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路径研究
——以扬州旅游文化翻译为例

2020-01-09 13:18胡春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外国游客城市形象

■胡春春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提起江苏,大部分旅游者首先想到的便是六朝古都的南京、生态园林的苏州,鲜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烟花三月”的扬州。究其根源,扬州在旅游文化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其特色未能充分凸显,从而降低了扬州的国际影响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工具,旅游英语翻译在构建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目的语需求为基础,注重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传递,成为提升国际城市形象的一大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将以扬州旅游文化翻译为例,对旅游中的跨文化翻译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究更灵活、更高效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扬州国际形象及影响力的提升。

一、城市国际形象的内涵及其与旅游文化翻译的关系

城市国际形象是基于城市形象而来的一个概念。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汇聚其历史人文、文化底蕴、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程度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建设这一硬形象,也包括城市生态及文化建设这一软形象。通过对城市形态及特色的感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思想及情感,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内在实力和外在活力有深刻的感知和体验。城市国际形象,即是一座城市通过跨国旅游及对外宣传展现给外国游客的一种形象。

翻译作为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涵盖城市景点景区、餐饮娱乐、交通住宿及商贸往来等方方面面,通过翻译可将城市的人文环境展现在国外游客面前。以英语公示语为例,其是城市的名片和“面孔”,是城市最先呈现给外国游客的一张张形象标签,也是外国游客了解城市文明及发展的重要窗口,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最直观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跨国旅游发展中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及其中传递的文化、情感,将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及评价,引领着游客内心的感受及对这座城市精神世界的构建。基于公示语翻译建立起来的良好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将使城市从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城市的旅游行业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二、扬州城市定位及旅游发展概况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长三角重要的工商业港口,也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及全国优秀城市。扬州旅游资源丰富,有5A级景区瘦西湖1个,4A级景区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大明寺、个园、何园、马可波罗花世界等10个以及16个3A级景区。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扬州在基于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旅游招牌,为城市形象的建立做出不懈努力。扬州城市定位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96年,基于历史名城优势,打造传统特色旅游城市。在该阶段,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及营销手段,扬州未能对历史遗存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创新,旅游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第二阶段:1996—2002年,在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将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造沿江工贸城市。该阶段的构想是可以的,但未能平衡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未能很好地增加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第三阶段:2002年以来,在凸显“名城战略”的基础上,呼吁人文生态的回归,打造具有特色的风景名城+适合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该种定位下,实现了文化与生态的相互交融,通过生态区域和如诗如画般绿杨城郭风貌的构建、惬意自然居住环境的布局、浪漫闲适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文魅力的彰显、高雅文化的传播,扬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人居环境最佳竞争力的城市,并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人生只合扬州居”[1],扬州的旅游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扬州支柱产业的同时,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长,为扬州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详见表1)。

三、扬州城市旅游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影响

随着扬州入境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扬州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逐渐扩大。但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瘦西湖、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景区,对景区的标志语翻译进行调查和统计,发现随着公示语翻译的商业化,扬州城市旅游中公示语翻译还存在几大方面的不足,给城市形象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城市旅游行业及城市的综合发展。为此,有必要对城市旅游中的文化翻译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立和谐国际环境、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公示语翻译标准和公示语景观制作不统一,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扰

景区的公示语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别:景观名称、方向引导、警示禁止、说明介绍、文化宣语、商业或服务标识。在上述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首先各景区的翻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翻译语料库可供参考,即使是同一景区的同一类别的公示语翻译都没有做到标准统一。如,标识“出口”的翻译,有的地方翻译的是“Exit”,有的则翻译为“Wayout”,更有的错误翻译为“Export(外贸层面的出口)”;游客服务中心,有的景区翻译为“Tourist Service Center”,而有的“Tourist Center”。其次,由于缺乏一个适用于全市景区翻译标识制作的标准,导致各景区的公示语景观制作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以瘦西湖景区为例,公示语景观招牌无论从外形、语言布局、语言种类还是设计风格等方面上都不一致,其在外形、尺寸、字体字号的选择方面较为随意,有的是双语的,有的是多语的(多语的还存在标题语言顺序和翻译顺序不一致的情况),给游客提供的信息量不平等,导致给不会英语的游客带来困扰。

(二)公示语景观翻译中错误较多,给外国游客带来不良的观赏体验

公示语景观翻译错误类型多样,经统计和整理,发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错误:(1)翻译语言形式错误,主要表现在单词拼写错误和大小写的书写方面。例如,严禁翻越(Nocrosing),正确的翻译应该是“Nocrossing”;禁止攀爬(please do not climb),单词的首字母不仅没有大写,而且翻译也不够简洁,翻译成“No Climbing”则更佳。(2)翻译用词不当且中式英语现象较为严重。例如,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Please BringYour Belongings),受中式思维影响,将“带”翻译为了“Bring”,实则该用“Take”。(3)生硬翻译,缺乏人文情怀。比如在某景区的售票工作台,“游客止步”翻译的是“Visitors step no further”,同样在一公厕内“残疾人专用”被翻译成了“Deformed Man Only(畸形人士专用)”,这样缺乏人文情怀的翻译,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外国游客感觉不受尊重,从而挫伤其旅游积极性,影响其对这座城市的整体感知,而正确的翻译应为“StaffyOnly”和“Disabled Only”。(4)过分依赖音译,丧失文化内涵。例如,在瘦西湖里边的“醉烟亭”(Zuiyan Pavilion)、“醉月飞琼”(Zuiyue feiqiong)、“晴云轩”(Qingyun Hall),都是死板的采取音译,让外国游客实在是难以看懂景点动静结合且拟人化的美景,景区的文化内涵丧失。

