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角色与行动*

2020-01-09 14:05周向华
图书馆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众图书馆素养

周向华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芜湖 241002)

健康不仅是公民个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各个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不健康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人们患病的主因,要改善公众健康,必须让公众重视自我健康管理并采取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的健康素养,是提高其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05年,第六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通过《全球健康促进曼谷宪章》,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2007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携手为健康”2008—2013欧盟卫生战略》白皮书;2010年,美国卫生部颁布《健康素养国家提升计划》,均强调为公民提供便利的健康信息服务,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增进公民健康。2008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明确了公民所应具备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等[1],从要素的角度对健康进行了诠释。2015年,“健康中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范纲要》,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强调“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计划到2030年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指标之一,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也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1 相关概念及发展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医学模式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新健康理念,要求人们将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医疗保健等融入生命的全过程[4]。实现人人健康,人人维护健康,不仅需要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一健康主体为基础,还需要公民个体重塑健康观念、加强健康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健康素养与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健康素养高的人一般都有着比较充足的健康知识和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能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

“健康素养”一词最早见于1974年,Simonds S在题为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一文中,用其描述个体所具有的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出应为学生制定健康素养最低标准。之后这一概念开始在美国卫生医疗界盛行,但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1995年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将其定义为:个体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能运用信息和服务来促进个体健康的能力水平[5]。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健康素养是一种认知和社会技能,即个体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去促进和维持健康的能力。”[6]

根据个体的自主性大小以及参与健康行动的范围和程度,Nutbeam[7](2000)将健康素养分为功能性(functional)、互动性(interactive)、评判性(critical)三个层次,依次从基础级进阶到最高级。功能性是“成功地执行患者的角色功能并阅读和理解处方药瓶、预约单和其他基本的健康相关信息材料的能力”(美国科学事务委员会);互动性是指个体能够主动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有用信息,在与他人的互动沟通中获得启发,并将新的能力运用于变化的环境之中;评判性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可批判性地分析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应对生活事件,掌握主动权。通过健康教育,个体可以提高健康素养水平,进而提升其生命质量。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正是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之一[8]。

2 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角色定位

健康素养受个人能力与社会环境交替影响,既包括个体文化程度、信息可读性,也包括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共卫生体制等等。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就提出跨部门合作策略,强调健康是社会事务而不只是医疗事务,卫生部门的合作对象不能局限于医疗院所,需扩展至社区其他部门[9]。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区域办公室在2013年针对健康素养的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了创造与加强健康素养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公共图书馆是承担公民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职责的社会机构,有责任与卫生等其他部门合作,共同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而努力。

2.1 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做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参与者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达到两三亿,超重及肥胖症人口有5.07亿,其中青少年肥胖者1 530万(全球第一),中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比22%,76% 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亿[10]。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迫切,根据《艾媒:2016—2017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究报告》,中国移动医疗健康用户在2016年底已接近3亿,有20.1%的用户通过移动应用向医生进行咨询,有17.9%的用户在移动应用中制定个人健康计划[11]。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的民众越来越多。

为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依靠医药卫生部门肯定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集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范纲要》明确指出“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要“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1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还明确了到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2030年不低于30%的建设目标。据最新统计,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13],虽较2009年初次调查的结果有很大提高,但仍需努力。公共图书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176个,馆藏总量10.37亿册,总建筑面积达1 595.98万平方米[14],几乎遍布各个社区,具有为公众开展健康服务,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有利条件,理应顺应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需要,参与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2.2 适应公共图书馆使命要求,做健康信息服务者

图书馆一词最早产生于拉丁语Libraria,意指“藏书的地方”。在中国古代,图书馆被称为“藏书楼”,近代工业革命后,人们期待图书馆不仅要“藏”,而且要“用”,要传播知识和技能,承担起开启民智的教育机构角色,公共图书馆应运而生。在当代,社会期待公共图书馆有多重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年版赋予公共图书馆的角色期待是社会教育,1972年版补充了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和资讯方面的角色,1994年版强调公共图书馆要通过社会教育为民众创造平等的个人发展机会。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公共图书馆法的国度,2013年,英国图书馆馆长协会将健康服务、阅读服务、信息服务和数字服务确定为公共图书馆四大基本服务(2018又增加了文化服务和学习服务)。同年,全球性的图书馆合作组织OCLC在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资助下,启动了“图书馆带来健康”项目,支持社区卫生保健信息普及行动[15]。

健康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如果单凭医疗卫生机构,很难做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必须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参与、公平、合作是WH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项目的三个核心原则[16]:倡导公众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倡议社会平等和经济平等,鼓励更多的合作。而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免费开放性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与促进健康的“公平”策略具有共同的属性;“参与”和“合作”,更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融入社会发展的应然之举。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共图书馆一直顺应着时代要求调整自己的“步伐”,致力于为社会服务。大健康时代,公共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发挥资源优势,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2.3 满足用户需要,做可靠健康信息的传播者

当前,当公众将对健康问题的关注重心从治病为主转向预防保健为主,希望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时,他们发现,发达的新媒体和自媒体每天都会提供众多与健康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他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筛选,还必须练就“火眼金睛”,方能获得可靠的健康信息。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能直接获取有益的健康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们一般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判断,而可信性包括传播者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两个要素。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它深得公众信赖,它所提供的信息也倍受认可。早在2010年,曹锦丹等人开展的读者调查就显示:87%的读者有健康信息需求,78%的读者希望从公共图书馆获得健康信息服务[17];2013年,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的调查也表明,美国有60%的民众表示最担忧健康照护问题,47%的公众会通过公共图书馆网络寻找相关资讯[18]。

