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路径

2020-01-09 19:10胡雪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精神大学生

■胡雪莹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87)

担当,即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精神促使人们自觉履行责任义务,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的担当精神关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育青年的担当精神理应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担当精神是国家永续发展的精神内核

负责任、敢担当、能干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从古至今,我国的仁人志士对国家就充满了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诗词表达了一代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存亡以及对人民幸福生活的责任和担当。时间延伸至近现代,五四运动时,要求先进的中国青年在时代的潮流中有理想、有信念、敢担当,掀起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起、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五四精神。如今,五四精神薪火相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历尽艰辛坎坷也要回国,一生专注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抱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信念,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征程。这样的一代人披荆斩棘,奋力前行,激励并鼓舞着每个青年人的选择。

十九大报告对“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了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时间上来推算,“00”后已于2018年步入大学,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代。可以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是新时代、新战略、新安排对大学生的精神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途中,青年人要勇担当、能担当、善担当,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二)担当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不仅关乎高校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未来。立德树人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立身之本。“立德,即所谓树立德业;树人,即所谓培养人才。”根据《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最后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可见,“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可见,责任和担当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高校要以新时代、新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新时代特点和中国梦实质,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高校教师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担当意识,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担当精神是青年成就自我的关键力量

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既是社会的责任、高校的责任,也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人们在思考人生意义之时,都想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生的梦想,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一个人只有将个人与国家、与社会整体相联系,将个人理想付诸于国家的发展规划当中,才能成就自我。

担当精神在青年人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们渴求成功的高光时刻,享受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必须要付出突破极限的全力拼搏。青年人要完成时代的使命,也必须要历经磨难、煎熬和挑战。而这些惊涛骇浪的经历要靠理想信念为支撑,要以担当精神为动力。在生活中,担当精神的信念和勇气,能使大学生直面矛盾和问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在学习上,担当精神能使大学生奋发努力,不被外界所诱惑,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工作中,担当精神会引领大学生时刻保持敬业精神,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总而言之,人担当得越多,价值就越大;担当的越重,成长的就越快。担当精神能让消极转化为积极,能让逆境转化为顺境,能让怯懦变得强大。

二、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价值观在这个时期经过同学们的选择、沉淀,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然而,当前我国青年大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胸怀天下、立志报效社会和服务国家的担当精神在弱化。党的十九大中规划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并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弱化和责任意识的缺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一)理想信念淡薄,大学生缺乏人生方向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我们每个人都是逆水行舟的小船,那么理想的灯塔便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会像一块儿漂流的横木,永远找不到栖息的岸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人的理想信念和担当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二者是养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因素。如果把担当精神比作一面红旗,那么理想信念就犹如旗杆,他们在青年的人格养成中必不可少。没有理想信念青年人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继而失去前行的目标,更不会有责任和担当的意识。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人生奋斗的方向。有的学生理想空无,学习无目的性,对未来前途感到迷茫;有的学生曾经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但入学不久便轻言放弃;有的学生在谈及自己的理想时更多考虑个人的发展,甚少站在国家发展的立场去考虑自己的未来;更有一部分学生,理想欲望化严重,偏向于务实,只注重实际利益。总而言之,大学生缺乏理想,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淡薄,对国际政治局势或是国内的重大新闻毫不关心,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人生规划更是迷茫、无所适从。

(二)教育影响单薄,大学生缺乏担当素质

事业靠本领来成就。大学生要做一个担当者,除了要立下鸿鹄之志,还要有真本领,具有担当素质。所谓担当素质,即大学生在实践中要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以自己所学报效祖国。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自身缺乏主观能动性,高校教育影响力又单薄,因此存在担当素质不足的现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的构成要素,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高校的传统教学活动,一般会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来完成。从内容上来讲,局限于课本上的说教;从形式上来讲,教育影响的形式过于单一,吸引力不强。更重要的是当高校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之时,互联网的风潮席卷而来,影响力节节攀升。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学生接触娱乐性的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也越来越广泛。教育的影响,高校如果不深化,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冲垮。目前,在高校传统的教育影响薄弱的情况下,一些缺乏自主性的大学生就容易沉迷于网络,玩物丧志,因此缺乏勤学慎思,砥砺笃行的境界,也就无法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三)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

