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姝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处在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境内轨道铺设总里程约为13万公里,并且能够满足高速列车行驶并投入运营的轨道里程达2.9万公里,数据占比全球第一;2019年下旬,中国内陆39个城市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实际运行轨道里程超过5800公里。此外,据相关轨道交通领域综合数据来看,拥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城市数量、实际使用客运量、便民服务设施设备总量、相关维护及保障运营人员岗位数量、志愿者等层面均位于世界首位;在考验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运营指标中的正点率、列车运行可靠度、发车间隔等统计数据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内陆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及其相关衍生配套服务行业现如今已是飞速发展阶段,急需大批具有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建设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中,特别是对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来说,2012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一批有利于国家战略发展领域的新兴产业,将紧紧把握和发展改善民生急需所求、应用广泛、覆盖面广,且从事岗位对口,以及有针对性的新专业。依据当下轨道交通领域发展建设和相关配套的安全领域运营管理需要,我国新增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在2015版的同时又特别增加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技术、机电技术、通信信号技术、供配电技术工程技术和运营管理专业”。
在此背景下,国内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甚至是全国综合类重点本科高校均新开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各项相关运营管理及通信控制等专业,为所在地区培养和输送轨道交通方面的人才。截至目前,中国内陆地区培育的轨道交通类相关领域,特别是拥有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院校近百所,且这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占据着相当程度的比例。无独有偶,纵观上述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中,少数传统轨道交通类专业院校会单独设立轨道交通的二级学院外,其余多数学校会将该专业所属于工学大类自动化专业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归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开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普遍存在着高水平专业师资短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工程能力弱、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偏重职业化岗位化的性质,培养出的人才会出现实践技能比较突出但理论知识不够过硬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面的新思想新技术日新月异。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培育的此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举一反三、领会机变的职业技能,来应对通信信号领域和人工智能的超高速发展与变革,并能够以活学活用、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方式时刻掌握新型技术的应用、开拓创新研究出通用快捷的新方法。
在各校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际课堂授课中,教师的讲述环节课程与学生动手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同他们面对未来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从事岗位的专业要求技能层面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实际应用和用人单位来说并不能准确满足其实际需要,必须在入职前耗费大量的二次培训时间并产生额外的经济成本。事实是,当下对于各领域各层次高校办学中,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存在“新出生、未长大”的孕育孩童期现象,“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在其专业领域“成长”还不尽成熟。此外,校内课程培养层面上普遍存在本领域专业课程偏少,实际实践运用课程不全,教室基础理论课冗长且不易理解,学生自我接受度和实际掌握度不高,专业总课时长、课程课时长受限,轨道领域专业课程泛泛而谈,区域性不强,校企合作层面缺乏更紧密的衔接,而有利于专业领域发展的企业专业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教学方式缺乏政策性支撑等诸多问题。实践环节方面,地方高职院校常常缺少专业对口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实习基地明显不足,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面只能借助学校现有的条件开展,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开展与岗位适应的实践锻炼。
当下,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此专业实际授课方式和课程安排均以教师面授为主,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那些原本并不对“理论和滔滔不绝”所“感冒”的孩子们,“枯燥无味、得过且过、人到就好、应付考试、获得学分”的学生课堂现状反映出此类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形式滞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还需要结合在本专业的实践运用中来,万万不能练就一手“书本功夫”,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学生在实践层面的应用能力不足,与院校制定的具备较强操作能力和灵活的现场处置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匹配度低。
课程设置上适当缩减与专业特点不相符的基础理论课程课时,扩大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卷面笔试的基础上,融入模块化项目化的实践环节考核,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实践考核促进岗位技能的提升。
在强化实践课的基础上依托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撑,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亦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构建和投入使用。“活学”后及时“活用”,前期实践衔接后期岗位,前后贯通、实践锻炼。如何适应并衔接好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产学研结合的基础。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集团联系洽谈,强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订单班、基地实习、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创造了解轨道交通行业、信号控制岗位实践锻炼的宝贵机会和条件。在实训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轨道交通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岗位实践能力,毕业后进入到相关工作岗位时能快速适应进入角色,极大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交流条件,促进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依托产学研相互贯通的培育理念,从“师傅带好徒弟,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发展培育目标入手,合理地将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操作运营管理单位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融入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纳入日常培育范畴,企业的“老师傅”“老队长”“优秀管理人员”,既是企业单位学习敬佩的前辈,也是高校里神采奕奕在同学们身边的好导师、好朋友。制定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岗位、地方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育什么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育模式,一人对一岗、一校对一企,将在校学生做到学校立德树人,企业培养成材的合作办学、共同培养的方式建立校企相连培育人才的共同体。此外,针对于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先进性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还可以知道教师下企业培训、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运营与管理、鼓励教师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自主创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就业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方面、多领域的创新型培养和发展模式。
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及高校应届毕业生可选择的意向岗位中的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可以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毕业生合理落脚点在全方位、宽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面。此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融合各项先进技术理念的大脑,和可以应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与时俱进的、适应现在和未来信号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将是未来高职高专院校提高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生岗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前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