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强,张爱民,陈建明,戴腾跃,林建星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泉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福建 泉州 362017)
从古老的鸦片到经过加工提纯的海洛因、可卡因,再到现代人工合成的冰毒、摇头丸,毒品的发展与泛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顽疾,它不仅会对吸食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危害。因此,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政府都立场鲜明地对毒品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以求将这一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毒瘤彻底清除。然而,由于毒品的利润巨大诱惑以及吸毒引发的毒品依赖(成瘾),使得制毒、贩毒和吸毒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屡禁不止。2018年6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大约有2.75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约占全球15—64岁人口的5.6 %。《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 %,禁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
探索更为有效的戒毒模式是我国进一步做好禁毒和戒毒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体力活动特别是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戒毒新疗法,运动干预也被认为可能发展为戒毒的一个独立和重要的辅助手段。一年来全国多地进行了广泛的运动戒毒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在运动戒毒领域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分析与探讨运动戒毒的机制和规律,旨在为禁毒斗争提供理论参考。
戒毒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克服身体和精神上对于毒品的依赖性,即成瘾性。
研究证明,毒品成瘾者体内高水平的多巴胺是使其产生精神依赖性的重要原因。可卡因和冰毒可以通过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直接影响多巴胺能系统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并增加多巴胺的释放,通过奖赏系统使哺乳动物获得强烈的愉悦感。当毒品导致的多巴胺能系统异常亢进消失后,多巴胺稳态失衡会导致奖赏系统的“奖赏”效应减弱,吸毒者会陷入极大的负面情绪中,从而驱使定向唤醒系统对摄入毒品的渴望,进一步发展成为对毒品的依赖,导致出现规律的吸食毒品现象,即形成毒瘾。[2]Khroyan的研究显示,在毒品成瘾者脱毒初期,其对获得毒品吸食时产生的愉悦感的渴望是较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渴望越来越强,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复吸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这期间,戒毒者受到毒品的诱惑,这种对愉悦感的渴望就会更强烈。这与下丘脑大量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活中脑多巴胺系统,从而升高多巴胺水平有关。[3]长时间使用毒品会损害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一旦进入戒毒阶段,由于毒品突然减少造成多巴胺释放突然减少,会出现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表现为愉悦感缺乏、负性情感出现和对毒品的渴望增强等。
通过外源性干预使多巴胺降至正常水平是戒毒和防止复吸的重要机制。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机体释放多巴胺,与毒品竞争,抑制多巴胺参与脑内奖赏和强化的犒赏通路,降低多巴胺及其受体的利用率,[4]减少吸毒者对毒品愉悦感的渴望,从而提高戒断成功率,减少或延缓复吸的发生。柯钰婷等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通过增加多巴胺浓度和提高多巴胺受体结合率的方式,激活与毒品类似的奖赏途径,以此增加吸毒者戒毒期间的愉悦感。[5]
龚丹等发现一次性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提升冰毒依赖者戒毒期间中脑的多巴胺水平,并维持1小时以上,有效减少戒毒者对冰毒的渴望度。[6]Dell等的研究表明,自由转轮运动可以改善冰毒戒除期间的纹状体多巴胺水平,进而实现奖赏途径的正常化。[7]长期、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保持多巴胺能系统处于稳定上升状态同时增加DR2的数目,这有利于调节多巴胺能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或延缓复吸发生。Basumantari对40名有严重的戒断症状的毒品成瘾者进行每周 5次、每次50分钟的瑜伽运动干预,通过3个月的练习发现,戒毒者对毒品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P<0.05)。[8]Smith等发现,进行自由转轮运动大鼠的可卡因自我摄入量明显低于安静组大鼠,且停止运动后,运动组大鼠可卡因自我摄入量的增长量仍明显低于安静组。[9]Lynch等的研究也表明,每天2小时的自由转轮有氧运动能够降低对可卡因的渴望。[10]Roessler等的研究表明,在38名进行运动干预的有毒品接触史的受试者中,15人的毒品使用量出现了下降,即毒瘾在形成阶段得到了控制。[11]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解并且维持其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减少复吸现象的发生。[12]
要做好戒毒工作,提高戒毒效果,首先要清楚了解吸毒带来的危害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方能收到满意的成效。
研究表明,毒品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均会造成严重损害,常见的有溃疡性膀胱炎、扩张性心肌病、胃肠炎、贫血等疾病。长期吸毒者,由于生活放纵造成身体透支,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外加毒品摄入方式(如静脉注射)等因素,极易感染疾病,如肝炎、结核、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多数吸毒者寿命较短,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十岁。还有调查显示,戒毒人员的体能状况明显低于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在心肺功能和肌力方面。[13]体能下降、劳动能力不足是戒毒人员难以重新融入社会而导致复吸毒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运动锻炼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效果已得到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广泛认可。大量研究证实: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骨骼,还可以增强心肌和呼吸肌的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和肺活量,从而改善戒毒人员的心肺功能;运动提高体内脂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血脂总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同时运动还能刺激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体育锻炼在提高体能(体力)方面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因此,在戒毒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运动干预手段,对增进戒毒人员体质健康、恢复生产力(体能、体力),提升戒毒信心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3.1 运动对强戒人员神经机能的影响
毒品会弱化人脑记忆与认知控制系统,从而导致吸毒者自我控制、判断、决策、记忆等能力和行为方式受到消极影响;相反,体育运动可以优化和增强大脑的认知控制机能,使锻炼者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从而帮助人们抵御毒品的诱惑,减少毒品带来的沮丧、失眠等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据学者的研究显示,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概率较小。因此,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戒除吸食毒品。
