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鸣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对“语法修辞知识”进行了解释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结合语言运用实例进行语法的指导与点拨”。然而,虽然语法学习的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但笔者在初中的实践观察中发现,当前初中生汉语语法学习现状并不乐观,需要教育者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分析改进。
语文课在初中学生中并不受欢迎,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枯燥无聊,上课不听也不会有大影响,语文分数的欠缺还可以借理科成绩弥补。而当学生被问及“语文课是否需要学习语法”时,他们更是表现得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考试中仅有“修改病句”题考查语法,且多以选择题型出现,分值不高,句子“毛病”集中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几种常见病,靠“语感”蒙也能蒙对。生活中,自己会说会写汉语,更无须学语法。
从学生的回答可见,他们没有意识到语法其实贯穿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就考试而言,“语感”并非应对“修改病句”的万金油,“句式杂糅”作为难度较高且错误较隐蔽的一种语病,常难倒许多学生,一旦选项中出现两句“句式杂糅”,则病句题得分率就会大大降低。此外,语法也渗透在许多主观题中,若语法掌握牢固,便可在阅读时更快提取信息,作答时表述更加清晰合理。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语法运用能力也能提升口语交际的质量。由于汉语是母语,学生在日常交流或者考试做题时并未强烈感受到语法知识不牢靠带来的痛苦,故学生对语法的认识片面而功利,且态度轻蔑,缺乏正确的语法学习观念。
初中教师在分析“修改病句”题和遇到课文中的特殊句式时会作零散的语法讲解,学生则边听边做记录。然而在学生笔记本中,笔者发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只记在了相应的句子和题目边上,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汇总整理,所以语法笔记散落在笔记本、教材的许多角落中,不成体系。二是学生将语法知识统一记在了笔记本上,但由于偷懒或时间不够,只记了老师所说的运用规则。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后,教材对介词进行了介绍,授课教师依此讲解介词用法,为学生简要总结介词使用规律。然而学生的笔记本上却只做了“介词在谓语前做状语,在谓语后做补语”这样简单的记录,没有附上相应的例句分析与解释。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语法单位中抽象出的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需要借助实例更好地帮助理解。然而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尚不完善,本身在语法学习上就存在困难,初一学年末,无法正确划分句子成分,找不对谓语的学生也比比皆是,若再加之没有正确的语法学习方法,缺乏有逻辑体系和实例讲解的语法学习资料辅助,则学生的语法学习将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长此以往催生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抵触情绪。
首先,学生词性不分。汉语不像英语那般词类与句子成分一一对应,且语文教师也不像英语教师那样强调每一个词汇的词性,所以学生确定词语词性时存在困难。笔者曾在讲解到“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污染有一定的影响”这一句中的“一定”时,学生提出疑问,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此句中的“一定”表达的是一半以下的概率的意思,而平时所说的“一定能成功”中的“一定”则是表示百分之百的概率。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不了解“一定”一词在两句话中属于不同的词性,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含义。
其次,句法成分不分。如“修改病句”题中的这句:“通过这次考试,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个病句的问题是缺乏主语,然而教师让学生进行句法分析时,学生都认为“我们”就是主语,但他们无法解释“使”存在的意义。这其实是学生对句法结构一知半解的表现,他们知道很多情况下在句子中充当主语的是人称代词,但却不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做题时也只是记住了这个典型病句,却不知道它“病”在何处。
再次,表达障碍。此处的表达既指学生的口头表达,也指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中,学生受到网络流行语等非规范汉语的影响,常常会说“速度点”“很受伤”“我有吃过”等不符汉语规则的话,长期地使用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不知不觉间影响到书面语的表达。初中生爱读矫揉造作的“青春伤痛文学”,沉迷其中的“华丽文字”,且学生自身语言文字功底不牢,因此导致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逻辑混乱,更有甚者还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上这些汉语表达的不规范现象都对学生的表达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亟待教育工作者及时剔除。
根据我国义教阶段语文课标的阐述,义教阶段主要涉及的语法知识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的类型。该阶段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语法结构,发展语言能力,掌握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当前“部编版”语文教材改变了以往语法教材缺失而只能根据题目和教师经验确定语法教学内容的现状,每个单元中都有语法知识渗透,以课文后“提示补充”的形式出现。且该套教材语法知识渗透有两方面特点:其一,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进行安排。以七上第一课《春》为例,由于《春》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本课后的语法知识便是“比喻”的介绍。其二,语法知识编写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七年级教材主要涉及的语法知识有词类、短语结构,再加上部分修辞、谦词敬词知识;八年级主要涉及句法知识,包括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语气等,大多还集中于单句;而到了九年级则涉及复句知识。由此循序渐进,三年中教材配合着习题,教师的语法教学不再随意盲目,学生也能掌握课标规定的语法知识。
“老师拼命讲,学生盲目记”的语法学习方法已被证明是枯燥低效的,语法学习必须跳出曾经“讲授法”的模式,使抽象的语法知识能以更鲜活的形式出现。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可供借鉴。其一,将语法学习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写作板块中,要求学生学会自行修改作文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修改作文,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语法知识的良好途径。学生作文中语病形式多样,若学生会自行修改,便证明他们已能在动态语言环境中运用相关语法规则。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语法错误就在他们自己的表达中并及时规避;另一方面减少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负担。其二,将汉语语法学习与英语语法学习结合。汉语的语法规则与英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英语教材中有相对完善成熟的语法学习系统,也有形式多样的配套习题,学生可将英语中学到的划分句子成分、切分从句的方法运用到分析复杂的汉语句中,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既可使英语语法掌握得更扎实,也可学会迁移,提升汉语语法掌握能力。其三,将语法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如布置学生做语法主题的小报,制作完成以后,教师再总结评比,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巩固语法知识。此外学生也可留心观察身边的语法现象,寻找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语法错误。此处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指教师安排的活动,也可以指社会实践,大大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定义与容量,借助语法学习将语文课外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紧密结合。
新时代的初中生更大胆灵活,敢于在课堂上直接向老师提问挑战。由于语法的抽象性和难度,学生的问题更多更出乎意料,若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能说服他们的理由,展现出扎实的语法基本功,长此以往将会丧失教师的专业威信,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多数教师在师范学习期间,仅学了“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两门语法相关课程,通常都只有一学期的课时安排,即使学习时高分通过,但随着时间流逝,依然存在较严重的知识遗忘现象。因此,教师应更重视提升自身语法修养,解读文本以及分析句式时不能仅仅依靠教参及参考答案,而应亲身实践,才能提高语法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应关注最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和热点,更新自身知识系统,配合着学生关注的“谐音梗”“流行语”等语法现象,带给学生最新最完整的学习体验。
语文学习实则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当前,专家学者们已注意到了初中生语法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程、教材上都进行了较大改造,一线师生也应端正语法教与学的观念,改变传统灌输记忆的方法,以更积极有效的形式教语法、学语法、用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