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为了使传统的生态园林景观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人文居住环境,对园林景观的建设也开始朝这两方面发展。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具有观赏和环境生态两方面功能。因此,在对生态园林景观中需要根据植物配置要点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可观赏性。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与造景时需要考虑色彩、质感、芳香等多方面因素,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温湿度,而且其还具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等方面内容进行合理的配置,这不仅能够提升观赏者的审美体验,而且丰富了城市景观的活力和生机[1]。
在园林景观中合理的植物配置有重要的功能,可以说其是园林景观中的核心。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热岛效应”也变得愈发严重,这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生态园林中,对植物进行配置可以有效发挥蒸腾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温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2]。
在经济增加速度不断增快的同时,城市空气质量也在不断下降。生态园林中的大多数植物景观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改善城市中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其还可以有效地吸收噪声,将富有绿意的植物丰富城市生活,增强城市中的活力。
生态园林中具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这些植物为城市带来了绿色与活力。对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使人们在闲暇之余放慢生活节奏,从而达到舒缓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植物的习性、生长环境等关键因素,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自身的习性、生长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否则就会出现死亡率较高的情况[3]。
季节变化也是也是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植物在不同季节的颜色、形态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使生态园林能够在一年四季都充分体现生机与活力。
在对园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因此,植物配置要从周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势特点等因素出发,同时还需要兼顾到绿化因素。
例如,草坪可以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进行种植,坡地较大的区域可以种植灌木、色带等,邻近路边的区域可以种植草皮、地被植物以及低矮草花等等。
植物配置要从以下几方面原则出发,从而使其不仅能够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符,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对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景观配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园林的景观性和艺术性,使其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符。因此,植物景观的配置需要使其具有景观性和艺术性,将每一类型的植物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艺术性。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对其做好整体布局工作,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富有观赏性[4]。
生态性原则是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性原则,遵循生态性原则充分反映了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根本性原则。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生长环境以及空气温湿度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就需要合理配置植物。在配置植物时需要先对植物的生长习性、物种竞争等方面因素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合理地对植物进行配置,使园林景观能够真正反映生态性原则,从而为人们带来更为良好的生态感受[5]。
在对生态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景观性原则和生态性原则,而且还需要遵守植物的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指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形状、生长习性以及色彩对其进行多元丰富的配置。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协调,在表现植物独特性的同时,还能使园林景观具有统一性。如果在园林景观中过分的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那么将会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因此,统一性原则是植物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生态景观设计应当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相符,生态性原则应当是其核心,人文居住环境是其进行植物配置的基础,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园林设计者可以从较为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植物配置工作。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植物配置措施:
植物配置要与当地环境现状、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植物的功能性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生态园林景观中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结合当地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才能够使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被较好地生存下去[6]。
例如,在矿区附近设立生态园林景观时应当选择一些可以净化灰尘的植物,比如说抗性强的白皮松杨树等等。如果生态园林区在工业区的周围,那么种植的植物应当能够有效地净化有害气体,降低工业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植物的自身特性,全面的考虑植物自身的形态、外观以及气味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更好地呈现生态园林之美。
首先,需要对植物进行动静态结合。例如,有些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动态性较强,有些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则较为规整。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间的生态关系进行协调,从而更好地为人们带来审美感受。
其次,要注意园林景观的协调性。在对园林的狭长地带和道路两侧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从空间性出发,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性,从而使生态园林景观更具层次感。
最后,优化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背景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先有机融合颜色不同的植物以及种类不同的花期,从而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色彩的调配,从而造成视觉上的反差,从而使绿色屏障的效果更为明显,从而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实效性。
首先,需要根据当地气候以及地质环境科学的选择植物种类,从而使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最终达到通过生态园林优化当地环境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对其种植方位进行合理的分布。
再次,植物配置要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为基础来展开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配置需要充分发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最后,在植物进行配置时需要以绿地分类标准为原则,在不同的区域展开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例如,在儿童游玩区域可以配置色彩较为绚丽的植物,从而增强这一区域的植物活力,当然禁止在这一区域种植带毒、带刺的植物,否则会对儿童产生不必要的伤害[7]。
部分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为了美观性而选择种植类型相近的植物。但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园林的观赏性,但是对园林的生态稳定性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在进行植物多样化的配置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对园林生态稳定性的破坏,而且使园林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审美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园林产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人们对园林产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对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改善作用。可以说,在生态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探索优化植物配置的措施,加强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重视,从而将生态园林景观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