2.3.2 运动对强戒人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明显改善戒毒人员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为其彻底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提供物质保证。
赵振虎2015年对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60名自愿戒毒人员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进行12周有氧运动,对照组按常规戒毒手段进行矫治,结果发现,试验组在体脂指数、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单足闭目站立和台阶试验等指标测试中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14]王飞等对强戒人员进行12 周的康复操运动研究发现,强戒人员的速度、耐力、柔韧性都有提高,平衡能力更是大幅度提高。[15]何宝玉、赵欢欢等对上海市60 名强戒人员进行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结果显示强制戒毒人员的力量素质、协调素质、柔韧素质、平衡能力以及位移速度等都得到明显提高(P<0.05)。[16-17]李德祥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有规律的低强度运动对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具有积极作用。[18]
Daniel以一名吸食可卡因的32岁男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每周3次、持续4周的高强度运动训练,结果发现,受试者前额叶皮质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和心输出量增加,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提高,焦虑水平降低。这表明高强度运动可以改善心、脑机能和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高强度运动可以作为促进戒毒者身心康复的有效手段。[19]袁荣亲等对广东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60名戒毒人员进行渐进性有氧和力量训练研究发现,与非渐进性训练相比,渐进性训练有助于戒毒人员的体能恢复,受试者在心肺机能和力量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
笔者选取福建省泉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30名男性戒毒人员(筛除有严重疾患和运动障碍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名。对照组每天进行正常的生产和戒毒活动,实验组每天从生产劳动中抽出1.5 h进行体能训练,10周后发现,实验组在握力、坐位体前屈、单足闭幕站立、FMS功能筛查测试中成绩均有提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和内啡肽水平,从而有效缓解强戒人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其调节自身情绪和平衡心态的能力,降低因毒品产生的沮丧和失眠等症状。随着身体机能和体能的提高,戒毒人员重新工作和生活的信心也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增进互相之间的健康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这对提高戒毒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对大鼠注射10天吗啡(10 mg/kg,12 h间隔)后,进行自由转轮运动的大鼠焦虑程度低于安静组。[21]耿敬敬以太极拳为运动干预手段,对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82名强戒人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强戒人员的偏执、抑郁、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22]隗义军通过对32名隔离戒毒的男性进行17周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发现受试者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3]德国和挪威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参与有组织体力活动的青少年吸毒的概率较低。朱晓东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和团队游戏可以增强男性青少年强戒人员的自信水平,改善其焦虑情绪,调节人际关系障碍。[24]
Anand对吸毒人员的研究显示,经过6周的瑜伽运动干预,受试者自信心显著增强,表现出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25]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功或太极拳练习对改善强戒人员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作用,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及与他人沟通配合的能力。[26]还有研究提示,运用太极拳作为脱毒治疗后稽延性症状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18]
目前,运动干预在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运动戒毒的机制研究,以提供理论支撑。
2018年6月25日,司法部印发《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意见》,明确指出运动干预在我国强戒人员体质康复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8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提出“以运动戒毒为引领,构建中国的戒毒体系”的核心目标。随后,我国在部分省区开始推行运动戒毒试点工作,推动运动干预戒毒的全面施行。2018年9月,上海青东强制戒毒所作为上海市运动戒毒试点单位之一,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所外专家团队与所内民警专业团队,就运动戒毒试点工作联合开展研讨论证,探寻运动戒毒干预技术方法。2018年10月,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运动戒毒的试点省份,与南京体育学院等院校合作,组建运动戒毒专家组,研发集戒毒人员体适能测评、运动处方、运动锻炼于一体的智能化运动康复训练系统。2018年11月,安徽省制订实施的戒毒模式中明确规定了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的具体要求,即做到五个一:每半天开展工间操一次;每天室外体能训练1 h;每周室内器械训练一次;每月对大(中)队体能训练工作进行一次考核;每半年举行一次体能训练成果展示活动。2019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开展合作,应用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运动干预戒毒尝试。2019年6月11日,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签署运动戒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全面实施和推广运动戒毒的基础和方向。
鉴于运动对于改善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和提高戒毒成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将运动干预作为戒毒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后,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比如,强度大幅波动的运动会使戒毒人员面临很大的心血管意外风险,已经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康复期发生运动猝死的报道)、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此外,如何促进强戒人员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运动干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积极主动的戒毒手段,它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提高戒毒人员的体能和机能、增强其生活信心、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达到促进其戒毒成功和重新工作、生活的目的。相比以往药物戒毒心理疏导作用有限、相对被动、效果不稳定、复吸率高等缺点,运动戒毒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疗效巩固、无副作用以及便于推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毒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因此,没有哪种方法是“灵丹妙药”,戒毒工作也应该全面考虑,在各方面积极疏导,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