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维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但由于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过于强调技能的工具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缺少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他们的生活、情感、人际交往、生存、悲喜等人的基本属性被无视,生命个体的诉求常常得不到回应,生命本有的尊严难以实现”[1]。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往往无法及时找到解决策略,导致消极情绪、自杀、自残甚至是反社会人格等问题发生。因此,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亟需打破以往的工具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主导的教育倾向,阐释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契合性,并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破解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既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同时也满足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基础教育相比明显不够,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为学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没有单独的课程。在一项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中,90.2%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72%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中应该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56%的学生认为在高校“两课”中有关“三观”教育的内容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关度较大[2]。另外一项调查显示,许多高校连生命教育相关内容都没有讲授,“只有12.39%的学生表示听说并接触过生命教育,71.7%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或不知道学校开展过此课程”[3]。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意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并在相应课程实践中落到实处。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4]。大学生生命教育包含“生命意识的建立、生存技能的提升、社会化生命的塑造和精神生命的达成四大部分内容”[5]。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重要维度,三者缺一不可,但现有大学生生命教育一般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只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一个内在一致的完整体系,主要讲授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割裂的教学内容不仅呈现功利化倾向,并严重窄化了生命教育原有的“本真”,无法真正将致力于“培养整全的人”的生命教育内涵完整呈现。
生命教育贯穿于人的生命始终,需要各个教育主体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来实现,“生命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完全不同,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涉及多个组织,需要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6]。就高校教学资源而言,当前生命教育教学缺少有效教学的平台,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部分生命教育内容,但由于不是这些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无法完全凸显。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时,将其看作是课程的组成部分,缺少研究生命教育与所讲授课程的内在关联性,因此仍然需要高职院校搭建新的教学载体,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些课程的一个章节。
教师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得以开展的关键,但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有不少提升空间,一是专门从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学校对讲授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重视不够,三是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如果授课教师没有接受过十分系统的专业学习或者研究生命教育,那他将没法从根本上清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也难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时间策略。当前由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或辅导员。这些任课教师并不是专门从事大学生生命教育相关的教学和研究,难以准确理解生命教育的思想内涵和层次、理念与行动,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扰不能及时针对性地进行识别与干预。
教育从来不能离开人而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是人的自然生命。“生命作为教育的基础,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生命体的积极投入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成为生命的教育,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的归宿”[7]。体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具有内在一致性。
人的自由与解放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命困惑源于对人的自由的禁锢与遮蔽,高等职业教育在过于强调大学生技术技能成才的过程中,导致大学生成为后工业时代单向度的人,压抑与禁锢自己的生命成为必修课,对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忽视导致大学生出现各种生命困惑,进而导致大学生出现消极心理、自残、自杀、他杀等行为发生。“体育具有生命性,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唤醒人的生命自觉的有效方式”[8]。在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课程是关怀大学生生命的重要课程,而无论生命教育还是体育教学都强调人的生命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命是体育教学的本真属性,“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关注生命,应该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对待,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感、爱的信仰和人文关怀,把体育教育过程看作是生命成长的历程”[9]。生命教育贯穿于人的教育全过程,倡导生命关怀和提升生命质量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指向,体育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认识与体验并付诸行动的实践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无不处处体现生命关怀,体现着对大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关怀。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彰显体育教学的生命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建立人际和谐的社会化生命交往、提升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技能,最终实现大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
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要任务便是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强化生命教育理念,如正确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属性与理论基础,能够依据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困扰。依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层次,教师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强化生命教育理念时需要注重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知识与技能、体育运动伤害的预防与处理、自然生命的基本救护知识与技能等安全知识与能力提升)、生命价值观教育目标(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和刻苦拼搏的积极态度、心理压力承受与疏导等优秀品质)以及社会生命教育目标(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将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应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精神教育、生命社会化教育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并不是随意设置的,而是应当按照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维度螺旋式层层递进地开展,如在一年级阶段更多开设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职业安全管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对体育生命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掌握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在二年级则侧重生命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社会化教育,帮助大学生在自身实践与体验中感受生命的魅力,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学生学会关怀自己与帮助其他人的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大多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等,这些方法基本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遮蔽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主体性,随着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对大学生主体性的日益关注,以及自身认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大学生的生命主体性,成为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课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体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内在契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要凸显学生的学;二是教学方法从单向讲授为主转向师生对话,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平等的生命体,秉承主体间性教育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对话,这种对话并不是虚无的或形而上的,而是基于体育教学实践的,通过纠正以往偏重于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帮助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关怀,掌握与践行生命教育思想。
体育课程的根本指向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重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所学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技术的考核评价,更要注重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如何、生命质量是否提升。因此,对生命化体育教学评价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在进行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采取诊断性评价的形式来掌握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情况,以便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侧重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薄弱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可以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习惯、团队协作等生命化品质,并及时对学生做好反馈。此外,在评价形式上可以进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便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离不开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这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一是体育教师应树立关怀生命的意识,不仅关怀学生的生命,同时也要关怀自己的生命,进而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二是高职院校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鼓励体育教师通过单科进修、专题培训、专题研讨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自己的生命教育素养,同时还应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三是体育教师自己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学习,在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不断融入与体现生命教育,并通过教学反思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