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兰
(汕头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虚拟社会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成一个各类社会关系的时空集合,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竞逐的新阵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尤其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并提出:“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虚拟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扩展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导的新领域,但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积极重视与提升虚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当前面临的时代课题。
虚拟社会是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中展开活动,因彼此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在虚拟社会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必须把握好虚拟社会的本质,立足于基本特征和规律,探索新路径。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2]人们在数字化的符号下,以网络技术条件为依托,相互交往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个新型的数字空间,也就是虚拟社会。袁亚愚、詹一之在他们的著作《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中对虚拟社会做出了定义:“虚拟社会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应的人在虚拟空间的虚拟行为的呈现而孕育产生的一种人类交流信息、知识和情感等要素的新型的行为空间或生存环境。”
虚拟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虚拟性。虚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建立在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之中,数字符号是交流信息的桥梁。首先,虚拟社会的主体是虚拟化的人,传统现实“身份”被瓦解,人们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特征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而被隐匿和虚拟化。个体面对的是多样化的自我,虚拟的个人在虚拟社会中参与虚拟的实践活动。其次,虚拟社会的环境是虚拟的,是数字化、符号化的编码式网络环境,但虚拟环境并不完全是现实世界的虚无,更多的是现实的数字化反映和超越。由此可知,虚拟社会的虚拟主要是数字化的虚拟。
2. 开放性
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时空阻隔被打破,实现了虚拟化的人的无障碍交往活动。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脱域”这一概念,即指:“社会关系从相互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脱域”成为可能,信息流可以随意穿越时间、空间、民族、国家自由流动,在虚拟社会中形成一个“人人都握有麦克风”的新格局。在信息化普及水平如此高的今天,全球资源信息共享,只需简单的搜索引擎,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
3. 非理性
虚拟社会中,传播格局的“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人人都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途径无拘束的表达内在的意见和诉求,传统的方式很难仅从来源、内容、路径对信息实现控制,信息在传播中不断地“裂变式”发展,信息量不断增加,这就为虚假信息的生成和传播提供了方便。此外,网络大V与水军、推手合作形成利益链条,一些“键盘侠”“喷子”肆意加工信息,成为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重要渠道。不容忽视的是,在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逐渐变得碎片化,在部分或被掩盖的信息面前,人们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判断力、鉴别力也不断下降,这种“非理性”容易造成盲目的从众心理,虚拟社会逐渐成为非理性情绪发泄的集散地。
互联网产生并兴盛于美国,全球大多数的核心元器件设备、核心计算机软件服务也都来自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使他们在网络信息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在技术层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网络霸主”和“信息强势”的地位,利用互联网的即时、交互、隐蔽的特点,在虚拟社会中利用网络技术设置意识形态议题,以隐性化的方式推销、渗透西方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非法手段诱骗、收买活跃在网络上的“积极分子”以此来调控舆论。在经济层面,“境外资本逐渐渗透到我国网络生态圈,通过社交门户网站调控舆论控制网民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思维、审美能力。”[3]借助于资本优势,西方国家向全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思想标准、意识形态,“普世价值”的传播势头逐渐猛烈。在文化层面,《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说道:“英语是国际科学界、商业、航运,以及其他数十个领域内通用的世界性语言。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人口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掌握和使用英语,进而使得美国的思想、作风、发明和产品能够无阻畅通地走向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话语语言优势大力推销其意识形态于世界,我国的文化输出成为难点。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化、独立化,多变性也显著增强,意识形态的局部多元多变的趋势日趋明显,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多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在虚拟社会中,代表着不同意识形态标准的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交锋与交融,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点,试图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因网络传播的快速、便捷、互动等特性,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大、传播速度快、影响时间长。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抹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思潮,一直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兴风作浪。在虚拟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后现代性,侵入受众的精神世界,嵌入其政治意图和价值取向;巧借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加快传播速度,诱导群众从众心理;依托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发表错误言论,掩盖真实历史信息,攻击抹黑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造成影响。[4]
