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家谱资源的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

2020-01-09 14:05喻雯虹
图书馆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谱家族图书馆

喻雯虹

(佛山市顺德图书馆 广东佛山 528300)

家谱,包括族谱、家乘、宗谱、通谱等,是“记录家族世系源流的文献”[1],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献类型。所谓 “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2],家谱与郡志、国史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各家族普遍遵循家谱“三十年一修”的惯例,修谱、建祠、祭祖同为各家族极神圣之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由于旧的宗族制度被打破,作为旧宗族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及表现形式的家谱也一度被废弃,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热的兴起,大陆地区的民间修谱活动又得以恢复。

家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地方文献走入国家公藏单位的殿堂,也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而且越来越受到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的家谱服务无论从手段还是效果上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家谱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认识家谱资源阅读推广的意义并开拓性地进行家谱阅读推广工作,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1 我国公共图书馆家谱资源建设和利用概况

家谱,大多为非公开出版物,是一种典型的灰色文献。存世的中国家谱究竟有多少,至今仍缺乏完整统计。2009年上海图书馆在其享有“中国家谱半壁江山”美誉的馆藏基础上,广征国内外民间及收藏机构家谱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家谱总目》,共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纂修的家谱7万余部,种数超过5万种[3],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中国家谱的保存情况。10年过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民间寻根修谱热潮的持续,新修家谱不断面世,我国家谱的数量又有较大的增长。

目前我国家谱主要收藏于国家公藏机构,如各地各级档案馆、图书馆等,其中又以公共图书馆的收藏最为丰富。据2018年对27个省级图书馆(台湾省除外)、1个直辖市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等共29家公共图书馆的调查[4]:29个图书馆均已收藏家谱文献,覆盖率达到100%;以收藏量计,上海图书馆(约30万册)、国家图书馆(约10万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约4.3万册)、浙江图书馆(约2.7万册)、辽宁省图书馆(约5.5千册)的藏量较大。但该统计数据也有明显不足,如湖南图书馆所藏家谱数量实为6千余部、6万余册,皆为湖南一省之谱。以区域计,南方省份的家谱数量明显多于北方,这与我国历史上修谱主要兴盛于东南部、南部省份是一致的。

近年来,除国家图书馆、省级(直辖市)公共图书馆外,一些中小型图书馆收谱量也呈上升趋势,如无锡市图书馆收藏家谱1 800余种、14 000余册[5];常州市武进图书馆收藏家谱380余部[6]92,在地、区级公共图书馆中皆名列前茅。

与家谱资源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共图书馆在家谱资源的利用和研究上尚存缺憾。除部分省级大馆外,众多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家谱收藏虽各有特色,但鲜闻有哪家图书馆的家谱资源获得了开发利用专项投入,家谱往往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或仅在节庆日作展览宣传之用的境地。图书馆在家谱研究上则更落后于其他机构:笔者2019年8月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图书馆*家谱”为检索项进行检索,找到相关论文共67篇,时间跨度为38年(1981—2019年),其中,以公共图书馆家谱为主题的论文有48篇;再用“图书馆*家谱阅读”进行检索,找到论文2篇,而专论公共图书馆家谱阅读推广的论文仅为1篇。

在充分利用自身馆藏家谱资源的优势,面向最广泛的公众读者开展家谱资源阅读推广服务方面,各级公共图书馆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家谱的价值及阅读推广意义

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认识家谱的阅读推广价值,有助于提高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家谱资源阅读推广工作意义的认识,把握家谱资源阅读推广工作的方向,是开展好家谱阅读推广工作的思想基础。

2.1 家谱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翻阅各姓氏家谱,我们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各姓氏多以黄帝、炎帝为始祖。如民国间安化《罗氏九房族谱·世系源流考》称:“中华氏姓多本于黄帝,故其本源考根据逢春公所钞大成族谱稿,上溯黄帝有熊氏,可谓源中之源、本中之本也。原稿略载《通鉴》云:“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卷章,卷章生吴回,吴回生陆终,皆姬姓也。”嘉庆九年(1804)新化《楚南谢氏族谱·源流总序》称:“我谢氏本神农之裔,自申伯受封,下至六国两汉,子孙益盛。西晋间吏部尚书裒,夫人贺氏,生子六,曰奕、曰据、曰安、曰万、曰石、曰铁,兄弟叔侄位极人臣,声播四夷。及侍郎瞻,守豫章,而家安成,生子三。后裔散布江右庐陵、太和、永宁、安福。宋建隆元年庚申,宗族纷纷迁湖广。绍兴间,我祖惟兴公自吉安太和县千秋乡水北保梅子坡迁宝庆邵阳。”1931年益阳《刘氏五修族谱·老谱源流叙》称:“粤稽吾刘氏为陶唐之后,尧子监明封于刘,因得氏焉。其先黄帝之裔,著姓为祁。后或以官,或以谥,或以地,姓氏遂别,要其初,则出于一本。”

