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庆文
当前,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但小学德育管理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体系,很多德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找到问题的原因,探索出有效的班级德育管理策略,促进班级发展,实现小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下面就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管理进行分析探究。
德育管理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目前教师缺乏对该项工作正确的认识,没有真正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德育管理工作难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德育管理虽然是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但要想真正提升该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构建完整的德育管理网络,这样才能让小学德育全面覆盖。但目前,德育管理无法和家庭还有社会进行有效衔接,给学校德育管理增加了困难[1]。另外,目前小学德育管理本身在目标和具体管理内容还有形式上也不够明确。缺乏科学和灵活的管理。为此,我们需要从德育管理工作内容上进行完善,必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提升小学德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德育管理工作网络,需要和各个方面的教育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实现家庭、学校还有社会的配合,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从而让德育管理工作达到全面覆盖。构建和谐统一的德育管理内容,可以突破之前学校单方面完成德育管理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此,学校要和家长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教师应多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认识到学生在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情况,完善教育网络,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目标[2]。另外,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社会信息进行筛选,积极为学生传播正能量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成长,从而促进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管理质量。
德育管理工作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升华,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结合,并对工作的内容进一步细化。教育管理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工作难点,一个是政策热点还有一个是实践难点。政策热点需要从教育指导内容出发对于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如学区制还有集团化等。实践难点则需要渗透学校特色,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等。对德育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可以让德育管理工作更加深入。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完善德育教育。同时,可将实践活动和学校特色进行整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可以和社会相关组织进行结合,如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照看孤寡老人,参与社区文化大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德育内容,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提升德育管理效果有重要作用[3]。
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重德育内容,教科研课题也要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有德育方面的倾向,做好课题的跟踪和指导,保证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能够同时进行。同时,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确保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设定德育管理内容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内容和管理目标,这样才能在管理中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德育管理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和社会、家长联合,构建完善的管理网络,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校特色,同时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从多个方面入手,明确好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推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