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中学 胡新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诚信友善法律规则以及国家民族等观念,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教学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没有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实践性的作用,即使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形式化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限制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对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当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比以往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意识薄弱。当前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都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并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产生错误的教学理念,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活动,缺乏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的营造,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其次,开展能力较差。当前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虽然认识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开展时却存在着能力较差的问题,很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很难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不是过于刚性,就是完全放手,使社会实践活动很难完成预期任务,严重影响了活动的秩序和效率,“师说生做”的情况十分普遍,很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教师动力不足。经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存在道德与法治教师工作态度消极的问题,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开展活动时常常动力不足,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教师缺乏信赖感、归属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此外,还存在着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培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满足了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更加注重学生今后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思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加强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思想、文化的传递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就给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信息数据传递速度的加快,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新观念、新思想。另一方面,新旧观念之间的碰撞,对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必须要设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目标要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地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第二,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各项能力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仍运用传统的统一模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置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活动中获得自身独特的感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目标要具有发展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具有发展性,要与当前时代特色相结合,使学生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第四,目标具有人文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社会活动目标设定时要具有人文性,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经过不断地历练,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收获自己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时,教师可先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就《狼孩的故事》进行探讨,使学生初步感知社会的重要性,明白与人交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然后,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亲社会行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发展的变化,并明白在社会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热心地帮助他人,并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进而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促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社会实践活动并非一两次活动就能实现预期目标的,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对此,教师可借助一些社会热门影片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然后以此为背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例如:教师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烈士陵园、博物馆以及名胜古迹等地进行参观,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将观看后的心得进行整理和记录,从而充分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在培养学生人格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活动目标,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行为习惯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