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娥
(丹东市图书馆,辽宁 丹东118002)
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满族茶文化因其地域风情和民俗特色赋予中国茶文化更加广博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构成了中华茶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并加以发扬光大。多年来,丹东市图书馆在地域文化资源整理与挖掘中,将满族茶文化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满族茶文献资源建设,弘扬地方文化,打造图书馆特色文献品牌,不仅使图书馆藏书品位得到提升,更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实践探索。
从满族茶文化形成和发展史来看,满族茶文化具有如下一些特色:(1)独特的民族地域风情,使满族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独特性;(2)汲取多民族文化营养,使满族茶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融合性;(3)满族政权地位的变化,使满族茶文化在纵向发展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4)金及清统治政策使满族茶文化在内在分布上具有层次性特点[1]。
满族茶文化以其雅俗共赏的特质成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入关以后,满族茶文化中的宫廷茶文化与民间茶文化较之前代均有很大发展。在宫廷中,风雅的茶宴盛极一时。据史料记载,终乾隆时期,仅重华宫所办“三清茶宴”即有43次;为表示尊重老人,宫廷举办过4次规模较大的“千叟宴”,最多的一次有3000多人参加,实为“万古未有之盛举”[2]。清代民间茶文化也很繁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茶馆的发达。因此满族茶文化又具有了新内容——市民茶文化。历史名著《红楼梦》中,写到茶道的地方多达279处,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20余次;在热爱茶与茶文化的中国历代皇帝中,清朝乾隆皇帝以茶诗最多而著称,专门的茶诗也有近三百首[3]。清代的茶诗,虽在数量与质量上不及唐宋时期,但这一时期茶诗却多体裁多角度呈现了当时的茶事及茶艺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总之,满族茶文化在民族融合中不断丰富发展自身内涵的同时,也为中华茶文化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在接受吸纳中原茶文化的过程中,无疑拓展、夯实了茶文化在北方民族中的吸纳程度;同时,满族茶文化丰富了中国茶饮方式和茶艺内涵,在各民族茶文化融合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1]。
满族茶文化具有传承满族文化的属性。研究满族茶文化离不开满族文化的支撑,满族文化是根是源,而丹东地区无论从地域、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和文化底蕴。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满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满族荷包”“满族特色小吃制作技艺”“满族婚俗”等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民间文化先后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丹东的《满族文学》期刊创刊于1980年,是全国唯一的满族文学刊物,重点刊发反映现实生活题材和有关满族历史、文化、人物及满族民俗风情的作品。安东(现丹东)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式开辟为商埠以来,逐渐成为木材、丝茧、粮油、药材的集散地,人口也从开始几千人激增达到十万。鸭绿江上的木筏、艚船主和装卸工人,素有嗜茶的习惯。因此,从那时起,安东的茶叶销量逐年增加,充分体现出独有的地缘优势。
丹东市图书馆自2017年开始重视满族茶文献建设以来,以“清朝贡茶”为主线,对馆藏古籍文献及数字资源进行梳理,从《清稗类钞》《养吉斋丛录》等大量典籍中梳理出了有关满族茶文化的信息资源。厚重的满族茶文化底蕴、百余年历史、丹东市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辅以大量数字化文献,成为改变长期以来满族茶文化内涵开发不足、特色总结不深问题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将满族茶文献建设置于“丹东地方文化品牌——满学文库”之下进行专题研究,使满茶文献建设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归宿。
茶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需要挖掘和发现。人才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除专业馆员外,丹东本地满族作家路地、民族音乐学专家刘桂腾、满族地方史专家张其卓、满茶文化学者吴晨等一批在满学研究上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受邀参与满族茶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将弘扬满族文化、彰显地域文明与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相结合,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丰富图书馆馆藏的积极举措,必将有力推动满族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推广利用。
丹东市图书馆开发满族茶文献资源主要是以馆藏为基础。2009年丹东市图书馆启动了旨在展示、挖掘、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地域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的满族特色资源库——“满学文库”。2011年以来,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为目标,该文库被确定为重点文化工程。目前该文库现藏满族文献1995册,反映丹东满族历史、民俗风情,丹东籍满学研究者的方志、作品和研究成果[4]。同时还有满族文献全文库1910册电子文献。满族茶文献建设正是依托“满学文库”,将满族特色风情再提练、挖掘、利用与推广,通过满族茶文献研究使满族文化内涵更加清晰,体系更加完整。为此丹东市图书馆建立了专藏空间,以便于满族茶文献的收集、整理、服务、研究和充分挖掘,同时以微信、网站等新技术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推广活动。
3.1.1 纸质与数字化相结合的特色馆藏建设
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纸质文献和数字化文献共生的复合型图书馆的发展。满族茶文献专题建设把握了这一发展趋势,将两者互补共存,发挥各自优势,合理配置,协调发展,使特色馆藏得到优化建设和最佳利用[5]。丹东市图书馆满族茶文献建设以“清朝贡茶”为主线,从清朝宫廷到市井百姓的饮茶历史、习惯出发研究满族茶品;利用相关文学作品及名人与满茶故事,挖掘满族茶艺内涵,剖析满族茶文化特征;结合地域风俗,展示其现状与问题;通过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有机整合,实现满族茶文化资源的系统化传承与保护。因此,丹东市图书馆从满茶历史、满茶研究、满茶文艺作品、满茶礼仪、茶俗礼仪等方面入手,已收藏文献919册(件),其中纸质文献563册(件),电子文献356册(件)。
