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考文献的功能视角谈高校综合性学报参考文献的规范化

2020-01-09 16:21:18徐玲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页码参考文献学报

徐玲英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指出,学术期刊的作用是通过出版活动对科学知识进行认证、精炼、传播和保存,将科学发现传播给研究者、学生和公众[1]。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规范化有利于学术期刊更好地发挥认证、精炼和中介等功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参考文献的标引问题,包括对某一学科或某一细节的标引规范、引用错误情况及应对策略、新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瑕疵、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等等的研究[1-6]。本文以CSSCI收录的70种高校综合性学报为例,在统计高校学报著录情况的基础上,从参考文献的功能视角谈高校综合性学报参考文献标注的规范化和注意问题。

一、参考文献的功能

作为学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参考文献,发挥着学术论文的认证、精炼和中介的作用。

(一)认证作用

新的学术成果无一不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者受前人成果的启发而创新出来的,标注引用文献既是对前人劳动的尊重,又是界定前人成果和论文创新的依据,起到确认作者著作权和优先发现权的认证作用。

(二)精炼作用

受篇幅限制,高校综合性学报论文一般都力争做到简洁流畅。恰当地利用参考文献可使文章语言简明、结构严密。论文写作中,对于一些非主要的研究内容,例如概念解释、理论来源的梳理等等,一般可以作参考文献处理,不需要单列标题来介绍,否则可能会打乱论文的行文思路,造成不同标题之间逻辑关系的混乱。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标注的参考文献延伸阅读,了解相应的知识。参考文献的标注可以达到精炼论文的作用。

(三)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可以为读者提供索引。读者可以通过论文著录的参考文献,快速找到相关领域内的其他研究资料,参考文献的标注有利于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论文的被引量往往是第三方评价研究成果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成果被广泛引用,说明该研究成果被大家认可,这可以提高作者在其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参考文献对学者学术地位的确立也起着中介作用。

二、参考文献标注的规范化

为了充分发挥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认证、精炼和中介的作用,高校综合性学报应该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由于我国采用推荐性标准规范学术期刊,只是要求一个刊物尽量做到整齐划一,所以不同的刊物都制定了自己的行文格式,造成了不同期刊参考文献编排格式的不统一。通过对CSSCI收录的70种高校综合性学报参考文献标注形式的统计,本文发现,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标注形式:

第一种是高校学报运用较多的形式,即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每页单独编号,参考文献内容排印在该页页脚。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50 家期刊都采用了此种标注形式。

第二种标注形式是: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全文连续标号,参考文献内容排印在该页页脚。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家采用了此种标注形式。

第三种标注形式是: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全文连续标号,参考文献排印在文后,并且出现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文献作不同编号,文后罗列在一条参考文献里。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大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两家采用了此种标注形式。

第四,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中括号,括号外标注引文页码(页码标注形式有直接加页码、页码外加小括号、页码前面加p 或p.、页码前面加p 或p.外加小括号等数种),参考文献内容排印在文后。如《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0家都采用了此种标注形式。

第五,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中括号,引文页码和参考文献内容排印在文后参考文献里。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7家都采用了此种标注形式。

总之,通过对CSSCI 收录的70 种高校综合性学报参考文献标注形式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学报参考文献标注形式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标注形式的变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由于职称晋升、学位取得、项目结题和工作量的完成等压力,近年来学术论文的投稿数量急剧增加。这一方面使得学报编辑部有充足的稿源,扩大了择优录用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也势必造成投稿录用率的降低,增加了作者转投其他刊物的频次。特别是一些CSSCI 来源刊物,稿件的录用率一般都在10%以下。学者常常面临着退稿后重投的问题。学术期刊参考文献标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学者在改投其他刊物时不得不面临着繁琐的形式修改问题。不断地修改参考文献格式浪费了学者宝贵的科研时间和论文首发权的取得时间。特别是考据类研究论文,一篇论文有上百条参考文献,而这上百条参考文献中又有多次出现的文献,单就出于同一文献的参考文献是否单独编号这一规定,就牵涉下文所有参考文献序号的变动。

繁琐的格式修改也增加了编辑的负担。由于学者的改而不尽,文中经常出现各种注释错误,主要有:第一,各种注释形式的混用,例如同一篇论文里脚注和编者—年注并存;第二,参考文献与参考文献内容不相符,这种情况一般是格式调整中复制参考文献内容后粘贴错了位置;第三,参考文献内容的丢失,在本该有参考文献的地方没有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或者没有对应的参考文献内容;第四,出自同一文献的参考文献没有按照要求做同一编号或者单独编号。以上这些差错一旦逃过了编辑眼睛,就造成了期刊格式的不统一,影响期刊的编校质量。

