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0-01-09 13:46:08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冯瑞来
天津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件教学方式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 冯瑞来

一、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暴露的问题

(一)对新课程精神认知不到位

伴随新课程标准推进,依然有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停留在形式层面,单纯地将高效课堂建设等同于多媒体教学。最为常见的例子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热衷于以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费尽心思去搜索资源进行备课,课件内容“花里胡哨”。另一方面,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一味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使重视内涵的语文教学变成师生“表演”课堂。还有一部分教师,则是错误理解,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开展方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使自主学习演变成了“自由学习”,在不同程度上引发课堂秩序混乱。种种错误思维和方法的出现,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是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也展现出较浓郁的学习兴趣,然而就实际教学成果来看,对新课程标准认知不到位,开展的教学工作效果差强人意。

(二)课堂气氛较为死板

即便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适当放手,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去看待。不少教师依然将学生看成“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放心去放手,不放心让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自己也习惯以长辈身份发号施令,由此造成师生在课堂中不平等的地位。身为弱势角色的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提出的意见不敢有异议,专心致志地去做教师和家长眼中“乖孩子”。其实这样的行为以及后果,对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是一种扼杀。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提前进行备课,将当堂课要讲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罗列,上课时通过板书形式传授给学生。在新课程标准公布后,部分教师错误理解高效课堂的意义,认为高效课堂便是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因此在传统教授课程方法框架之上,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从实质来看,依然属于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通过课堂学习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小学生注意力比较难专注,喜好新奇事物,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并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要求,因此以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树立构建高效课堂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第一,新课程标准下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打破固有教学思维和方法,采取多维度、多角度形式重新定义课堂教学要求和标准。打破原有的唯知识、结果论,提升到能力、方法、过程以及情感高度。教学方法层面,要多站在学生角度进行考量,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逐步培养出良好学习态度和观念;第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作为学习主体,许多教师理解有误,将课堂掌握者角色拱手相让,产生了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且学生并没有实现真正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自己从旁引导的角色定位,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转化成能够让学生具体执行的对应学习目标。

(二)营造气氛和谐的课堂,有助于推动高效课堂建设

第一,教师要转变外在形象,将自己古板、严苛的教学形象转换为和蔼可亲的教学形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魅力。相比古板教学形象,和蔼可亲教学形象能够更容易感染学生,使学生与自己亲近。打造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要从心底出发,不能只是流于形式。除了外在形象外,教师还要应用自己的内在素养与文化素养,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让学生心生敬意,下意识地想要去效仿,由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转变传统课堂中发号施令的角色身份,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关乎着高效课堂建设成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从这一点上来说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便不再适用,要适时转换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置于同学生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才能营造出气氛和谐的课堂,有助于推动高校课堂建设成效。

(三)积极应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加速高效课堂建设

1.引入翻转课堂思维和方法。翻转课堂是伴随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发展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由全新教学方式上升到全新教学理念,即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将学生变更为学习主体。具体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以实例方式进行说明。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为学生制作若干个微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依据课本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其次,在学生阅读微课件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部分注释进行朗读,并结合上下文意思对文章部分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批注,最后阅读完全文后统一向教师提问。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通篇朗读,并且对那些批注的地方进行停顿,由教师进行朗读并讲解释义。经过如上步骤,教师将制作完毕的课件发放到班级微群中,安排学生进行下载学习。通过翻转课堂和参与课件制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之前,便能够对课文大体内容和思想有一个直观认知,这对于后续的系统学习有积极作用。

2.加强课堂实践,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传统教学过程中,格外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学生将知识进行实践转化能力关注较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来完成对知识的应用提升。部分教师存在过多关注学生知识学习与掌握的程度,较为忽视学生教学实践开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容易遗忘,使最终呈现出的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在传授学生知识之余,注重通过课堂实践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与知识结合较紧密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应用和掌握的升华。例如在学习生字词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竞赛形式,以计分制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通过小组对抗,看哪组默写生词得分最高的比赛方式,激发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对所学生词形成深刻印象。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件教学方式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