除炎黄以外,各姓氏家谱往往还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或知名人物,如孔子、孟子、刘邦、罗珠、李世民、易雄、周敦颐、文天祥等,纳入其家族世系中。

不仅汉族家谱如此,一些少数民族家谱亦如此,如宣统新晃《蒲氏族谱》称:“鼻祖衣子启,原居山西平阳府河东郡池上,为蒲坂虞帝师。禹帝即位,遂封衣裔,传家于蒲坂,因以为氏。汉惠帝时,武公封为殿侯,因吕氏专权,不仕,遂隐居豫章南昌府丰城县七里街朱氏巷马头寨。至晋洪隋公,为来楚始祖,由楚迁黔,至六龙山、米贡山,见其地山川秀丽,遂卜居于此。”1937年新晃《吴氏族谱》称:“季札传十世至番阳令芮,佐汉高平秦定楚,以功封衡山王,改封长沙王。又四世至汉公,佐光武中兴,有功,位大司马广平侯。传二十七世至唐史臣兢,以直谏名世。又四世至九江德化令篪,家于庐山,生十子,第八子晰主簿永新,遂家邑之烟冈廉里,为上中贰院派始祖。又十六世始迁祖盛公,曾任南宋大理寺丞,因得罪奸臣贾似道,遂弃官回江西吉安县原籍。南宋淳祐年间,盛公为避贾似道寻衅迫害,携妻彭氏、子八郎等举家西迁,落诞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远口。”新晃蒲氏、吴氏今皆为侗族。

这种攀援虽然在学术上存在着太多瑕疵,常为学者所不齿,但在文化层面,说明了各姓氏乃至于中华各民族对中华始祖及中华优秀人物的共有认同。正是这种认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各姓氏民众的家族自豪感,并由此上升为民族自豪感。

2.2 家谱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

各姓氏家谱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各家族的家训族规中。家训族规是各家族制定的约束或教化家族成员的规章约定,是历代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的体现和延续。毋庸置疑,根植于中国古老宗法社会的家谱,天然就有着许多糟粕,有着许多不合时宜之处。但各个家族所倡导的爱族爱国、孝敬长辈、睦邻友好、尽职爱业、洁身自好等优良的家风,莫不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命运与家、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抗战前夕1937年《衡山周氏六修族谱》即以“忠国家”作为其家训首条:“凡属国民均应具爱国之忱,盖国乃由国民积聚而成者也。向使国民不具爱国热忱,即可谓无国无家无民,无国无家无民即属一空虚之国,试问一空虚之国焉有能存于现今文明发展之世界者乎。是故吾族子弟均当各抱爱国忠忱,相互团结,以卫我国家之藩篱,尽我国民之职责,方不愧为佳子弟也。”顺德人氏龙建章在“重修龙氏族谱序”中说:“是国者,族之积也,人未有不爱其族而能爱其国者。然则前人之殷殷于纂修族谱,意在斯乎。”[7]于此,家文化上升到国文化,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情怀溢于言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注重孝道的民族。这种对父母、对祖先的感恩之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事业的发展而愈发强烈。而家谱正寄托着后人的孝思,这也是家谱最本质的功用。正如宋代苏洵在其《苏氏族谱》引中所称:“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8]各姓氏家谱莫不将“孝父母”列入家训,如1935年《沅江邱氏续修族谱》家训称:“孝为百行之原。人不知孝,曾亦念及父母劬劳之德乎?方其未离怀抱,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为父母者审声音、察形色,笑则为之喜,啼则为之忧,行动则跬步不离,疾痛则饮食俱废。以养以教,至于成人,复为受室为治生,百计经营,心力俱瘁,父母之德,实同昊天。”“寻根问祖”“落叶归根”也都是中国“孝思”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家谱正是人们寻根问祖、寄托孝思最重要的依据和形式。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民勤生而士务学,则国家有希望。这是我国由农业文明而孕育出的耕读文化信仰。重学重教的传统,具体反映在家谱中,则是对“赴考登进”的子弟颁发资助和奖励,勉励追求读书入仕。顺德的一份族谱里记录着该族的“祠例辨言”:“何为而有例乎?昭锡予也。锡予之财出于燕尝之有余者,以资赴试则与之,以嘉登进则与之,以荣出仕则与之。”[9]纵观我国家族式人才链条涌现的现象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最终卓然成家,翘楚不凡,从家谱中可以对此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在众多的家谱中,家族对弟子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对读书入仕积极鼓励,更加体现在对弟子良好品德的培养上,以此引领家族的精神走向,形成家族的优良风貌。如1948年湖南沅江《李氏四修支谱》将“戒赌博”作为其家训重要内容,称:“居家更宜痛绝者,赌博一事。一入其局,渐染渐深,父母禁而不从,妻子谏而不止。专心致志,其弊有六:彼此角胜,同于刦夺,则坏心地。埋头酣战,百事俱休,则荒职业。名利无成,为人轻贱,则损品望。逢场遇客,不思款待,则疏亲朋。仇家出首,痛受官刑,则蒙耻辱。己身惯习,子孙效尤,则失家教。千金一掷,破产荡家,盖弊之重者,可不痛戒欤!又不闻戒赌博之句乎?凡人百艺可随身,赌博场中切莫行。能使英雄为下贱,惯教富贵作饥贫。衣衫蓝缕亲朋笑,田地消磨骨肉嗔。不信但看邻里内,眼前坏了几多人。辞虽粗浅,意实严厉,诚教家龟鉴也。”

