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川非遗文创产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

2020-01-09 15:52李凤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遗文合川产业化

李凤勤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 401520)

1 合川非遗资源现状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离不开特有的生存生态文化环境影响。合川民间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多也一直未脱离本地区独有的生态文化环境,依托于本地区特殊的生态文化系统而生存。随着旅游业、网络等发展,当地很多传统文化由原来的封闭式发展变为开放性发展,其生存的空间不再是本土,而是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在这样的趋势下,民间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本的日常性和自娱性走向了市场化和展演化。

1.1 地域特征鲜明

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南段西北麓,嘉陵江、渠江、涪江汇流境内。

古为巴国古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发达的经济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悠久的历史培植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合川成为知名的文化城市。合川区下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文化遗产与地域环境紧密相连。比如,合川区龙市镇马头村青草坝,由于多年泥沙沉积形成了一个大坝,坝上绿草茵茵,河里江水清清,土地肥沃,土质和水源无污染,有利于萝卜的生长,萝卜质地脆嫩,可当水果吃。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青草坝萝卜卷传统手工技艺。这种地方性技艺知识,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1.2 非遗资源丰富

合川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2300多年的建制史。人文底蕴深厚,历来是商旅重镇,民间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我国各地区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选保护名录,这对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合川区众多民间艺术及地方特产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止2019年,合川区共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个。比如,传统技艺类的合川峡砚、合川桃片在2007年成功申报首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俗类的合川坐歌堂于2014年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入选非遗名录的项目还有双槐善书、钓鱼城传说、龙多山传说、三江号子、纸扎艺术、架香童子舞、龙舟竞渡、鸡肉抄手制作技艺等,入选种类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非遗数量逐年增长,非遗门类也比较齐全。

2 合川非遗文创产业化面临的困境

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它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对于原生艺术品的解读和重构,通过设计者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创意产品。笔者通过田野调研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发现合川部分非遗文创产业化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非遗产业化不均衡

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经济发展策略,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产业化发展比较好的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反之则濒临消亡的危险,无法融入与时俱进的文化生活里。比如,合川区市级非遗项目根雕制作技艺,根雕传承人彭勇通过对艺术品的解读与重构,把根雕作品中融入现代元素及优秀精神元素等,设计成各种不同的系列,有信仰、有人文精神、有火与花等,并筹资建立“木石缘堂”博物馆,利用这一平台来展示并销售非遗作品。合川鸡肉抄手、合川桃片等非遗项目也可通过各组织的非遗展活动来宣传销售,获取经济效益。而合川三江号子、架香童子舞等非遗项目,通常是个人或者小型工作室来运营,产业基础薄弱,很难用产业化力量促使其深入发展。

2.2 地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不充分

非遗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地域性,如何更好的让非遗被大众所接受,就要在保持原真性、地域性的同时加入现代的元素来融合。以合川峡研为例,峡砚原材料是合川独有的,作品以合川钓鱼城为元素来雕刻设计,更彰显了合川当地的地域文化。峡砚作品还有葫芦、荷花、兰草、茶台等造型,但是砚台外观形态方面的创意设计缺乏,审美性不能满足一部分受众群体。

2.3 非遗产业专业人才断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非遗项目不能很好地与时代相互融合,逐渐失去了活力。非遗传承失去了传承的空间,非遗产业专业人才断层,出现某些项目后继无人或老龄化问题,这一点在非遗产业化发展中问题比较严重。比如,非遗项目七子鼓,由于电子产品的盛行,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七子鼓已经不再满足大多数人的娱乐,同时就业和谋生门路变广,收益不高的专职打七子鼓的人已难以养家糊口。失去了传承人这一重要载体,何来产业化发展呢。

3 合川非遗文创产业化发展建议

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联合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8年版)就明确界定:“某些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产生的商业活动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可提高人们对此类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其从业者带来收益。这些商业和贸易活动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针对合川非遗文创面临的问题,有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3.1 注重非遗文创的内涵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文化产业用之不竭的创意资源宝库。充分挖掘非遗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非遗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利用,完成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循环。现代人更注重非遗的美学特征,体现现代设计理念,在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之符合带带审美观念。

3.2 校企合作,搭建产业化发展平台

一方面,通过对所在地区非遗项目的选择,助力学生以创业方式(成立工作坊、工作室)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从而有效保护相关非遗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企业、学校的创新探索,来营造各方增进了解,求发展,共努力的创新文化非为。与传承人、民间机构、企业等部门共同合作合作构建思想、文化的交流平台,在创新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与传承人、企业良好的沟通,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发掘当下互联网经济下社会有利创业条件,形成高校、传承人、企业三方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邀请一些重庆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品牌企业成为教学实践合作单位,与企业共同探讨非遗创意开发的实际问题。

3.3 推动非遗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非遗保护传承的关键是人,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充分利用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到传统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坊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组织传统技艺类的传习班,邀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来校传授手工技艺,通过教学实践提升的传承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保护意识,扩大传承范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通过对技艺的学习,结合新时代元素,将非遗的作品成功的转化成商品,实现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遗文合川产业化
合川脱险
他笑了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文旅融合背景下常州非遗文创发展路径研究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广西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非遗文创雕版作品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