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四中心小学 管彬彬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实效的应有之义。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呈现出诸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的要求。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存在的教学缺陷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填鸭式教学”指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授课仅是为了完成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的终极任务,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限于教材之内,更有甚者,直接是简化程序,略过讲解,教师一人面向学生“朗读”课本,随后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阅读并背诵全文,这七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仿佛一代又一代中国学生共同的童年噩梦。小学语文课堂上尤其容易上演“独角戏”,当然这主角是语文教师,一直秉持着以完成课本教学任务为目标而进行授课的教师,教学理念和能力都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照本宣科、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也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精神相违背。从小便接受“填鸭式教学”的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远远达不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也无法促进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无从谈起。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共性特点便是教师对学生的“纸上谈兵”式训练,通俗来讲便是以成绩论英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往往被堆积如山的课后作业所替代,在落后偏远的山区,甚至仍保持“零”的记录。这一点与上述“填鸭式教学”有极大的关联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学生的课本知识灌输,其教学范围几乎从未离开讲台,学生自然无法得到课外锻炼的机会。重理论而轻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通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对小学生学习能力、语文水平、综合素养的评定都以一张白纸黑字的期末试卷做检验,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论英雄,这种“一刀切”的测验模式看似公平公正,实则有失偏颇,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水平的高低如何能以一张卷子下定论?在小学生心里从小就播下了分数为王的理念,长此以往,这对往后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所造成的弊端远远超过程序简化带来的益处。或许这样的检验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考试型选手,可是理论终归是要落在实践的土壤,再精明的考试机器面对实践的层层试炼也未必能一直通关。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若继续接受这般小学语文教学,恐怕在起跑线上就要摔一个大跟头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各种类型的新式教学工具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从传统讲台演变到多媒体讲台,从教师亲自板书到用激光笔翻阅投影仪上的PPT 课件,从学生只能听到自己任课教师的授课到现在科目齐全的公开微课、慕课等,无不体现教育信息化的积极作用。然而,据统计,只有70%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且大多是在公开课上才会使用,日常授课仍然以教师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模式为主,而对于学生可以学习到更丰富知识的各种网课,由于课后作业繁多、对网课的普及不到位、学生无法抵制网络的负面诱惑等种种原因,也未能发挥效用。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资金不充足、设备投入匮乏,只有极少数学校引入了新式教学工具。此外,教师自身对新式设备使用的主观积极性不足也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未能发挥最大实效的原因之一。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为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为社会各界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将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作为教育辅助手段或新途径,进行教育领域的改革,革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良:
“填鸭式教学”囫囵吞枣,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育,绝不可禁锢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把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演,以学生为中心的“多角戏”,教师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简要的引入,通过网络化课堂等类似模式了解学生对相应课堂章节的掌握情况和进一步的知识需求,借助多媒体平台设置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互动环节,由浅入深,教学相长,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对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可以锻炼学生自我思考、相互协作的能力。在启发式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引导和监督,课程的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的中间人,而是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引路人,而知识的输入,可以由多媒体工具辅助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必须重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并使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学校可以设置单独的信息技术课程或者在相应的课程中插入研究环节,教师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搜集到众多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等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拟定主题进行汇总,给学生设置出具有可操作性、可还原性的真实情节,而后,学生根据所设情节进行思考、实验,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高年级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将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这种研究型学习不仅可以切实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实践能力,相比一张期末语文试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与考试相结合,方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多数显得枯燥无味,新式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增添课堂趣味,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集中度,此外,还能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激发学习热情。因此,对于已经引入多媒体等新式教学工具的地区,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宣传和普及,授课教师应提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途径进行授课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而对于尚未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偏远地区的学校,要注意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设备的引进要尽早完成,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吸引新媒体教育从业者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带动欠发达地区教学模式的尽快革新,使其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浪潮下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相互结合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使其走上了加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