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1-09 14:26高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家庭

■高玲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家风家训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家族的道德、涵养、格调、气质。我国从古至今从不缺少有关家风家训的劝导,内容包罗万象,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所不容。在我国古代家庭十分重视传统家风,重视庭训家教,主张国法家规理念,并严格落实,贯彻始终。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家风家训所透露出的风貌、品质、素质、气节无不彰显家族文化风格。简单来说是要有家训来进行家教,它是传承一种育人的信念,传承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缔造和培育,离不开弘扬优良的家风、严谨的家训和严格的家规精神。重拾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重整中华民族传统家风,通过传承我国优质家风、家训和家规来塑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的内容,分析内在的价值,然后就如何实现新时代家风家训创新传承展开论述,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的内容

(一)修身养德

在我国古代,修身静气、勤俭持家、安邦定国是士大夫的生活信条。用家风家训来教导后辈,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包括伦理道德、知识教育、文化传播、生存技能等,涉及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乏代表典范。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子孙后代做官者中,若有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许死后葬在祖坟上。”包拯一生的严于律己、尽忠职守,堪称廉洁奉公的象征。

古有云:“慈母败子”。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做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陷囹圄,身首异处,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道:“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勤俭持家

家风家训的话题,从古至今都是每个家庭教育中的永久性话题。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古代人制订家法家规,不仅彰显我国家庭教育特色,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价值,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一直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美德,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贵为晚清时期朝廷要臣的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格外重视。与我国现代官员的教育理念不同,曾国藩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延续曾家的官场血脉,他希望儿子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写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的信中告诫道:要勤俭自持、习劳习苦,不要沾染官宦子弟的恶习,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读书写字不可间断,要早起不可贪睡,以此养成好的习惯。

在曾国藩看来,富贵功名,皆是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命,而作君子圣贤,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修炼而实现。要做君子,还需注重自我德行修炼。像曾国藩的家教观念,为当代家长们树立了榜样;这些源远流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家教经典,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范本。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最终得以千载流传。

(三)为人处世

文化学者张颐武曾说:“家风,讲究的是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通过家风、家训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含有大量教育族中子弟如何与人相处的道理。这些著作中包含着一些永恒的价值,对我们今天家风家训的传承依然有用。”

历史上的名门望族,自然为后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家风家训和旷世篇章,可寻常百姓家,同样有流芳百世的佳话,培养出卓越的国家栋梁。如唐朝的薛仁贵、宋朝的穆桂英、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等,他们是家风家训传承下杰出的代表。对比当代社会的“拼爹”思想,这种寒门出贵子的理念往往不愿被人们提及,并不是薛仁贵、穆桂英、岳飞他们不够出色,恰恰相反,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品德带给当代家庭、家长、孩子过大的压力,是他们逃避行为中的绊脚石与拦路虎;是他们眼中的伤痛、眼中的刺。

这一连串富含哲理,却又看似平常的问题,都可以在我国古代大量历史名人的教子故事中找到答案,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教训。古人家风家训的成功案例,给现代人既奉献了宝贵的家教经验和知识,又提供了思路和启迪。由此可见,家风家训的告诫与劝导,早已成为我国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朝代的更迭,一代代人的成长,这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的作用

现代人所信奉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就是国法家规理念延续的产物,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家风家训的侧重点,或所呈现的形式可能会有区别,如有些家庭注重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后辈进行说教,最明显的就是格言戒律;而有些家庭更强调对后辈行为的约束,将格言戒律渗透进实际行为中。但无论哪种形式,其中的思想和蕴含的哲理才是需要后辈们认真领悟的。广为流传的有关古人家风家训的名言警句有: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陶渊明的《贵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周怡的《勉谕儿辈》等,这些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下面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的启示展开论述。