统一参考文献标注形式是提高出版质量、维护学术规范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标注形式的规范化应该根据不同学科,遵循从众原则和适用原则,而且适用才是规范化的最终目的。在参考文献标注形式方面,采用每页单独编号、参考文献内容排在页脚的方式占CSSCI 收录的高校综合性学报总数的71%。而且此种标注方式最简洁明了,方便读者阅读。读者在阅读正文的同时就顺便对照脚注进行了阅读,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也省去了来回翻阅的麻烦。参考文献标注形式的统一,既方便了作者的投稿,也方便了读者阅读,还可以使编辑从繁琐的编校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对同类研究成果的比较鉴别,判断论文的创新性,从而提高期刊论文质量。

每页单独编号、注释内容排印在地脚的标注方式也可以解决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难以区分的问题。根据《辞海》的解释,注释是指“对书籍、文章中的词语、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7]2256。也就是说,注释包括说明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两种。说明性注释是直接采用脚注形式标注的,但是引文注释是采用脚注还是参考文献标注,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鉴于参考文献和注释难以区分,2015 年版《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将引文注释纳入了参考文献,从而将参考文献分为“阅读型参考文献(reading reference)”和“引文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阅读型参考文献”是指著者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阅读的信息资源,或供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信息资源;“引文参考文献”是指著者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信息资源[8]2。每页单独编号、注释内容排印在地脚的标注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合并后的标注问题。以《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冲突法正义》的一条注释为例,论文在梳理“正义理念”的提出时提到:“亚里士多德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将正义分为三种:分配正义、交换正义和校正正义。”为了让读者真正了解亚里士多德正义的含义,作者以注释形式分别解释了分配正义、交换正义和校正正义的具体内涵,最后标注参见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及其出版信息[9]。如果将此条引文注释纳入参考文献,则只能著录书名和出版信息,没有文字说明,这样就起不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了。而读者在不影响通篇论文的阅读和理解的情况下,是很少去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的。

鉴于以上分析,建议我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统一采用每页单独编号、注释内容排印在地脚的脚注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参考文献的认证功能,参考文献的注释项必须包括责任人、作品名称,实现对作者著作权和优先发现权的确认。为了更好发挥参考文献的中介功能,参考文献的注释项必须包括作品的出版信息和页码,便于读者快速找到引用书目和引文的位置。脚注中常见几类参考文献的注释项和标点使用建议统一标注如下:

第一,普通图书。普通图书是学术论文,特别是文史哲等传统学科学术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其著录格式建议如下: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例如:亚历山大:《全球调解趋势》,王福华译,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2011年,第380页。其他诸如著作中析出的文献、论文集或者会议录,都可以比拟图书的标注格式。例如:熊十力:《十力语要(卷一)》,《熊十力全集(第四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58页。在析出文献的责任者与专著责任者不一致时,需要在专著前面加上专著责任者。例如:胡适:《戴东原的哲学》,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89页。

第二,期刊文献。期刊文献是论文参考文献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著录格式建议如下:主要责任者:题名,期刊名,年和刊期,页码。例如:韩延明:《儒家“仁”“义”观念与现代生命价值的对话》,《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3 期,第221 页。很多期刊论文都加有副标题以限定论文的研究范围,为了严谨起见,题名应该全面,尽量不省略论文的副标题。刊名的版本信息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版本的期刊各自独立,为了方便读者查询,发挥期刊的中介作用,作为刊名重要组成部分的版本信息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第三,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具有信息发布快、获取便捷的特点。电子资源也成为论文参考文献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著录格式建议如下:主要责任者: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11-18)[2019-11-10],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29/content_5344537.htm。

第四,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所以也是学术论文常见几种参考文献之一,其著录格式建议如下:主要责任者:题名,大学所在城市:大学名称,出版年,页码。例如:林浩超:《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武汉:武汉大学,2019年,第218页。

第五,报纸。报纸也是论文参考文献的来源之一,其著录格式建议如下:主要责任者:题名,报纸名和出版日期,版面数。例如:杨建顺:《适用“保护规范理论”应当慎重》,《检察日报》2019年4月24日,第7版。

其他如专利、标准等不太常见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图书或报纸等的标注格式,只是需要在专利、标准名称后面括号标注专利号或标准号。关于参考文献引文页码的标注,可以参考2015年版《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的做法,区分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8]12。