首先,多元思潮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后,受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自我实现以及自我所得。特别是在规划未来时,更热衷于经济条件较好、高收入、环境氛围好的大城市,忽视了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其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物质生活还处于匮乏阶段,父辈们需要靠艰苦奋斗才能基本解决温饱,使得那个年代的人倍加珍惜如今的生活条件。但如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青年人因为自小生活富裕,缺乏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片面追求享乐,不愿意自己去靠劳动靠知识获取成功。他们缺乏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于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观更是显得消极甚至抵触。最后,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驰骋于网络空间里,视野有所丰富,境界有所提升,然而负面影响的社会思潮也会乘虚而入,占据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大学生本身节制能力差,很多时候沉溺于网络中而无法自拔,造成了其理想信念和担当精神的缺失。

三、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路径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培养。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不只是高校或者个人单方面的责任,而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同向发力,着力打造“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一)提升家庭育人观念,规范大学生人生之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家风是一个家庭整体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生活习惯的集中表现,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教化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重视家庭、家教,强调将修身齐家作为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基础,因此青年学生的担当精神天然地受家庭的影响。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提升育人观念,从而规范大学生的人生之路。

首先,家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生活中父母要克服自身的包办习惯,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独立行事,锻炼他们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其次,工作中,家长要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敢于担当,乐于奉献,那么孩子也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再次,家庭的担当还体现在家庭成员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家长处理家庭困难的方式也无声地影响着下一代。面对困难,父母之间相互团结、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和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从而促使青年学生从小养成不惹事、不怕事的担当精神。最后,父母必须为孩子设置“负面清单”,培养他们的底线意识。生活中,要以反面典型为例,汲取失败者深刻的教训。对于孩子们犯的错误要防微杜渐、引以为戒,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防止错误的重复,保持警惕,警钟长鸣。

好的家风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有意识地建设和培养。家风的建设需要每日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件件地叠加、集聚,才有可能久久为功。“欲治其国,先正其家。”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中必不可少。因此,家长必须担当起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有意识地提升家庭的育人氛围,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二)增强高校教育影响,锤炼大学生担当本领

首先,高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确大学生人生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国情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路线的教育,可以加快培养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加强国情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我们的家底,从而明白我国目前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其次,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同时新媒体影响与日俱增的情况下,高校要物尽其用,充分开辟新媒体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新天地。思政课堂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的自由上传,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传播限制,可以驱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余毒”。专业课堂中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评比活动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深入实践,提升担当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人的担当之责,必须要以过硬的本领为支撑。练就过硬本领不仅需要大学生如饥似渴学习,而且需要深入实践。高校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实践中,容易实现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自觉落实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把理想本领烙在实践的具体行动上。

(三)营造社会和谐环境,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

和谐稳定的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良的教育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样也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引导大众舆论方向,为人们带来更多事实真相,以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最终能够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并把这种社会意识转化为社会行为。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当代,只有积极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工作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要持续提升有效治理网络空间的各项能力。从高校方面来讲,要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日常机构,有效地分析、监控,即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同时将马克思主义路线教育、国情教育等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网进行传播。从个人层面来讲,大学生要增强自身节制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四)弘扬国家价值观念,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了99年的历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在此之后的99年历程中,代代青年接力奋斗,奉献自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应大力弘扬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从国家方面而言,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首先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价值追求的基本价值要素。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明确提出了个人应遵循的价值标准。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内化于心,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外化于行,从个人应遵循的价值标准做起,落实大学阶段的增长能力之责。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敢于有梦,立鸿鹄之志。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可见,拥有鸿鹄之志、确立人生方向是何等重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付诸行动,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文化、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努力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责。

最后,教育大学生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我们要以革命先辈的人格力量为榜样,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视社会理想为个人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的青春之梦和“中国梦”相结合。教育引导大学生面相未来,接续奋斗,书写好成长的每一步,书写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精神大学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