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1.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2.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国家旗帜、国家道路和国家政治安全,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具有极端重要性。当今时代,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如何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必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变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得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思想。”[2]这里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指的就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意识是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自身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与更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能动作用。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任何统治阶级面对的最大威胁就是政治安全,而政治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便是思想意识防线。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深刻反映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指导思想的动摇必然摧毁执政党的执政根基,甚至导致国家改旗易帜。因此,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并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意识形态安全是影响国家主权和国家制度安全的关键。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因此,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基,需要我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指导地位。
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生产关系中占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在阶级社会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定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其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然最终符合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主导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追求,是以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发展和解放为目标的伟大理论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与人民性,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增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瞬息万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和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逐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舞台彰显出优势与力量,使中国拥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两大社会制度斗争异常复杂与尖锐,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诸多的风险与挑战。
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正面临着众多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等这些思想理论披着隐蔽的外衣企图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如历史虚无主义虚构国史、党史和革命史,丑化诋毁革命英雄人物,打着学术的旗号“重新评价”和歪曲杜撰历史等,其本质是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新自由主义虽然是以经济思潮出现,但是早已演变为政治思潮,其高调倡导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的背后是反社会主义的一种表现。众多西方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层层波澜,与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无声的较量。
建国7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渴望美好生活需求的矛盾中,当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杂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如西方社会早已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我国青少年中滋生蔓延,一些利益为先、道义为后的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这无疑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社会已进入融媒体时代,较之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这种全新的网络媒体传播方式打破了媒介之间的边界,使信息传播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多元,速度更为迅捷等。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7 亿多人,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头条、抖音、快闪等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参与网络生活,甚至自身成为媒体人。虽然我们正享受着网络新媒体新技术为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捷和好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之间,衍生出巨大而复杂的大型舆论场。在这个场域中,信息传播带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和难控性等特点,大大增加了舆论引导和内容管理的难度。同时网络也成为负面舆情发酵、错误思想传播的策源地和放大器,这无疑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隐患。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和平演变,各种敌对势力不断调整策略,通过各种途径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和输出西方价值观。如打着“民主运动”或“人权问题”的旗号传播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通过电影、书籍、物质消费、高新技术、网络媒体等手段和方式试图摧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掀起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师挑拨各族人民群众的感情,企图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制造所谓的负面“新闻”,丑化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试图摧毁党和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等。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社会思想舆论领域的渗透,势必影响着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理性认知,动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加以遏制,这无疑冲击着社会主义制度根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
面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困难及挑战,为确保国家政治安全,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坚定“四个自信”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关键,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群众,推动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键在于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与人民的客观选择,更是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带领中华民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之路,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成果,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坚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是坚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与魅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展示,是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的思想结晶,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进步潮流。因此,坚定“四个自信”,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把握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关键所在。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更需要牢牢把握党的绝对领导,坚定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一是牢牢把握党对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宣传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5]要想出色圆满完成任务需要党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上成为领航者和掌舵人,确保宣传思想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航线。二是牢牢把握党对媒体工作的绝对领导。“无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单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自觉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传播好党的声音和主张,决不允许有‘特殊成员’和‘舆论飞地’。”[6]三是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的领导。不论是思想宣传还是媒体传播,都需要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较强和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切实发挥党的领导优势,选拨培养意识形态工作的专业人才,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与领导权。
毛泽东主席曾经在文艺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需要锐利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鲜明的特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之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群众,是当今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需要不断推进新思想的大众化进程,引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不断领会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科学把握其思想内涵和工作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新思想贯彻和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另一方面,需要理论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阐释新思想的理论精髓,宣传工作者通过生动鲜活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思想表现形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真正走入人民群众心里,在祖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仅需要具有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内容,也需要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手段和方式。面对当前非主流思想观念日趋泛滥之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和创新主导价值观的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抢占思想领域的制高点。首先,要创新传播内容。目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在于理论是否能够被人民群众信服,是否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心里。这就需要不断打磨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创造映心声、接地气的思想理论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思想内容的现实性,进一步实现理论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其次,要创新传播手段。融媒体时代为我们创造了理论传播新的理念和手段,要学会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传播正能量,抢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先机。再次,要创新话语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要学会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宣介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主动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故事、讲好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全方位成就的故事、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发挥故事这种叙事话语的优势,在人民群众中传播新思想的人情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首先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一是要创作出好的网络宣传内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赢得斗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厉害的武器,网络思想斗争的武器就是网络宣传的内容。要想有流量,内容不仅要有高度、深度,还得有新度,学会将党的政策理论转化为吸引点击率的网络主旋律,不断挖掘丰富内容传播的形式。二是要构建网络治理体系,形成强大合力。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以及网民多主体共参与的网络突发事件防控联动机制,利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综合治理网络乱象。三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良好有序的网络环境是网民精神生活的基础,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需要不断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要加强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创造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面对激烈的网上舆论斗争,要严防死守网上对主流意识形态攻击渗透的言论,组建具有专业素质的团队开展网上对驳,最大限度降低错误言论的负面影响,建设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对于国家政治安全及文化发展都具有极端重要性。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核心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吸取历史的教训,提高警惕,坚守阵地,不断探讨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建设好这一根本制度,为坚持和完善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驾护航,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