三、参考文献规范化应注意的问题

规范标注参考文献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作者、书名(篇名)、出版信息(刊名刊期)和页码等信息。正确标注这些内容是规范标引参考文献的最低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学者对参考文献作用的轻视,很多论文的参考文献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包括作者姓名错误、篇名错误、出版信息错误和页码错误。例如,有论文将作者姓名“刘晔”误为“刘哗”,“梁慧星”误为“梁彗星”,“袁西北”误为“于西北”,等等。还有论文将著作名称《论犯罪与刑罚》误为《论犯罪与刑法》,《博弈论视角下立体式反腐体系探析》误为《博奕论视角下立体式反腐体系探析》,《孟德斯鸠与卢梭》误为《孟德斯鸠和卢梭》,等等。有些作者凭着印象写著作名称,特别是在自引的情况下,衍字、少字和同义词替换更是比比皆是,这是极不严肃的学术态度。此外,还有论文将编著、翻译和点校者作为著作人,这是对作者著作权的侵犯。著作权法第22 条明确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无论是作者、书名等信息的错误,都影响了作者著作权的确认和作品的传播。

正确标注参考文献还要求引文本身的正确性。有些作者没有亲自阅读原文,而是从其他文献或网页上转引过来,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离开上下文语境,就可能曲解了作者的原意,还有可能因为编校失误形成新的错误。所以,作者有条件查找和阅读原初文献的,有义务查找并引用原初文献;慎用转引,少引或者不引网络或者其他介质包括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转载的文献。引用原初文献,还要注重引文的核对,因为往往一字之差,意义便谬以千里,从而误解了原文作者的意思。作者应当对引用的文献负责。

(二)引用内容的可识别性和文献标注的必要性

规范标注参考文献要求做到引用内容的可识别性和文献标注的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的引用内容的可识别性,是指读者能清晰地区分论文内容和被引内容。参考文献标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指作者在撰写的论文中引用文献中的原话,并加上引号;另一种是间接引用,指作者在撰写的论文中虽未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但参考和借鉴了引用文献中的观点及内容。对于直接引用,读者能较为清晰地分辨出作者观点和引文观点,但是对于间接引用,读者便不易分辨出两者的界限。有些作者便利用了间接引文的这一特点,将已有成果列为自己的观点,在大段引用后,只在最后一句标上间接引文序号。更有甚者,有的论文各个分论点都是来自他人的研究成果,论文类似多篇论文的拼盘。这种论文有剽窃他人成果之嫌,而且论文的价值和创新性也大打折扣。这就要求作者在间接引文里加上提示语,准确地标出被引文献内容,这样才能使读者清晰地界定作者的观点和数据、判断论文的创新点和价值,也可以杜绝作者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规范标注参考文献还要坚持文献标注的必要性原则。由于论文的被引量往往是第三方评价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所以有些作者为了提高自己论文或者利益相关者论文的引用率而在论文中虚假增加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或者为了增加自己论文的分量,引用与自己论文主题不相关的名人论文。苏广利、许新军将这些行为概括为“挟名自重、自我吹嘘、溜须拍马”[10]。这些做法都不符合规范标注参考文献的要求,也不能真正发挥参考文献的中介作用。

(三)注重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引用参考文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引用文献的理论、方法、事实、数据、观点、结论等为自己的选题提供依据,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方法,为自己的论证提供支撑,从而保证自己论文的观点、论证和结论等更加可信,增强论文的说服力。这就要求参考文献本身具有权威性。一篇论证本身就不严密、数据来源不可靠、观点站不住脚、缺乏影响力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并不能为新的论文提供方法论指导和论证支撑。参考文献的权威性一般表现为:作者是某个学科的权威专家、文献来源于某个核心期刊、论文具有高引用率[11]。一般而言,权威专家的论文、核心期刊的论文和高引用率论文的学术水平较高,反映了学术发展的前沿。论文的参考文献多引用这些权威性参考文献可使论文的论点和结论更具说服力。

引用参考文献还要注意时效性。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别是综述部分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该研究的选题背景,而近几年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参考文献越新、越权威,就越能凸显出选题的必要性、创新性。如果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比较陈旧,说明作者没能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观点也就可能较为陈旧,还有可能做的是其他学者已经做过的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当然,有些学科因为研究人员较少而文献陈旧,有些经典的理论或方法一直被人应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原则并不排斥以上情况下陈旧文献的引用。

四、结语

参考文献的规范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认证、精炼和中介等功能。要实现参考文献的规范化,需要期刊监管部门的宣讲和监管。期刊监管部门在修订规范时可以加入硬性规定,并将规范执行情况纳入学术期刊考核的范畴。此外,还需要编辑类核心期刊的引领和指导,以及期刊编辑版权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加强。在三者合力下,学术期刊将更好地服务作者和读者,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页码参考文献学报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致敬学报40年
CONTENTS OF 2020
特种油气藏(2020年6期)2020-01-05 10:24:40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52:48
算页码
小学生导刊(2016年2期)2016-11-11 06:09:10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