(三)翻译缺乏变通,未注重民族文化的表达及传播

由于译者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把握不到位,在翻译时经常出现双语转换困难,缺乏变通,很多时候让景点中的历史及文化难以得到彰显和传播。比如,在个园中有个兰园(Potted Landscape Nursery),本来是一个让游客观赏兰花感受兰花精神的景点,用了“nursery”硬是被翻译成了“托儿所”,让兰花的意蕴和精神瞬间荡然无存。此外,很多介绍景点历史背景及文化知识的公示语,在翻译时未能有效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出来。以汪氏小苑为例,很多说明介绍标识都只对标题部分进行了翻译,而真正的介绍内容部分通通都是汉语。由于受标识景观尺寸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展现中、英双语,很多时候都难以实现,所以就干脆只翻译标题,而这样的内容对于国外游客来说就形同摆设。要想保留公示语的信息功能,则应翻译部分重要内容,将其内涵及文化传递出来,让外国游客大致感受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路径研究——基于旅游文化英语翻译的策略

公示语的翻译则彰显城市气质和底蕴,构建城市文化软形象的重要途径[2]。针对上一章节中总结的翻译错误及偏差现象,笔者将对城市旅游文化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让城市的形象更有活力及灵魂。

(一)基于功能翻译目的论,注重旅游文化翻译的规范和强化

翻译本身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城市旅游翻译同样是以目的为导向的,在进行翻译时既要保证有效的达成交际,又要通过语言的转达实现文化的传递,进而不断强化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增强城市的影响力[3]。因此,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首先需要始终秉持目的性原则,让一切翻译活动围绕城市旅游的最终目的而开展。政府部门要强化对旅游翻译的认识,将翻译的规范和标准提升到管理层面,制定并出台城市的翻译标准,从而为城市形象的建设与提升建立制度保障。其次,需要从译文接受者的需求出发去考虑,并保证翻译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也就是说一切翻译都应该本着让外国游客能看懂的原则去进行,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在看翻译时有母语的感觉,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这就要求译者和旅游从业者了解中文和英文表达的区别,同时把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语言风俗,全面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及素养[4]。最后,需要保证翻译最大限度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价值观等传达出来,以传播中华文化,用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深深感染游客。这也要求译者及旅游从业者提升自身对城市及城市景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及综合素养,让翻译更加有人性和温度。

(二)建立城市旅游英语语料库,让翻译更国际化也更符合外国游客需求

鉴于旅游翻译中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可以借鉴陕西省和无锡市的做法,通过城市旅游英语语料库的建立,来对旅游中的翻译进行检索及规范。借助计算机及大数据技术,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和各大高校,尤其是旅游院校,及旅游相关机构和从业者进行合作,搭建属于本市的旅游英语语料库,并委派专人负责,将旅游中实际用到过的标准翻译上传至语料库,并邀请社会各界对旅游过程中的翻译错误进行监督和举报,发现有争议的翻译现象,就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并在语料库中去进行检索和自查,以语料库中的翻译示例为标准,结合目的语翻译理论及翻译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第一时间更正错误,确保翻译的规范性及准确性。比如,当发现“请在一米线外等候”被翻译为“Please wait outside a noodle”时,可通过与语料库中的翻译进行比对研究,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的翻译“Please wait outside the one-meter line”同时,在建立语料库时,也可以借鉴和引入国外知名的旅游英语语料库中的单词及表达,最大限度避免因错误翻译问题引发国际媒体对城市进行负面报道,从而给城市形象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可以让英语翻译更好地满足国外游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拉近国外游客与旅游城市的心理距离,赢得其好感和好评,从而促进城市形象的传播。

(三)将旅游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效融合,把握扬州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

城市国际形象的塑造,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播,通过公示语翻译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因此,要提升扬州的国际形象,使扬州从众多的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在翻译过程中,就得把握扬州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以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以“世界美食之都+现代休闲生活之都”打造个性化的国际形象,并将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播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彰显扬州的特色,并利用好国内及国际媒体进行城市形象的公关,选取典型事件进行报道,树立积极正面的城市形象,以改变西方主流媒体对扬州传统而刻板的印象。为此,要在旅游发展中进行创新,突出文化建设。

首先,要在翻译中继续弘扬历史名城及生态文化,发挥扬州的基础资源优势,让外国游客全方位了解扬州的历史及发展;其次,要在翻译中,用集美女、美食、沐浴等为一体的舒适休闲的现代生活氛围及文化,作为扬州从众多同质化旅游城市中“突围”的闪亮名片,在旅游发展中将餐饮、沐浴、选美等进行一条龙建设,凸显扬州的美食、淮扬菜系、名小吃等,包装‘扬州三把刀’(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分别代表餐饮、理发、洗浴三个行业),让扬州既有实物类的文化成果,又有选美、沐浴等非物质的文化成果[5],从而助力扬州构筑国际一流的生活高地。让外国游客像李白诗句中所描述的那样“烟花三月下扬州”,来扬州旅游,就是来扬州享受生活。就好比外国游客到了北京必不可少去逛逛老胡同,重庆必不可少去体验重庆火锅,让他们通过旅游,不仅能了解城市的旅游产品,更能通过民间的亲身体验,在感受这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及生存状态的同时,了解城市的思想及文化特质,更好地把握城市的形象。

扬州要更好地彰显自身的旅游优势及个性化城市特质,提升国际形象及国际影响力,就得把握好旅游英语文化翻译这一路径,通过公示语景观的翻译问题的研究及翻译策略的探索,用标准规范、国际化的英语翻译作为城市名片,以帮助城市形象的树立及民族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外国游客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关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原则、策略和机制
冬奥会对我国国际形象价值的提升
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形象的相关性分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越南书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