现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舆论场地逐渐从现实平台转战于虚拟社会中。虚拟社会的虚拟性、非理性、开放性等特征,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首先,网络信息负面化。在虚拟社会中,人们在数字面具下任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海量的网络信息泛滥,这极易引发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随着贪污腐败、食品安全、生态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的逐步透明,人们的不满情绪容易在虚拟社会中过度宣泄,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的不稳定以及侵蚀主流意识形态的提升。其次,网络信息非理性。虚拟社会中,舆论主体鱼龙混杂,虚假信息层出不穷,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谣言泛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造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乏力。最后,传统的话语传播体系大多是“灌输”式的,且文风多晦涩难懂,话风多枯燥口号,在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也多是空洞和形式化的。这样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更难以在虚拟社会中“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建设网络强国,在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5]积极引导虚拟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打造安全文明的话语空间,已是题中之意,必由之路。
1.增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提升离不开网络秩序,而网络秩序的有序运行依赖于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网络先进技术的掌握。目前大多数核心技术仍被西方发达国家掌控,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处于弱势,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利用网络安全技术构建安全防范机制,破除外来控制和威胁,从而规范虚拟社会运营过程,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提供良好秩序。
2.完善网络立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治理要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依法治网。虚拟社会打破了现实社会的法律适用范围,因此要营造健康有序的意识形态话语环境,首要建立虚拟社会中主体行为相应的法律体系,将网络社会管理、网络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真正的落到实处。
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虚拟社会中环境、主体、社会关系都是虚拟的,但使用数字符号的是现实的人,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道德教化的引领作用,提升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建设健康网络生态。
正确的社会思潮是虚拟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武器,必须坚决抵制错误思潮,以正确思潮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首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意志形态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不改变,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创新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正确思潮覆盖虚拟社会,传播正确健康的舆论指导。
其次,通过认同社会主义的网络活跃分子纠正错误思潮、批判谬误,不断与错误思潮作斗争,以压倒性的胜利清除错误思潮的残余,并凭借鼓励机制和说服教育等方式来加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最后,通过强有力的法规和宣传教育加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阻止错误思潮的扩散。主流媒体平台应该加大后台运营人手,在发表、传播过程中对舆论进行严格审核,对散播错误思潮的个人实行封号等一切禁止再次发布的制止行为,以媒体中介力量抵制错误思潮,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和掌握领导权。
正确、有效的表达是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只有实现表达内容、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才是赢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不二法宝。
1. 加强网络主旋律宣传,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底线,持之以恒才能使未来的网络空间建设变成一片“碧海蓝天”。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要求,在虚拟社会中也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威的构建,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进一步凝练、简洁、具体,形成网上正面舆论。
2.创新网络空间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使之更贴近大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6]所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要避免口号化、公式化、宣传性的表达方式,摒弃“高大空”的宣传窠臼,将抽象理论生活化和通俗化。充分利用虚拟社会中信息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文风,幽默风趣、诙谐的话风,切切实实做到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春风化雨。但要注意的是避免戏谑化、娱乐化、低俗化等极端性倾向。
科学认识和掌握网络传播规律,理直气壮唱响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在虚拟社会中掌握主动权的重中之重。
优化传播方式和渠道,占据话语传播主动权。首先,在虚拟社会中要顺应时代任务的需要,一方面提高传统媒体的舆情引导力,密切关注热点话题,及时引导网络舆情,向大众提供真实、准确、快速、全面的信息,牢牢占领网络舆情阵地;另一方面加深报道深度和力度,提高传统媒体的自身影响力。其次,无论是在虚拟社会还是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媒体而言,报道的内容质量是决定传播结果的最后因素,传统媒体要保证内容质量,加大报道力度,发布权威性有深度的信息,提高思想说服力。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给予了新的启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7]一方面,应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积极融合与相互促进,打造一批新型的主流媒体,突出主流媒体在虚拟社会中的坚实领导作用,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新闻生产、传播、反馈,实现舆论指导与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既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现实问题,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承担的“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现实任务。[8]虚拟社会本身的特性,使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并非能够一帆风顺,这就需要结合多种方式,在多方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虚拟社会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必将取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