一个家族的兴盛根植于其优良的家风。优良的家风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传统美德的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家谱中的家规家训又是各个家族优良家风产生的基础。对以往各姓氏家谱中的家训族规,我们今天必须本着去糟粕、取精华的态度,把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并继承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10]

2.3 家谱特有的文献价值

家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源远流长和生息兴衰,也反映出一个地区乃至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家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民俗学、遗传学及人物传记、诗词艺文等内容,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化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资料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言“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尽集天下之家谱,使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11]。顾颉刚也认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代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史》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记而不为人所知者。”[12]家谱中有关实例略录一、二如下:

家谱是了解各家族迁徙及人口发展变化最原始、最权威的文献。如湘潭留田王氏,明洪武初因避兵乱由江西泰和迁来。清乾隆七年(1742)一修时人口1 490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修时人口2 689人,嘉庆九年(1804)三修时人口3 539人,道光二十年(1840)四修时人口4 380人,光绪六年(1880)五修时人口4 746人,宣统三年(1911)六修时人口4 972人,1947年七修有男6 009人、女3 190人。

姓氏家谱会对族中优秀人物撰写列传予以表彰,这些族人传记资料可弥补国史、郡志之不足。如1941年《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中有临川周颂年撰《毛泽覃先生行状》,称其“尝率领偏师转战赣闽等省,夺垒登陴,身先士卒,屡奏奇功,至二十四年不幸于江西作壮烈之牺牲”;又有《毛贺氏菊英经过节况事略》一文,贺菊英为中共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烈士毛福轩之妻。

家谱作为私密性较强的文献,以往各个家族都制定了严格的保管措施,不轻易对外示人,即使在家族内部也常被作为供奉之物束之高阁,使得这种古老的文献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发掘。当今公共图书馆对家谱收藏及服务推广的重视,以及各家族收藏意识的改变,必将促进家谱文化的传播和家谱文献的研究,家谱的文化价值及文献价值也将得到广泛的开发与利用。

3 公共图书馆开展家谱阅读推广的策略探索

为了充分挖掘、发挥家谱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公共图书馆既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家谱的资源建设和研究开发工作,又要开拓性地开展家谱的阅读推广工作,让古老的家谱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焕发出新的活力。

3.1 确立特色化收藏原则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馆藏建设的需要及经费状况,确定各自的家谱收藏原则。征集工作可以本地区家谱为收藏重点,不必贪大求全。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所纂修的家谱现存数量稀少且收购价格昂贵,各图书馆可以当代纂修的家谱为主要收藏对象。图书馆应及时了解各家族修谱信息,充分利用自身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利用现有馆藏家谱及其他文献,为各家族的修谱活动进行服务,动员各家族将已修之谱免费捐赠给图书馆,要特别重视对本地区名人、早期、稀姓等珍稀家谱的收集。

3.2 完成配套书目揭示工作

各个家族的家谱在形式和体例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需要图书馆对入藏的家谱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开发,编撰二、三次文献,以方便读者查询和利用。著录项目除谱籍、谱名、纂修人、纂修时间、版刻形式、堂号外,还可加注始祖、始迁祖、迁徙时间、迁出地、迁入地、家族字派、族中名人等相关信息。如江苏武进图书馆编撰的《馆藏家谱萃编》,“给寻根、寻谱家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只要通过报堂号、查目录、阅内页, 确定无误后再详细阅读藏谱详细内容, 就能很简便地查找到本族直接或者相关联的信息资料”[6]93。湖南图书馆编著的《湖南家谱知见录》,著录全国各公私单位所藏湖南306个姓氏的家谱8 853种[13],读者据此可以便捷地了解湖南姓氏的发展源流,检索所需家谱文献。