帮助用户获得相对可靠的健康信息,做可靠健康信息传播者,是图书馆秉承“读者至上”服务宗旨的必然选择。

2.4 客观审视自我,做营造健康素养良好氛围的合作者

虽然公共图书馆在指引用户利用相对可靠的健康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还拥有一定的空间优势和服务优势,但也存在着医疗健康专业知识人才不够,很多馆员开展健康服务观念不强、经验不足等短板。因此,公共图书馆在为公众提供健康服务时一定要找准自身位置,做一个好的合作者,与公共卫生等其他部门和行业一起,共同打造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良好环境。

图书馆员在提供健康信息和健康素养教育时可以以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提出的健康信息服务相关规范作为参考,即:图书馆员可提供的健康信息主题为医疗或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手术流程、医师或医院信息、推荐的书籍或网站,并阐明仅提供相关信息,不能做出诊断[19]。

3 公共图书馆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

3.1 发挥文献资源优势,为公众提供有益的健康信息

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图书馆不仅收藏纸质资源,而且大力建设数字资源,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健康信息需求。相关调查显示:49岁以下人群更倾向于通过电子图书、APP和公众号的方式获取健康信息,50 岁以上人群倾向于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健康讲座宣讲常见疾病知识等有针对性的方式获取健康信息[20]。

图书馆通过主办健康专题书展,重点推荐健康书籍,开展阅读疗法,提供与健康有关的数字资源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健康服务所做的努力。据不完全统计,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含港澳台地区)利用网站和公众号发送阅读推荐类推文430余篇,疫情信息近400篇。浙江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在网站开辟了“新型冠状病毒专题频道”,湖南图书馆设立“书香战疫”版块,河北省图书馆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栏目,西藏图书馆开展“寻找最美阅读者,以‘读’攻毒”活动等。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激发用户兴趣,上海图书馆推出了“2020年众志成城战疫情”网络漫画展,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开展了“嘉图与您共战疫,全网对战有奖问答”活动,安徽天长市图书馆则推出了“写给孩子们的冠状病毒绘本”。

3.2 利用馆舍空间优势,开展公众健康素养教育

公共图书馆馆舍环境优雅,作为城市的“第三空间”,是人们乐意逗留的地方,相比于医院等卫生场所,更是人们愿意驻足的所在。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空间优势,联合医药卫生等部门,举办健康展览、讲座等,开展健康宣传,助力公众提高健康素养。

在图书馆举办健康讲座,国内外都已有实践,颇受公众欢迎。如美国圣路易公共图书馆与当地专业人士组成“公共图书馆健康资讯演讲系列委员会”,长期为民众提供各类健康讲座;日本鸟取县图书馆开展各种医疗健康讲座,为民众解答各种生活常见病防治方法。安徽省图书馆“新安大讲堂”、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等都有关于健康素养方面的内容,湖南图书馆的“湘图讲坛”设有“保健养生”专栏,广西“八桂讲坛”有“美好生活”专栏,河南省图书馆举办的“豫图讲坛”举办“医院就医技巧”讲座,为民众就医提供指导,杭州图书馆与浙江省中山医院联合开展《中医学堂——穴位养生》系列活动。此外,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如芜湖市镜湖图书馆等也举办有健康知识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省新北市立图书馆总馆与亚东医院不仅联合举办健康讲座,还在图书馆内设置有互动式健康仪器检测区,放置了云端血压计,方便公众进行自我保健[21]。大陆地区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开展类似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切实增进公众身体健康,也能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提高美誉度。

3.3 增强馆员自身健康素养,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为了给公众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健康服务,馆员必须具备健康服务意识和健康服务能力,加强自身健康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美国匹兹堡大学医药健康图书馆就针对宾夕法尼亚州西部10余家公共图书馆馆员进行了网络健康信息培训,以帮助图书馆员更好地参与到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之中[22]。国内图书馆界也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培训,一方面鼓励馆员通过网络在线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健康服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馆员继续教育课程中加入健康素养知识培训,提高馆员健康服务水平,以更好地开展健康服务。

3.4 加强社会合作,协同开展健康服务

一是加强图书馆系统内部合作,与高校图书馆、医学专业图书馆等加强合作,组成地域联盟,整合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同为区域内社会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与医学专业图书馆合作要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教训,避免为普通公众提供专业性过强的医药文献资料,着重寻求医学专业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知识支持。

二是加强图书馆与医药卫生部门、社区等各界的合作,共同开展健康服务。图书馆可以与医药卫生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健康参考咨询服务,如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就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共建“龙华健康课堂”[23],邀请医生、护士等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到馆提供健康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还可以与社区协作,借助社区健康服务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推送和健康素养教育活动。如针对青少年群体,重在提供青少年关注度较高的有关成长与发展、自我表达、性与性健康等方面的健康信息;针对老年人,重在提供老年人关注的生活保健、老年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健康信息;针对疾病患者,根据患者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如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血管疾病知识与防治知识等等。健康信息的推送和健康素养教育形式可以多渠道多样化,既可以借助社区人员集中的优势,在社区内发放宣传册、宣传页等;也可以运用微信、微博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条件允许的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联络群,开展线上互动交流。

3.5 运用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健康服务形式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无人机、AI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高新科技产品已逐步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吸引了公众的眼光。公共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创新健康服务方式,让健康服务目标更加明确、服务措施更加精准、服务效果更加显著。

4 结语

提高健康素养的核心精神是“赋能”。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社会公众获得真正有用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信息,让他们通过利用健康知识和健康信息变得更健康,进而提高理解、评判、利用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的能力,切实提升健康素养,实现自我健康科学管理。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服务与努力,彰显了自身在时代趋势下的功能与价值。

猜你喜欢
公众图书馆素养
公众号3月热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