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

2020-01-09 15:52:02林原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生同学

林原福

(福建省东山县前楼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400)

0 引言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述,阅读是生活的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所以,语文教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所谓“生活化”就是让小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亲近生活,走进自然,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1 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方式的改变,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为了突出语文生活化,很多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生活”两个字上,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同学们随意地去畅想,去抒发,可能有时候课堂上的生字这些小学生还没有熟悉或者是认全,课文的大概内容同学们还没理解,那边老师就让同学们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下去,小学生不但会对语文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一些基本的字都无法掌握。其次,新的教育体系,很多老师觉得,一节语文课堂之中,没有活动就是没有做到新课改的目的,一节语文课下来,孩子们唱唱跳跳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有的一节语文课安排好几次同学辩论,或者是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凸显新教改,老师半堂课的时间都在根据诗意素描一幅画,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让同学们处于怀疑的状态,这是在上语文课还是美术课。最后,很多语文老着重视读和写,而轻视说与听。很多老师认为,语文考试就是写,只要写得好,做题对,拿高分,那才是硬道理。所以很多时候,老师在课本中要求小学生说与听的训练上,都是一带而过。所以。很多小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是处于低水平的,同学们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

2 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重要性

2.1 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孩子们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段落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语文作文的写作。而老师严重的忽视了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接触到语文生活实践化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人文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在老师的带领下,由孩子们播种一些小白菜,每天孩子们都观察着自己种出来小白菜的变化,从一颗种子,发出嫩芽,然后生机勃勃的成长,最终在时间的灌溉下枯黄。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诠释,以后孩子们无论是在写作方面还是在感悟人生方面,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调动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入新的教学模式上,不仅使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提成,还培养了小学生丰富的情感。

2.2 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可以发展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思维,每个小学生都有着无限的潜能,所以只要挖掘小学生自身各自的潜能,就能发挥出孩子们特有的价值。以前的课堂只能是老师教,学生听,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出每一个小学生的反应。这样是无法挖掘出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及个人潜能的。但是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就可以让小学生充分的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前班级里的墙面上展现出的画面都是老师亲力亲为,自己创作,自己裁剪,当我们在学习语文《秋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鼓励小学生以秋天为主题,设计教师后面的背景墙,这样小学生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创作,有落叶,有枫叶粘贴出美妙绝伦的作品,这样就会把小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多的去展示,在得到老师的认可的时候,小学生也会在以后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更加的有自信。

2.3 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可以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乐趣在于体验,每个人都是在体验过一件事以后,不论好与坏都会牢牢地记住。好的方面的体验有利于以后再经历就会更加的熟悉,坏的体验也会让我们记住教训,以后避免。这就是生活体验给每一个人都上的一堂课。那么小学语文生活化就加强了孩子们对生活体验的机会。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让小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中得到启发,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讲座,在同学们自己亲身体验以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或者是在安全为前提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小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学习课文《春天来了》过程中,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去观察,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春天来了有哪些变化,或者是一些生物的体态都是什么样的,再进行学习,看一下课本中的春天与孩子们眼里的春天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们在享受春天的同时,也学习了《春天来了》这篇课文。

2.4 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可以凸显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会运用、会书写、会诉说、会倾听。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让小学生放飞自我,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让小学生在更大的实践范围中找到自我,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记忆才是检验学生的标准,通过学生们观察和体验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记住,记牢,老师可以建议学生们多阅读一些书籍,把好词好句都摘抄下来,老师定期的进行检查,要求小学生背下来,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用到,或者老师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推荐一本好书,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然后再写读书心得,进行评奖,给小学生提供更大的动力。

3 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实践化的有效策略

3.1 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让小学生能更好的去理解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提前预习,等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进行分角色表演,同学们可以自由的设计语言情景。在文章中间部分,老师可以让这些扮演小蝌蚪的同学用语言去描绘一下小蝌蚪焦急找妈妈的心情,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了解了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一个过程,也明白了小蝌蚪蜕变成青蛙的几个阶段,开始时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变成了有前腿和后退的蝌蚪,再然后变成一个有尾巴的青蛙,最后尾巴褪去,变成一只大青蛙。这就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部过程,小学生也会被这样生动形象的讲课方式所吸引,更好的完成课堂效果。

3.2 结合生活相关模型,开展探究教学

小学语文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老师在课堂中只要课堂氛围浓厚,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进来,就很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消化。那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就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那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相关的模型,给小学生创建一种好奇的氛围,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模型上,这堂课也会格外的精彩。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海洋里的动物》,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关于海洋里面的动物图片或者是视频,都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而不是课本上干巴巴的文字,这样新颖的课堂模式,小学生更能感觉到文章中的真切,对文章中知识的积累也会更加的深刻。

3.3 联系社会生活教学,学习生活语文

在小学生接触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开阔视野,一味的埋头苦学只能让小学生感觉到厌倦,而且也阻碍了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所以,老师要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放学以后,回到家里和父母进行探讨,讨论一下父母那个年代的语文用词,再和现在的语文用词进行对比。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是要求老师跳出课本,让小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到学习的方式方法。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能更好的生活,从而让小学生的综合水平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生同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是小学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