3.1.2 创建数字化特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满族茶文献”专题数据库,是对相关文献进行保护的可行模式。专题库建设应以文献中与满族茶文化具体相关的词条为基础,进行延展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系列收藏,从而使其价值最大化。该专题数据库应选用专业多媒体专题数据平台,应具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存储功能。科学设置“数据库简介、特色文献、相关报刊、研究论文、图片掠影”等栏目,以满足现代网络环境下读者对专题资源和特色资源的需求为目标,建立起学术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多元的专题数据库,使以文献资源为核心的服务与现代化读者延伸服务得以实现。因此,应全面揭示饮茶、用茶、茶礼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使之成为研究该领域问题的全面、专业的信息载体;同时研究成果应成为该专题研究学者与爱好者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3.1.3 加强社交媒体与公开课的宣传力度
社交媒体的普及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形式,微信平台已成为人们进行品牌推广、信息传播的重要选择之一。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传播在特藏开发中同样有重要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成本低廉、用户定位精准、传播方式多元化、推送手段人性化、营销信息到达率高等优点[6],加强特色资源专题库的宣传推广十分必要。丹东市图书馆除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活动信息推送、科普文章推介外,还可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特色文献自助检索、查询服务,有力推动了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的广泛利用。与此同时,通过满族茶文献资源建设将一大批有造诣、有影响的茶文化专家聚集在一起,通过微视频、公开课录制等形式,使满族茶文献建设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也必将不断出新。
3.1.4 充分发挥讲座展览的社会教育职能
讲座、展览等是特色文献资源社会教育职能的延展。在极具史料价值理论的文献与有声的讲座、图文并茂的展览中找到契合点是多元推广的重要途径。丹东市图书馆结合满族茶文献主题,邀请知名茶人、茶文化专家举办了茶历史文化的学术讲座、茶类辨识品鉴沙龙及满族茶艺展演共计50余场,参与市民1500余人,并依托协会不断扩大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此外,还计划通过一定激励机制征集优秀创意,吸引用户参与,将茶文献开发与阅读体验固化关联成为满族茶文化创意产品,以提高图书馆用户的黏度[7]。
茶文化从古至今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丹东市图书馆开发满族茶文献,应依托文献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推广,将茶文化融入图书馆,为图书馆增加更多的文化资源,丰富图书馆自身可提供的文化服务项目,吸引更多想要关注茶文化的图书馆读者。
3.2.1 开发满族茶文献,创新满族茶文化表演艺术形式
茶艺是满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冲泡艺术、表演艺术和环境艺术。通过文献研究清代贡茶历史与发展,深入解读清朝以来茶入北方,以“入乡随俗”的融合,使满族饮茶习惯及茶品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发掘数百年来因北方气候、人文特点而产生的独特茶文化,发掘出满族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作为满族茶艺表演展示内容。为此,丹东市图书馆利用读者活动空间设计营造品茶氛围,在茶室厅里,以图片、文字、解说等形式向读者介绍满族饮茶历史、茶俗等,展示古朴与特色的文化魅力。席间悬挂满族文人字画,摆设插花,采用满族《摇篮曲》的背景音乐,让人们在平稳、舒缓、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中感受简洁明快的音乐个性[8];再配上满族文人诗词作为解说词,如质朴自然、清新晓畅的满族山水诗《闲步》《春效晚眺》等[9],从而提升满族艺术清雅刚键、独特自然美的艺术内涵。
3.2.2 挖掘满族茶文献的社会价值,搭建茶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文献开发指导满族茶文化表演艺术形式,再以茶文化表演艺术营造阅读氛围,提升茶文化研究水平。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满族茶艺精神内涵挖掘,以及创意产品开发,助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让满茶的历史、习俗、礼仪等方面内容与旅游业相关要求相结合,既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的渴望,又满足民族文化体验的需求。如身着满族服饰的茶艺表演者,手端盖碗茶具,通过对“三清茶”制茶、泡茶、分茶等流程的展演,配上具有民族风情的背景音乐,增加满族民族风味。游客在品茶过程中了解和感受了满族人乐观豪放、勇敢刚毅的性格;同时“三清茶”中的松子又是丹东宽甸大山中特产,与此结合又能促进产品的推销,产生文化、旅游融合的直接效益。
3.2.3 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推进茶文化的协同建设
近年来,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图书馆应适当引进多方合作机制,实现跨领域的合作开发。丹东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满族茶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的价值应更多谋求横向的合作和支持才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馆际间如何协作共赢,公私藏书如何和谐发展、互利共生成为文献开发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探索一条馆藏文献开发事业锦上添花、蒸蒸日上,各机构事业优势互补、共存共荣、携手合作、和谐发展,共同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道路。满族茶文献作为特色文献,经过开发后,具有多种读取方式。丹东市图书馆可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与收藏有相关藏品的公私收藏机构进行资源交换,从而丰富馆藏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内容。
3.2.4 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图书馆志愿服务团队
丹东市图书馆拥有成熟的文化志愿者招募与管理机制,在筹建满茶特色文献库的同时就组建了志愿服务团队。这些志愿者爱好茶文化,具有一定茶文化背景。为提升专业水平,丹东市图书馆承办了“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辽宁选拔赛(丹东分赛)暨丹东市茶文化志愿者服务技能竞赛”。目前,丹东市图书馆已拥有评茶师1人、高级评茶员1人、中级评茶员15人,并于2020年5月成立了丹东市茶文化协会。每年开展多期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茶文化活动,也对图书馆阅读推广起到了专业性引领、创新型发展及影响力提升的作用。
依托茶文化建设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是一项较繁琐的工作,要靠图书馆长期的积累,不懈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便能一蹴而就。丹东市图书馆满族茶文献资源建设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收藏、研究、推广,是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深度利用。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建设特色馆藏,通过满族茶文献资源建设,提升图书馆藏书的品位,更为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做出实践探索。同时,利用全新的文献服务内容和形式,深度挖掘茶文化独特的价值,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图书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