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立论依据

2020-01-09 13:43倪翠兰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世界时代

倪翠兰

(泰山学院 历史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艰难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立足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全局,在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革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明确宣告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下简称“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关于新时代的立论依据,学者们近来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较多论述:有的认为是因为新方位、新矛盾、新目标[1];有的认为新时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2];有的认为“新时代”主要是由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决定的[3];有的认为“新时代”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要坚持发展逻辑的创新、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4];有的认为“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互动的产物[5]。这些论述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宏观视角或专门视角,对新时代的形成作了理论研讨与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现代化发展进程视域下,“新时代”的核心应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世界现代化的新时代。那么,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视角看,新时代的立论依据有哪些?这些依据如何相互支持配合而共同支撑起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二、现代化进程视域下的“新时代”内涵

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的执政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宗旨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也是中国现代化飞跃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提升的过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必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五个是”从历史脉络、奋斗目标、时代本质、民族追求、世界格局等维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作了概括,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而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看,“五个是”首先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接着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的决胜时代”,然后强调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践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后面的两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强调的则是把我国建成能够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现代世界强国时代。十九大报告“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现代化强国”的新三步走战略也进一步证明了新时代的实质。因此,新时代的本质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的核心内涵首先应当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推动和带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把中国建成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强国时代,让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对此英国《卫报》2017年10月24日评论为“中共十九大发出誓言,要领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进入享有国际权力和国际影响的新时代”[6]。全球化、信息化深度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发展成就必然会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与态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现代化的整体格局与发展态势。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因此,“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现代化整体发展进程中开辟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崭新时代。可以说,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视域看,“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三、“新时代”的立论依据

现代化发展进程视域下,作为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全新发展时代的“新时代”是由多元素共筑和支撑起来的。

(一)现代化新节点、新平台、新目标

第一,现代化新节点的需要。

节点即关键点、转折点。现代化节点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阶段性的转折点或现代化路径、战略选择的关键点,它会改变现代化发展路径,促使现代化进程加速或使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往往要经历许多个节点。在每一个节点上,社会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选择或调整,需要一个新的发展目标或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去引领、促进,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关键点。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先后经历了多个节点,既包括王朝现代化向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转折、资本主义现代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折,也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转变。这其中的每一次转折和转变,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节点,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总体小康。对此,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指的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节点”,是中国现代化从富到强的发展转折点、从总体小康到全面现代化并向现代化强国冲刺的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转折点。

在这一节点上,中国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重的国内外难题:经济发展成本高、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政治腐败现象突出、社会分化严重、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生态恶化等一系列国内问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战激烈、民族主义盛行、恐怖势力猖獗等众多国际难题。向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目标迈进的中国,需要全新的发展目标引领、全新的发展战略支撑,需要用大国的胸怀与智慧化解困境,引领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向强国目标迈进的新发展时代,引领世界通过共商、共建、共享走出发展困境,走向和平稳定的发展新格局。

第二,新平台的支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2010年前后的中国,总体小康基本实现,不论是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比例、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国民收入①1998年中国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到下中等收入国的转变,2012年又实现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向上中等收入国的转变。,中国都已经达到或接近现代化的基本标准,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均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现代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大国。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7年10月22日的评论说“中国拥有了更多财力和人力资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7年10月27日的文章《中共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心》认为“中国的自信心提升来自近年来中国力量增强、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6]。这为中国现代化转型升级、向强国目标迈进搭建起了坚实的基础与平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应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和振兴经济的过程中,世界现代化的各种模式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美国一直倡导与推广的自由主义模式光环减淡、褪色,中国在应对危机中的出色成效使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及其对国际的影响力都充分肯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效、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中国发展的独特路径、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治理的突出贡献等也普遍获得了国际认可[8]。中国用自己的发展、自己的贡献、自己的智慧影响了世界发展、改变了世界认知,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提升。这一新格局不仅为中国大胆追求、实现自己的强国梦想提供了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时机,也为中国的新目标追求提供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更为中国施展自己的智慧去贡献世界的发展和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搭起了新的奋进平台。

第三,新目标的引领。

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视野下,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中国在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中国梦追求的是建成以人民为中心、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不仅要引领中国实现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全面现代化,并且要成为现代世界强国、负责任的世界大国[9]。它把中国的发展追求从经济为主的硬实力转向了软硬兼具的综合实力,从规模数量发展转向了质量发展,从经济为中心的发展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大力践行并努力引领践行,则使中国从韬光养晦转向了向世界大力贡献智慧和方案,是对中国现代化转型升级、现代世界强国追求的全面引领。

(二)现代化新矛盾、新压力的促使

邓小平说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10]。时代是出题人,党和政府必须去答卷。今天,处在新节点、站在新平台上的中国,面临的是更多的发展问题和全新的发展压力,需要党去答题,政府去解题。

内部而言,如何使中国收入可持续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越过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如何填埋发展中国家现代发展转型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腐败陷阱、塔西佗陷阱、社会分裂陷阱等现代化陷阱,让社会风清气正,人民有追求,社会有活力,国家有凝聚力,民族有向心力,营造现代国家的氛围与软实力,建成全面的现代化国家;如何呼应人民差异化的多元化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与向往,让人民幸福,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内部难题和发展障碍。

外部而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下滑、经济发展前景迷茫激起的逆全球化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泛滥,使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完全丧失,中国必须创新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而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另一方面,中国崛起后引起的国际格局变动也为中国的发展引来了一些软性阻力。“修昔底德陷阱”的横空出世迫使中国必须深度思考和恰当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金德尔伯格陷阱”的笼罩迫使中国必须回应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挤兑。大国基础上向强国目标迈进的中国应如何看待自己的国际地位与国际义务?如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国际权利与义务定位?中国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大国胸怀与国际视野?这都是世界抛给中国的时代新课题。