3.3 注重数字化资源建设

创建和引进符合本馆资源建设目标的家谱数据库,开展数字化咨询服务工作,是建立馆藏家谱资源体系和开展家谱服务的有效途径。引入动图、3D等新技术制作家族地图、家族分支散叶动态图等等,可以让家谱立体化、动态化,增强其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吸引力。国家图书馆“中华寻根网”、上海图书馆“面向数字人文的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南开大学图书馆“家谱研究文献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家谱GIS系统平台”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等[14]106,都是可供借鉴和选择的高品质数字化家谱资源平台。

3.4 加强家谱研究和出版工作

各姓氏家谱由于印量小、存世少,各公共图书馆所藏家谱几乎都是该馆独有的特色馆藏。各馆可选择部分编纂为丛书影印出版,以达到化身千万的效果。目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都出版过本馆所藏家谱丛书。

公共图书馆可充分挖掘家谱所特有的文献价值,如姓氏起源、迁徙源流、名人事迹、家族教育史料、家规家训等,编辑出版其中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内容,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推广做出努力。譬如,湖南图书馆编纂的《湖南氏族源流》,以馆藏家谱为基础,收录全省300多个姓氏、10 000多个氏族的始迁祖、迁徙时间、迁徙原由、迁出地、迁入地、家谱纂修概况、人口统计、字派及族中名人等相关资料[15]。上海图书馆编纂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之《家规族约卷》,从240个家族的族谱中辑录出家规族约,包括义庄规矩、同居诫言、祠规、家训、乡约等等,发掘和传播了家谱文化中的正能量,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固本[16]。

3.5 创新家谱阅读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至公共图书馆查阅家谱的读者大致可分为三类:谱牒学研究人员、各姓氏家谱纂修人员及娱乐消遣阅读人员。前两类都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与要求,第三类则仅为兴趣爱好。据对上海图书馆家谱知识服务平台用户的调查,家谱阅读娱乐消遣性读者占比达38.97%[14]108。由此可见,对家谱怀有好奇心态的普通读者占很大一部分,是家谱服务的潜在读者和阅读推广的重点对象。因此,图书馆要细分读者对象,进行差别化推广,并创新推广的方式方法。

公共图书馆可以选取馆藏家谱或联合其他家谱收藏机构和个人,挑选在姓氏、版本、内容、品相等方面俱有代表性的家谱,举办各种家谱展览。图书馆既可以举办馆藏多个姓氏家谱综合展览,也可以与各姓氏文化研究团体联合举办某一姓氏家谱的专门展览。举办专门展览时,既可以展出家谱,也可同时展出与该姓氏有关的其他文献,如该姓族人的著述或传记资料等;可以在馆展览,同时配合以新媒体技术,向校园、社区、企业进行巡回展示;既可以展出全本家谱,也可以展出家谱中的特定内容。例如:2014年9月上海图书馆主办的“修心正身 扬清厉俗——中国家谱家训族规资料展”,在上海乃至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之后,上海图书馆应邀到安徽、陕西、贵州、武汉、连云港等40多家省、市图书馆进行联展,有效传播了家谱文化,凝聚了社会共识[16]39。

公益讲座与培训是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的一种阅读推广形式。图书馆可以根据馆藏家谱的实际情况,策划有针对性的主题讲座与培训,可以是小范围的、以某个家族为对象的家史讲座,也可以是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家族文化以及家风、家训等主题讲座。阅读推广方式既可以是入门级的推广,如介绍家谱小知识,如堂号、瓜瓞图、欧苏体例、辈分派语等,让读者读懂家谱所承载的内容,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是专业级推广,如为家谱研究者、撰修者提供精准化的专业服务。这类展览与讲座往往能在短期内就产生显著的普及效果和社会影响,让家谱文化获取广泛的社会认同。

家谱作为接地气的平民文献、家族文献,尤其适合家庭阅读。公共图书馆可因地制宜开展家庭阅谱活动,由家中长辈对家谱内容如姓氏起源、家族迁徙、家训族规、传统礼教、族中优秀人物及先人创业事迹等阐释,增进后人对家族历史和人物的认识以及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培养家族自豪感。

根据现代青年大多数是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网站、社交软件等现代科技开展虚拟信息服务:通过开发家谱阅读小程序、微信平台家谱阅读扩散等,创新家谱阅读的载体和途径;内容方面也可以众包的形式鼓励读者增写自家家谱,平台予以连续性的吸纳和发布,由此激发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延展家谱阅读推广实体空间。

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可以馆藏家谱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和便利,与当下大历史阅读的热潮相呼应,策划、组织寻根问祖旅游、家谱主题阅读行走等活动,如访问名人故居、寻根乡间祠堂等,将家谱文化由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场景和情感的载体,知行合一、思接千载,真正使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使家谱阅读推广深入人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家谱家族图书馆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小偷家族》
图书馆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去图书馆
吹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