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价值重构研究

2020-01-09 19:01■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区块思政

■张 星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把区块链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尤其是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应用。高校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重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自然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之中,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思政课所潜藏的巨大社会效益。

一、区块链的概述

(一)区块链与比特币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分布式账本(Ledger),也可理解为通过密码学算法将多个相连的数据块(区块)加密连接后形成的数据结构,每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时间戳和事务数据”[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际,美国学者翻译的中本聪的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在经济学界和IT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数字货币,其采用了令黑客无法破译的高度加密技术,在改变纸币为主的传统支付手段的同时,成功在全球掀起了十几亿美元的投资热潮,但另一方面,比特币因为被人利用进行非法集资、非法公开融资、金融诈骗和传销等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的勾当而受到中央银行管控监察,但创造出比特币这个产品的核心科技——区块链技术却没有因此被湮没和封杀,反而以一种因祸得福的方式迅速被科学家们所认同,并引起了全球各国对于开发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竞相追逐之势。

(二)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将网络学、密码学、经济学和数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的高端前沿信息科技,其核心概念就是去中心化。其采用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由密码学和数学算法产生,并储存在时间区块之中,形成不可篡改式的稳定信息记录,简言之,就好比中国古人的哲学智慧——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筐之中。一个个分布式数据库以时间为主线串联成链式结构形成了区块链,在这条链式结构中,没有哪一个区块是整条区块链的中心,也没有哪一个区块可以成为支配其他区块的核心,可以说每一个区块都是该条区块链上的中心,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防止黑客的攻击。此外,区块链还具有透明性、安全性、开放性、自治性、溯源性、匿名性等技术特征。区块链作为一种信息储藏技术,每个区块链的节点均采用高度安全的密码算法而非信用,可以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提供一种基于该系统自身的信任,即无需第三方公信机构的介入,该系统自身的算法安全性就类似于一加一等于二让人毋庸置疑。

二、“区块链+”技术重构高校思政课发展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必须紧随全行业的变革脚步

区块链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正在改变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信任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2]。区块链技术产生于互联网行业,应用于金融领域,为资本的运行节约了中心化带来的高额成本、增强了金融安全性、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当前,区块链技术除在金融领域外已在很多行业进行了应用,如食品安全的溯源、商品真假的防伪鉴别和音乐歌曲的产权保护等也已经在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形成了“区块链+金融”“区块链+食品”“区块链+医疗”“区块链+音乐”等发展模式。“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作为国家之百年大计,关乎着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校思政课更是对落实立德树人的社会目标起到政治引领作用,在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目标的道路上,教育现代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区块链技术被视为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之后的又一项颠覆性技术”[3],在互联网和多媒体已经完全普及到高校思政课的情况之下,注重发掘人类自身规律和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社会工作者更加不能坐以待毙,要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必须要抓紧学习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知识,积极推动“区块链+思政课”的理论创新和育人模式,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区块链前沿科技相融合,破除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切不可错失良机,要未雨绸缪,防止区块链技术成熟后对高校思政课形成突如其来的冲击。

(二)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全国各行业依然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中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涵养、提升在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渠道,需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融入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中,激发思政课所潜藏的巨大社会效益。思政课作为高校构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领地,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都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尤其当今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变化迅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在加强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着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放松对中国青年一代的腐蚀,美国中央情报局更是在本世纪初就制定了反华十条措施,旨在利用暴力色情的书籍、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和宗教迷信等方式从精神层面毁掉中国的下一代青年,破坏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击垮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秀传统,造成中国年轻一代在思想上的迷失,从而阻止中国的崛起,阻碍中国梦的脚步。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苗孕穗”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当前西方国家控制的世界互联网体系中,他们利用所谓的“普选”和“人权”等具有迷惑性的西方价值观给青年大学生造成了冲击,这场在意识形态领域打响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具有严峻的形势。为此,高校必须要以思政理论课为阵地,融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应对各种复杂国际形势和社会矛盾的认识辨别能力。

三、“区块链+”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价值重构

(一)“区块链+”技术重构高校思政课发展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中提到,除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以外,还有社会关系高度和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科技是去中心化信任机制,目的是达成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这对推动建立社会契约关系、去除中介辅助、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从而达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效用,符合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断,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可以扩展到高校思政课中运用甚至是整个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论依据。

高校思政课最重要的就是要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培养拥护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因此高校思政课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就具有了一个明显特点——开放性。正所谓学有所用,但更要学有正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国际知名的自然科学家和学贯古今的社会科学家,但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都必须拥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基本德育常识。具有高科学素养的人才不一定都具有高道德素养,开设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国之栋梁培养成为党为国和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就是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将他们自己的本领和知识发挥到正确途径之上,所以思政课是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要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换句话说,开放性就是要高校思政课必须打破学科限制,进行普遍而广泛的德育常识教育,而这一点正好和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中心化思想一致。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谈到,只要达到100%至300%的利润时有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走向犯罪深渊,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思想原意就是要破除公共利益私人占有的弊端,以技术改革带动思想革命,进而形成全领域的资源共享模式。“因为任何过度中心化的结果都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会存在利用中心权力损害参与者的利益、损害市场上其他方利益的情况”[4]。如果我们能以“区块链+思政课”的理论重构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则可以更好地消除高校思政课的学科壁垒,形成各大高校优质思政课资源的共享格局,不仅仅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普及与教育,进而推广到对全社会公民的德育熏陶之中,那么这将是一件于党于国,利己利民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二)“区块链+”技术重构高校思政课发展的社会基础

我国现今实行的共享经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正是为建立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和谐社会而努力。无现金虚拟支付手段在中国正迅速发展,人民大众对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科技快速进步的适应感,以及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思想,都对“区块链+技术”中数据共享、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协同发展、可信机制等科技在高校思政课行业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根基和社会基础。

马克思发现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在劳动交往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基于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关系,人类对物质世界加以改造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背后,更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高校思政课则注重引领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进步,通过正能量来影响其周边的人,继而形成全社会之间人和人关系的高度融洽。“人际信任是良序社会构建的微观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构成社会关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5]。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思想——去中心化就是为了打造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信任机制,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是社会理念的一次大变革。回想清末列强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者依然把先进的科技当作奇技淫巧对待,落后可以奋力追赶,但思想的禁锢更为可怕,所以才有了鲁迅弃医从文,通过文字来大声疾呼,号召全体国民从封建愚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们伟大而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思想,达成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现,精准脱贫的深入落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即将建成,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体系的完善等等,不仅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且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充实。在现今实行的国家计划里,例如:小到关乎每个公民日常出行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打破原先利益占有者的金钵钵,人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和方便之时,也在建立一种基于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大到“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增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计划,其宽广的视角已不仅局限于中国内部,而是希望实现整个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跨民族、跨国家和跨地域的包含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同”和“仁爱”思想的国家计划,不仅是我们高校思政课要讲授和宣传的内容,更是为推动“区块链+”技术重构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加大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力度提供了社会基础。

“区块链+技术”对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往往并不是同步的,所以在自然科技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的时候,隶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的社会科学理论也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而发展,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和科研人员要积极为“区块链+”技术成熟后在高校思政课行业的应用做好理论准备。

猜你喜欢
思政课区块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