这些新节点上出现的新问题使“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机会与挑战、风险并存,它们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陷阱和障碍,不仅挑战中国内部的可持续发展,也从外部倒逼中国改革与创新。中国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内部的发展与创新使经济增质、民主增效、社会和谐、生态绿色,并通过外部命运共同体的共建共享,才能化解矛盾、跨越陷阱、战胜风险,从而向全面现代化的新目标持续发展,走进新时代。

(三)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战略的支撑

《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认为,邓小平并没有更多的“顶层设计”,而是充分尊重人民的创造,尊重来自实践的经验[11]。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面临各种重大风险、新的挑战和各种阻力,进行的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因此,在精准把脉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领导集体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角度,这种新的顶层设计主要体现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步步提出并日渐清晰的以中国梦为目标的全新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

习近平指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中国发展的新平台,瞄准发展新目标,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形成平衡发展的新结构;绿色发展则解决发展的可持续、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为中国和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互利合作,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动格局,实现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共赢共荣;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抛弃了以往规模与数量发展、物质至上、发展对立与失衡等特质的粗放发展时代而进入了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体现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时代,不仅是对邓小平时代发展模式的革新升级,更是对现代发展内涵的全面提升与全方位拓展,引领中国走进了发展的新时代。

在五大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领导集体在逐步探索中创新地提出了以中国梦为目标的全新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支撑起了一个发展的新时代。

这一战略体系以全面小康和中国梦为目标。追求中国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精准脱贫、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全面实现现代化并成为现代世界强国。

在中国梦目标追求下,习近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给予了精准定位。立足经济新常态和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实现小康、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了推进现代化转型升级、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抓手。

在四个全面布局的基础上,习近平又先后提出了经济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政治方面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方面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方面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生态方面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层面的战略举措,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社会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让社会和谐、让人与自然和谐,构建起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系。国际上,则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思想和“一带一路建设”驱动战略,把中国的发展繁荣与世界的发展繁荣共同谋划,把中国梦、世界梦紧密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全面协调、内外联动、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全新的新阶段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创立的新发展战略体系的基础是经济新常态、小康社会;目标是全面小康、“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布局和抓手则是四个全面;战略举措包括经济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政治方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方面的和谐社会建设,自然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上的一带一路等;它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民参与、全社会为梦想而共同奋斗为动力机制,以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执政党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机制。这一战略体系的主线与核心是质量、共享、公正,它要使中国实现质量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利益共享、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

这一发展战略体系支撑了中国以新的姿态向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和世界强国的目标迈进。它不仅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仿苏、以重工业为中心、封闭、政治手段推进”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也明显不同于邓小平时代的“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不逞强、韬光养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它立足于经济新常态和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的基础,以四个全面为抓手,以供给侧改革、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为驱动,核心是质量、共享、公正。它不仅要引领中国实现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社会公正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要使中国成为现代世界强国和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支撑起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新时代。韩国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金凯认为,新时代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开始。

四、世界发展新格局呼应和彰显了新时代

从根本上说,“新时代”是中国通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新,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进而实现民族复兴、成为现代世界强国的时代。中国的新时代又因有利的国际时局而彰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复苏的乏力,“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美国与欧洲的一系列新矛盾新冲突等使西方世界分裂和撕裂加剧,为崛起的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对此,2010年,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就出版了《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一书,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于2015年撰文指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来仪等撰文说,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受到侵蚀,此国际趋势对中国有利;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7年10月19日的报道也指出,在西方民主面临严重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似乎处于下降之际,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6]。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世界的相对弱化使中国成为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发展的活力、发展成就使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充满了期待等,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澳大利亚学者杭智科强调,现在的中国是世界大国,具有全球影响力。而自2008年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相继出现,也从另一面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的凸显是从2008年开始的。“新时代”是一个中国逐渐走向现代世界舞台中心、建设成为现代世界强国时代。

中国发展的活力与成就、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充满了期待等,使“新时代”成为了“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时代。”法国学者皮埃尔·皮卡尔认为,新时代的中国也将为世界和平繁荣与人类进步树立新样板;新加坡郭良平认为“新时代”标志着中国为人类进步作新贡献的时代的到来。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其发展的路径,其特色化的制度、理论、文化,其具体的经验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去关注、甚至模仿。“一个国家所选择的现代化方式,会在下一阶段上改变另一些国家观察问题的角度”。“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早在2008年2月就对记者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12]

中国提倡的包容共生、合作、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回应,中国已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智慧与方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世界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使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使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高举、社会主义魅力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大发展时代。中国是迄今为止“以非西方化的方式、最成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13],中国发展的突出成就不仅改写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沉寂低迷局面,也将改写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因意识形态不同而严重对立的世界格局,还会改变发达国家剥削、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二元格局,也会改变发达国家的垄断与霸权格局。早在2015年,时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读懂中国”的研讨会上就“中国的全球秩序观”作过重要阐述,认为“美国关注的是自身是否能在世界上保持领导地位,而中国则是对如何改进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更加重视”,美国旨在建立具有排他性的“圈子俱乐部”,而中国则将自己视为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机构和体系中的平等一员。因此,“新时代”还是一个中国影响、改变世界格局的时代。

五、结语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指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作为一个全新发展的“新时代”,是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它适应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转折的现代化发展新节点的需求,立足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世界发展最大贡献者奠定的发展新平台,在中国梦这一新发展目标引领下,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升级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压力促使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和系统的新发展战略,引领和支撑起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发展的新格局也呼应并彰显了中国建设现代世界强国、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世界时代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