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09 19:01张少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义乌市义乌入园

■张少侠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园是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推手。据不完全统计,义乌小微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是义乌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小微企业园,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共克时艰,还有利于政府部门政策及时“落地生根”,助力小微企业降低经济成本,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一、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发展概况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各地区小微企业园建设普遍存在“低散乱”这一问题,为解决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义乌市在认真学习其他地区小微企业园建设的先进经验后,开始制定符合义乌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严格入园标准,鼓励和引导各小微企业与其服务的企业入园发展。同时,从提供资金、资源配置、入园奖励、服务机构奖励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制定入园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支持园区建立入园企业租金与企业贡献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促进入园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通过入园标准的企业就可以一劳永逸。义乌市针对小微企业园建设,创新性提出实行“亩均论英雄”,开展入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定期考核后,排名占比前10%者,可以享受政府发放的每年50万元激励奖金;占比10%-30%者,则至少可以拿到政府发放的奖金20万/年。但是如果考核不合格,则会被取消市级小微园称号;与此同时,也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政府部门配备的资源要素则会差别化配置。为了有效实施“亩均论英雄”效益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小微企业园数量超过100个以后,政府部门则会控制总量,依据该机制每次考核结果实施末位淘汰。

义乌市牢牢把握小微园高质量发展导向,始终坚持传统产业提质和新动能培育两手一起抓,充分发挥部门、镇街、市级领导三级联合服务推动作用。近年来,义乌市将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破解低效存量用地盘活难题的重要载体,创新探索工业厂房所有权归属宗地企业、管理权归属小微园运营机构、经营权归属入园企业“三权分置法”,构建起“亩产效益评价——D类企业整治——小微企业园建设——成长型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推动亩产效益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闭环工作机制。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开建小微园95个,占地面积6800亩;现已建成小微企业园54个,集聚小微企业2859家,其中39个小微园通过省级认定,数量上位居全省第一。

二、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小微兴,则义乌兴,义乌经济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园发展得好不好,除了入驻园区的项目或企业是否符合长远发展需要,还要看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否符合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结合义乌小微企业园发展状况,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园区运营模式落后:重建设,轻服务

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初期主要由政府主导,但随着小微企业园数量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为高质量推进园区建设,不得不选择引入龙头企业助阵,实现校企联合、园企联合等方式助攻小微企业园多元开发。选择民企主导兴建小微企业园后,政府财政压力减小,园区发展以市场实际导向为目标,符合其发展需求;然而,受资本利益驱使,民企主导下的小微企业园过于重视园区建设,未考虑到小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和困难是什么,仅仅提供企业发展空间和基本的管理服务,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和专业的运营服务机构。同时,受民企主导下小微企业园发展弊端的影响,部分园区难以正常享受政府所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园区建设资金保障、激励政策、运营机构奖励政策、金融政策服务支持等。

(二)土地资源保障不足:规划速度快,建设用地短缺

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从2016年开始谋划,2017年陆续推动落地,2018年开始全面铺开。短短两三年时间,义乌市累计开建小微企业园95个,现已建成54个,完成率高达57%,集聚小微企业2859家;其中省级小微企业园39个,位居浙江省第一。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可谓是规划早、建设快、效率高,为有效推动本地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伴随小微企业园数量不断的增长,也面临着建设用地短缺这一问题。

义乌市作为县级市,小微企业数量在浙江省可谓是名列前茅,但土地面积却不能与其他兄弟市区相提并论,尤其建设用地少更是制约本市小微企业园发展壮大的一大难题。伴随本市每年小微企业园数量逐步激增,“亩产效益”评价机制难以有效解决新加入的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等小微企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那必须通过政府回购等方式,稳步推进老旧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等园区改造。基于小微企业园实际发展需求,可引导龙头企业盘活空闲用地等方式,腾出更多工业用地用于小微企业园建设。

(三)政府扶持政策单一:标准多,政策少

小微企业是义乌对外经济发展的明片,也是带动义乌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为了给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成长平台,义乌市政府先后颁布《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园和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义乌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系列政策,为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不断添加政策“砝码”。但纵观这些政策发现,关于入园条件、资金保障、资源配置、金融支持等标准和扶持政策居多,关于技术支持、人才服务、信息指导等保障措施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不能在后者出台有效措施,入驻小微企业园的企业面临“亩产效益”评价机制,其发展也难以长久。

(四)园区文化建设落后:缺乏理论指导,概念理解错误

义乌市小微企业从建设之初就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普通员工,整体学历都不高,其中很多经营者还是单纯学艺出身,科学文化知识欠缺,不懂得如何管理公司,更不会去关系企业文化建设问题。随着义乌市建设小微企业园热潮的兴起,很多小微企业只要符合政府政策要求,便可入园发展,但入园后面对园区文化建设难题时,又不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园区文化建设问题,有的小微企业认为园区文化建设就是设计好企业外在形象,所以会集中精力来思考企业标语、设计企业标识、统一员工服装等;有的小微企业认为园区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多举办文体活动,如定期举办各种球赛、看场电影、组织员工春游等,来提升员工工作激情。随着小微企业间竞争力加强和入园标准越来越严格,部分小微企业逐渐认识到园区文化建设对自身发展也好,还是对园区整体运作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然而,由于自身局限性,理论知识欠缺,不知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所以选择一味模仿其他地区企业成功经验,但因未进行“去粗取精”,吸收外来文化先进部分,致使这种学习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对自身长远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三、力促义乌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政府招商能力,做好落地服务工作