(一)能够强化家庭建设

传统家风家训能够强化家庭建设,有效优化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发扬优秀的风尚,并且代代相传,提升家庭成员的涵养,帮助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良风尚。传统家风家训还能传承优秀的家庭道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优秀传统家风家训需要借助现在教育力量,丰富现有教育方式,使之更加亲近、现实和贴切。并且通过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可以宣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以文化人,维护社会稳定,提升人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于此,把传统家风家训纳入到国家道德一体化范围内,更加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对家庭未来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通过继承和创新家风家训,不断强化和优化家庭建设,为建设社会良好风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家风家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险,比如孝悌忠诚、勤俭持家等,保证良好道德落实到位,让家庭内部成员逐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把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实现育人的目标。优秀家风家训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重要的平台。传统家风家训主要以家庭为单位,非常注重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建设,对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全面的约束。家庭成员在走向社会以后,优秀的家风家训会随着个体进行广泛的传播,影响其他人,发挥资源凝聚的力量,丰富传播领域。

(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家风家训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展现内在的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传统家风家训中,蕴含着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内在的文化精神,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素养,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抵制各种不良思想。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韵味,能够彰显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显著的中国气派、特色以及风格,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精神和导向。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凝聚精华,根据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不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融入到日常社会规范中,不断宣扬优秀的品德,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夯实现代社会道德基础。作为家庭,需要不断完善家风家训内容,激活以往的优良基因,做好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家庭成员的文化自信。

三、新时代下的家风家训创新传承

21世纪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传统文化?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地看待贫和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在“不忘本”的前提下,用发展的眼光看家风家训的传承?在前进的道路上,品德修养与“向钱看”哪个更符合当下生存发展的要求?下面主要针对如何做好家风家训创新传承展开论述。

(一)挖掘优秀资源,培养爱国爱家意识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挖掘传统家风精华,然后进行重新的梳理与增减,不断宣传优秀的家风家训,继承优良的道德品质,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夯实现有社会道德基础。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曾论及中国的国风。他认为,展望抗战的未来,面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中国军队和人民应保持着“退而不溃”的态势。面临严峻的形式,我们可以承认局部战役的失败,但要让敌人认识到中国的军队、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被击败的。中国之所以能凝聚强大的组织力,是坚韧不拔的道德力在起作用,并进一步勾勒出中国的国风。也正是因为这深入骨髓的强大道德力,注定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民族情绪的感染下,中国人迎来了抗战的胜利,也迎来了新中国,更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时代。新时代的家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着国风。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人间有仁义必然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国风与家风的相互融合,培养社会成员爱国爱家意识,使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新时代之风。

(二)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美德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好的家风家训,浓缩着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曾发起过对家风家训研究的征文活动,里面刊载了大量富有哲理的理论文章和知名人士对家风家训的见解、创新性思考与建议,以及家风家训的实践故事,其中也不乏来自普通家庭的成功案例。国家监察部“风尚网”很早就开设了“家道”频道,其中就有关于家风家训的专题栏目,并先后陆续发表了大量关于家风家训方面的文章和家风廉政方面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影响广泛,好评如潮。

新时代,新方向,新思路,新理念。步入新中国成立的第71个年头,在党的积极号召和倡导下,新时代家风家训不断出现:

爱国爱家,国难当先,舍生取义,遵纪守法,公平正义;

廉洁奉公,求实敬业,诚实守信,环保卫生,以德治家;

得道多助,积德行善,黑白分明,奉先思孝,尊老爱幼;

严教子孙,勤俭持家,家庭和睦,亲邻团结,丝餐不易;

严谨施财,父母供学,子女求学,戒赌戒奢,戒骄戒躁。

为继续传承扩展了思路。家风家训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又有彰显家庭本色的鲜明个性。《国家》这首歌的歌词写得非常好:“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所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三)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不断推广家风家训过程中,需要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创新。当今我国拥有4亿多个家庭,要使每个家庭发扬良好的家风,传承并弘扬家风家训优良作风,教育自己的后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大事。有道是: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则社稷安。家风育人于国于民都是功利千秋的好事,只要良好的家训不断传承,家风就会不断兴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文明就会更加进步。基于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先人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时,需要挖掘内部的育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还要进一步借助学校、家庭的作用,不断宣传传统优秀家风家训的功能,树立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发挥优秀家风家训的引导作用,将其积极落实到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2014年,福建省组织培育家风活动,吸引很多人关注,为民众展示了优秀家训作品,并且出版了高达20万字的《福建家训》,广受社会好评,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对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家风家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需要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作用,加强载体建设,建立良好的平台,真正把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作为正能量进行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推动社会新风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家庭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