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霞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农业农村局 067000)
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升,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大规模建设的趋势。在养殖过程中,会增加一些疾病,导致养殖户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家禽养殖业,因此,疫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为了维护养殖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为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法,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对畜牧行业而言,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与牲畜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想提高牲畜的健康率,必须对畜牧人员做出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国畜牧行业中农民承担了主要的畜牧工作,在整个畜牧养殖过程中,既缺乏高知识技能水平的保障,又没有相应的高技能知识人员作指导,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完整的构建起整个畜牧体系。目前最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药品滥用、牲畜饮食不规律等,会常常引起更多疾病,对整畜牧行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环境在整个牲畜成长过程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的牲畜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要满足牲畜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定的有利因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牲畜的发展并提升健康率。但如果环境恶劣,连最基础的牲畜要求都没有保障,可能会导致牲畜感染各类疾病,不仅会影响牲畜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造成牲畜死亡,对整个畜牧行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造成牲畜疾病的原因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牲畜自身的因素。牲畜在进行孕育生命过程中,如果母体携带病毒,会将病毒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使幼崽也感染疾病,一旦牧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病毒的存在,体内病因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会激发出更多的疾病。
提高相关畜牧养殖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整个疾病防控方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都应加强对畜牧疾病的预防[1]。对国家而言,应加大对牲畜疾病的资金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畜牧行业,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如此一来,可以提升我国整个畜牧行业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畜牧行业的发病率。相关部门需要在畜牧行业养殖问题上做出引导,并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知识培训,加深养殖人员对牲畜疾病的防控重视,促进我国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牲畜疾病防控体系。
相关养殖人员一定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2]:第一,监控和检测设备必不可少,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养殖环境的各项数据,还可以将数据进行总结,对环境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调整,从而更加适应牲畜的生长需求;第二,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内部清洁工作,日常清洁必须加大力度,降低整个养殖环境的细菌含量,减少牲畜发病率。
相关养殖人员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对自身牲畜养殖场进行监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一些特定地区由于历史经验或特殊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疾病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还可能会在整个地区形成牲畜流感。所以,相关养殖场一定要加强对整个疾病的监控,保障各个细节参数都能满足要求,还要在发现疾病的情况下及时上报。一旦出现任何疫情前兆,相关人员必须对自身养殖场进行隔离,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除此之外,一定要合理选择牲畜药物,按照医生的规定使用药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牲畜。
除了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外,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对牲畜自身的管理,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3]:第一,幼崽孕育和选择时,一定要多方面观察和检验,确保母体和幼崽两者都健康;第二,养殖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来对牲畜进行各项管理,必须采取防控免疫等多项手段,不仅能保障牲畜健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安全提供保障。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一定要对牲畜进行合理规范,从饮食方面确保牲畜健康。
在对家禽进行养殖期间,为了能降低疾病的产生,维护整体经济效益,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有效预防和防治。相关人员要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养殖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