提升政府招商能力,做好落地服务工作,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发展平台和资金保障,是促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制定招商任务,培养人才梯队。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落实招商任务负责人制,“一人一任务”,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有条不紊开展招商工作。同时,为高质量推进园区建设,必须利用现有成功案例和丰富资源,构建招商项目培训平台,集中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贯彻执行政府相关政策,考核评选入园小微企业。其次,创新招商思路,做好乡贤力量返乡创业工作。小微企业园建设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转变招商思路,从“走出去”变为“引进来”。义乌市政府牵头,发挥组织部、宣传部、各乡镇街道“乡贤会”等各方力量,联络在外创业人才,做好沟通,力促回乡创业,并落实返乡创业政策与服务工作,整合乡贤资源,凝聚各方专长。最后,做好落地服务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园区应建设专用的公共服务场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务代办、政策法律咨询、创业辅导、项目路演、人才招聘、展览展示等公共服务,有条件的园区还应引进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财务代理、人才培训、融资担保、知识产权、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

(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盘活闲置用地

近年来,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发展蒸蒸日上,恰逢又处于义乌市“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启动时期,面临小微企业园出现的“规划速度快、建设用地短缺”这一现象,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各园区平台、乡镇街道积极配合,鼓励和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盘活闲置用地等方式来解决。

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贯穿政府招商活动始终,行业龙头企业利用政府投资标准厂房、产业用房建设小微企业园的,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政策性金融贷款。对于义乌来讲,做大做强行业龙头企业、盘活闲置用地意义重大。如通过模具行业整治,实现一城一园集聚发展,可解决困扰多年的模具行业“低散乱”问题,推动模具市场繁荣;通过廿三里智饰云、后宅饰品园建设,实现“集中入园、统一治污”,为饰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天派服饰小微园建设快速整合产能,向国内无缝行业龙头企业迈进,进一步拓展园区新空间;通过聚邦智能制造、鸿语医药园区平台建设,可对外引进一批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企业,为培育新兴产业奠定基础。伴随义乌小微企业园区数量增长,在政府主导下,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可有效解决园区“低散乱”问题,整合园区闲置用地,增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打造园区品牌效应,丰富开发建设模式

强化政府招商能力,力促小微企业园有条不紊发展,必须打造园区品牌效应,引导园企、校企和企企等相互间联合培养人才,丰富开发建设模式,为园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对口的人才。

首先,园企联合培养人才。园区和企业共同打造人才培训平台,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有效地培养并输送懂技术、会管理,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其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各园区可以和义乌工商学院、义乌国际商贸学校等职业院校签订“一对一”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大学生大二期间即可前往小微企业实习,实现专业学习与企业发展相挂钩,在校优秀专业教师亦可定期到园区(小微企业)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提升企业员工技术管理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再次,企企联合培养人才。各园区之间、园区内各企业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互通有无,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最后,还应开展村集体联合建设模式。如在园区规模上,允许跨宗地方式,允许同一镇(街道)范围内采用“一园多址”方式规划建设;在开发模式上,除了以往鼓励企业联合改造、国企引入社会资本外,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调整、集中整治入市等举措盘活,允许村集体抱团开发或乡镇(街道)、国有企业与村集体联合开发等方式建设小微企业园,以此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提升管理者文化素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

对于无数“白手起家”的小微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基本都是从小作坊发家致富,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但因缺乏文化理论知识和管理技术能力,面对内外竞争力的增加,尤其是入园考核机制越来越严格,才发现企业发展已经举步维艰。要想让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园区文化建设之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变。

首先,从上到下,加强专业的理论文化知识学习。小微企业发展现在已经不能只靠蛮力来完成了,必须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加强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学习,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定位。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关于企业培训服务相关金融政策来提升自身文化建设。其次,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现在小微企业间文化竞争力已不再看重产品、企业外在形象,相反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特色和产品理念等方面。所以,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新时代大背景,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理念。最后,提升企业精神层次。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园区整体高质量发展,而园区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每一个入园小微企业特有的企业精神,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精神,可以带领小微企业走得更高更远。但企业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途径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培育,结合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后,提炼出其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能够鼓舞士气、引导员工积极向上的优秀部分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精华内容,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发展中最具有激励性的东西,即企业精神。基于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已有的认识,将“企业精神”作为激励企业员工充满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义乌市义乌入园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义乌展
“没了义乌,圣诞老人可能‘失业’”——浙江义乌圣诞产品叩开世界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