寒:形容词,害怕。

胆量:名词,不怕危险的精神;勇气。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四、“真心相见”义项属于误解

通过前面三部分的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肝”“胆”二字关系密切,从《说文解字》年代起就常作为构词语素共同使用。由于二者互为表里,因而在词语当中出现时具有“关系密切”的指代含义。

二是“肝胆”一词具有“诚心、忠诚”的比喻义,在这一点上与“心”字用法相同,这是由于“肝”与“心”在脏象上具有相生的密切关系,因此“肝胆”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了“心”字的一部分表达功能。

三是“肝胆”一词所具有的“血性、勇气”的指代含义,是由“胆”这一构词语素赋予的。在汉语词句中也有大量用“胆”字来指代“勇气”的例证。

然而,关于“肝胆相照”一词是否能够作为“真心相见”的独立表达,可以通过对如下用例的分析来考察:

(10)王琦瑶们倒都是情谊中人,追求时尚的表面之下有着一些肝胆相照。小姊妹情谊是真心对真心……”(王安忆《长恨歌》)

例(10)中的“肝胆相照”一词用来形容姊妹情深,自然也就隐含了“长期相处”“关系密切”这样的前提;反倒是“真心相对”这个语义不是从本词中直接得出,而是与下文呼应的语境赋予的。

(11)那时,信长与光秀还是肝胆相照的主臣。(山冈庄八《德川家康6·双雄罢兵》)

例(11)中的“肝胆相照”一词用来形容织田信长与明智光秀主公与臣下互相托付的密切关系,“肝胆相照”一词极言二人过从甚密,交往深厚。

(12)他和阿眉之间真正做到了赤诚以待、肝胆相照。(王朔《空中小姐》)

例(12)中的“肝胆相照”一词在此仅用来表示两者交往密切,而“以真心相见、互相赤诚交往”的语义应当来自“赤诚以待”一词。

(13)此外妯娌姊妹,对秋亦多加爱护,而四姊八妹,一则古道热肠、肝胆相照,一则耳鬓厮磨,形影相惜。(张恨水《金粉世家》)

(14)“肝胆相照”——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人民日报》)

以上五例[10],“肝胆相照”均有形容“关系密切”的意思,而“以真心相见,坦诚交往共事”的语义功能则多是由上下文语境所赋予的。

五、“肝胆相照”源流考辨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肝胆相照”一词中,“肝胆”作为构词语素的组合而言,是由两者在人体构造上互为表里的关系决定的,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关系密切”的喻指作用,然而这个语义功能并未在现在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辞书中有所体现。

“肝胆”一词就其意义和使用情况分析,可同时具有“诚意”“血性”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作为“诚意”的义项是由于“心”与“肝”关系密切从而具有了“心”字一部分的语义功能;而“血性”则是由于“胆”字具有“勇气”这一义项从而具有的表达作用。

尽管辞书上明确将“肝胆相照”定义为“比喻以真心相见,坦诚交往共事”,但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在成语中的用例来看,都没有明显地将“肝胆相照”作为“真心相见”的独立表达的用法,更多的实际情况是用来强调“关系密切”。至于“真心相见”语义功能则往往是由上下文语境所赋予的。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中国传统语言表达习惯之一。本文通过对“肝胆相照”一词的所指、能指及用例的考察,对其源流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求证,并尝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认知进行了简要的阐释推演。

人类语言中许多表达都出自人体自身,不仅汉语如此,世界上其他语言亦复如是。因此,想要把握语言中的变化及其运用规律,对人类自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在人体自身结构认知基础上的语言学研究,对语言的产生、运用和表达的探讨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引申义血性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软件设计中用例详细需求描述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