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的文化基因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20-01-09 19:01张万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疫中华民族肺炎

■张万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相继在全国爆发,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为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用行为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精神。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无比深厚的文化根源,更蕴涵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最新标志,发挥着无穷的力量,是我们取得抗疫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各个岗位都能看到党员同志的坚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员同志用无私奉献和爱党爱国作为人生的底色,用生命赴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充分体现。越是艰险越向前,中国共产党人时刻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承诺。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从刘智明院长到梁小霞护士,多少战士为国捐躯,舍小家,为大家。这种不畏艰险、逆行而上,以身许国,是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新诠释。

(二)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是抗击疫情的杀手锏。湖北省作为疫情的重灾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成了全国人民最牵挂的事情。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省支援一市”的对口援助关系迅速确立并实行。在援鄂医疗队中的所有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身报国”的请战书、铿锵有力的口号、情浓似血的红手印、逆行而上的身影;四川新型职业农民“大树哥”为武汉市募捐10万斤蔬菜;“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上汽通用五菱用口罩助力抗疫战争;十几天内火速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全国大中小学生相约空中课堂,停课不停学……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14亿中华儿女用行动共同演绎《团结就是力量》战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体现。

(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抗疫精神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19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样,一定会被我们战胜。当疫情爆发后,党和政府当机立断,给繁华的都市按下了暂停键。科研工作者集中精力研究疫苗;医院的建设者在争分夺秒;医护工作者削发上阵、骑行返岗;基层工作者不分昼夜严防严控;志愿者无处不在。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而上,顽强拼搏的还有爬到山顶寻找信号上网课的中学生;在隔离病房里坚持打卡学习的大学生……疫情之下的所有中华儿女都用他们汗水昭示未来,用他们的行动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

(四)天下为公的担当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以天下为已任,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外界通报疫情的真实情况,并无私地分享我国治疗与防控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援助紧缺的医疗物资;中国医疗专家组,逆行出征,驰援世界其他国家的抗疫战争,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这是大道之行,是大爱无疆,更是大国担当。习近平在《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面临世界重大危机,中国一直都是主动担当,积极贡献,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1]。

抗疫精神是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二、抗疫精神的文化根源

(一)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3]。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诗经》“夙夜为公”到《尚书》“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再到西汉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都说明我们的先辈们已经有强烈的不为私利,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在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之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鼓舞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身救国。从古至今,舍身救国、死而无憾的爱国情与报国志,都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今天“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抗疫精神。

(二)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团结友善是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是中华传统美德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讲究团结协作,以和为贵。先秦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周易》中有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都道出了团结的重要性。司马迁《史记》通过讲述《将相和》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民族团结一致,才能战胜敌人。在抗疫过程中,伟大的团结精神把全国人民拧成了一股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上下一盘棋,团结协作,共同抗疫,汇聚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文化基因的延续

《周易》中“天地之大德曰生”强调生命至上,爱护生命是天地间最伟大的道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自强精神是君子的第一品格,也是人之为人应该有的精神品质。《论语·泰伯篇》指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一个人应该为国家为民族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至死不渝。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长期奋斗、风雨无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文化的基因,这是中华民族愈挫愈勇,在磨难中崛起的精神力量。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逆行而上的英雄勇士,“疫情不退,我不退”的豪言壮语都是中华民族奋斗基因的延续,也充分昭示了中华民族是敢于应战、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民族。

(四)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之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浓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气节。这是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星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中华儿女逆行而上,“我是党员,舍我其谁”;医生、警察、军人、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生命拯救生命;全国人民奋勇抗战、坚守使命,让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战场上盛开了花。中国秉承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抗疫,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担当精神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芒。

三、抗疫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抗疫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全民抗疫情”的教育契机,将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爱国壮举,舍己救人、用生命拯救生命的生动案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如抗疫过程中医生、警察、社区工作者等对职业的崇尚和对岗位的坚守可以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职业道德”内容;“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同志在抗疫中的生动事件可以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等相关内容。总之,讲好抗疫思政课,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将爱国主义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抗疫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经历的一场“伟大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斗争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广大党员不忘初心、逆行而上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并亲临一线考察调研,指导抗疫工作,各级党组织在抗疫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这一章节的内容中。党和政府在应对疫情的决策和所取得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的疫情防控斗争彰显了“四个自信”,高校思政课可在新形势下政策教育课程的相关主题中融入抗疫专题知识。通过中西方应对疫情的抗疫理念,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美国优先”思想的比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自由民主文化的比较;政府应对疫情的决策、防控能力与执行能力的比较;通过处理人民的生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诊新冠肺炎疫情人数和死亡人数、国家制度等各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让学生明白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从而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三)抗疫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担当是一种精神,也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精神是抗疫战争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全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线的战士们表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在全球抗击疫情的战争中,中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抗疫精神之担当精神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精神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如“疫情就是使命,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党员我先上”“当此之时,舍我其谁?”“我是干部我参与”“我们有底气,自当义无反顾”等能体现担当精神的抗疫故事可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内容中,激发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而学?”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大任,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担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四)抗疫精神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生命健康素养

因为有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守护生命。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还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它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在宇宙中是渺小而脆弱的;它提醒我们必须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防疫知识、野生动物生存与保护等相关知识;它警告我们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要讲好抗疫背后更深层的故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在讲授“生态文明建设”“新展理念”等相关内容时可适当将卫生、健康、防疫、保健等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生命健康素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抗疫中华民族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