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09 19:01梁小栋张小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京津冀中医药协同

■董 旭,董 宁,梁小栋,张小皎,孟 洁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了三地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强调京津冀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相互扶持、协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市场一体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人才协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中医药院校的对外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契机,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是京津冀一体化人才发展的重要部分,它顺应时代潮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三地中医药院校翻译人才培养优势互补,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当前新的历史环境下,创建全球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大趋势。因此,我们更需要注重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交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对于京津冀地区同样需要在文化交流上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是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京津冀地区的中医药院校急需培养大批翻译人才。学生不仅需要兼备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新时代的创新意识。河北省高等中医药院校要与北京和天津地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京津冀一体化的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翻译人才,助推国家建设优秀文化传播体系,让祖国的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研究现状分析

人才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首先,从当前全国整体来看,中医药的翻译理论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对中医药翻译的研究缺乏公认的主流理论,相比较其他方面,对中医药的翻译理论研究的仍旧较少。其次,通过查阅近些年中医药院校对英语专业或者是对英语方向实验班的招收人数不难发现,我们所培养出的中医药翻译人才的确匮乏,尤其是较高水平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少之又少。最后,中医院校中医药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专业英语的教材相对混乱,缺乏较为权威的版本,在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一定的实践应用机会,这些都大大阻碍了河北省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的速度与质量。2015年,河北省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签署了《京冀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并且吸纳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签订了多项协同发展协议,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多次的区域翻译人才交流会、高校学生翻译实践活动以及翻译人才信息库的建立等等都极大地平衡了我省与北京天津地区在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在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索一条中医药国际交流对外人才培养的新路,以解决河北省中医药翻译人才的需求问题,推进中医药对外人才培养实践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的改革促进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

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汲取营养,构建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方法的协同化

在对京津冀地区的中医药院校的调查中发现,河北省的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相对薄弱。在大一、大二的本科生中,有共同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英语的应试能力强于实际应用能力,在中学阶段,学生们更加注重笔头的训练,英语笔试能力远远高于实际的表达能力。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交流工具,应用性应该占到主导地位,所以在新生的授课过程中,更应当注重语言的表达,加强听说的训练。河北省的中医药院校需要增强与名校的交流,学习北京、天津中医药高校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授课模式,从一年级就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今后高年级的翻译能力培养做好铺垫。

(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协同化

我国的优秀传统中医文化向外传播,不但需要考虑传播者的素质与能力,还要考虑国外被传播者的接受能力。若想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让国外友人能够更精准地体会我们的中医文化,更深刻地感受中医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的传播者自己不但要具备完善的中医文化知识,还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人的语言文化背景及其习俗,运用灵活的思维,应变各种传播困难。所以,中医药翻译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还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学习中涉猎到不同地域人的风俗习惯以及偏见喜好。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国际文化的渗透,在这方面北京、天津的高校更为重视这一点,河北高校可以以教师访学、进修等形式深入到样本课堂,学习跨文化语言知识的传授方式,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感知能力,增长国际交流知识,加强课堂效果的区域协同化。

(三)ESP课程构建的协同化

在河北省,中医药院校ESP课程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对医学英语词汇学、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翻译以及双语中医基础概论、西医基础概论等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还需要大胆学习北京、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先进课程设置经验,优化中医药专业英语课程设置。首先要对京津地区的中医药高校特别是有中医英语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中医药英语教学培养方案。其次,加强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考虑从本科一年级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同时加入中医药基础英语的理论学习,二年级进一步深入专业英语课程,三四年级在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同时,加入中医药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学习,尤其在四年级需要多多提供给学生中医药英语翻译的实践演练。学习京津两地中医高校的优秀课程设置模式,交流教材的使用,弥补中医药翻译教学中的文化缺失。让学生不但能准确地翻译出中医药术语,还要在理解中医医理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古文等知识,这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最后,学习先进中医药高校中医英语精品课程,引进中医药翻译的领军人才。调整课程构建,增强中医药翻译英语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教育模式的改变,推动我省与京津地区中医药院校的协作,使我省的中医药教育跟上京津地区的大趋势。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协同化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中医药院校需要更新教学设备,改革授课方式,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网络科技授课素质,利用智能平台网络教学、精品慕课、微课共享、翻转课堂的使用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学习京津中医药高校的自主学习模式和网络课程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京津地区中医药高校进行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的制作互学以及优质教学平台使用的交流,真正把握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提供给我省高校的发展新契机。北京、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精品慕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我省的中医高校也可以学习经验,制作出自己的精品慕课、微课以及使用优秀网络课程平台、优化直播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的自主学习环境。

(五)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协同化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了很多关于人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在研究中,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可以让人产生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出人的创造性活动,而这种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创造性能力的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潜力,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但是很多学生难以摆脱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应试能力强、创新意识差的表现。我省教师需要学习京津地区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小策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教学相长。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批判和创新。人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逐渐提升的,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创设不同的情境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努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医药对外交流人才。

本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把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做了详细的模块分类,分别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技能培养、中医药专业英语素质教育、创建高科技信息化课堂等模块,提出京津冀协同化在中医药院校发展方面的促进措施,对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合理的课程设置,优化ESP课程设置,突出了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使中医药走向国际的专业特色。当前河北省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为时代背景,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我省的中医药院校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教育技术、教育环境。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合理地整合京津冀的优秀资源,发展区域优势,打造更高层次的中医药对外传播的新局面是中医药院校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中医药协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