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琼
(甘肃省玉门市第三小学,甘肃 玉门 735200)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人文化教育,与传统的一味追求成绩的教育理念不同,中年段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美感体验和对于作文的精神体会。新型的教学理念反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作文教育,教学策略也越来越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既要做到学生能学好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注重小学生作文中的情感投入,在日常的作文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教育行业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定合理的阶段性教育目标,对于作文教学这个本身就注重循序渐进的课程更要如此。我们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做事方法、处理事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而处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是小学时期学生的过渡期成员,他们这个年龄的作文水平刚刚能够熟练进行看图讲话,还不会根据图片或者论述文字写作。所以,这个时期的作文教学目标设定要循序渐进,首先让他们进行读图讲解,然后教师要引导他们不断优化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小段落的作文写作,最后再进行整篇作文的写作,以逐步提高的教学目标来对他们进行阶段性的作文教学。
我们知道,著名作家的文章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只要是在文学界有声望的大家,他们的阅读量都是相当惊人的。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阅读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有很多人主张结合实际写文章,但是,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美丽的词藻,没有艺术手法的体现,就显得很干瘪枯燥。所以,在小学中年段这一过渡时期,教师要注意阅读课的引入。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鉴别优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本阶段的阅读素材。在作文课上,逐步引导学生对作文素材进行精读,带领他们学习这里面的句式以及相关写作手法。然后,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按照范文的模板进行写作。开始时的重复率可以高一些,然后在作文教学中,逐步训练他们独特的写作思维,让他们熟练掌握并能根据题目选用合理的写作手法。在课下,要求学生对教师规定范围内的阅读素材进行泛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开展,能够推动学生更快进步。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都是采用不同手法展现生活。这样的作品才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小学中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所以,他们的写作脱离生活是万万不可的,传统的小学作文课堂,就是教师一味讲解教材句式语法,学生被动记忆相关优美的句子,完完全全按照模板思路写作,这样的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知道这个时期的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把生活常见事物引入作文教学中来,更能激发他们的探讨热情,同时,他们也更能理解相关作文内容。例如在学习花草写作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在班级上为同学们讲解它的特点,教师在旁引导。首先观察它的外观、叶子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去闻一闻它的气味,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比如仙人掌耐干旱,然后让学生说出它的优良品德,体会仙人掌的坚强勇敢的精神。可以看出,即使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物,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样的作文才更有内涵,才会不空泛。学生在对生活中事物从看到闻再到挖掘它的内在美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逐步深化了对作文素材的认识。这样一来,他们在写作时才更有话说,自然能够写出很好的小作文。这样才能克服害怕写作的心理,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兴趣,自然有利于以后的写作教学。同时,还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习惯,能够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还没有很完善的写作思维,虽然对于很多素材,他们有话可说,也知道作文的整体布局怎么安排,但是他们却不擅长具体的素材写作方法。因此,在小学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方法的教授。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的写作对象,可以应用的写作方法也不同。例如写人物时,主要是注意人物的外形、人物特点等的描写;描写景色时,主要是描述画面中的各个小元素,各种植物的特点。还有很多其他的写作方法,考虑到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吸收知识能力的薄弱,教师在教授写作方法时,不可以过于求成,一股脑地将所有写作方法列举在黑板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正确运用,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分章节进行写作方法的教授,例如在叙事篇章里,只讲授叙事方法: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事情的发展高潮、事情的结果等。这样的分章节有重点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对于该方法的深化理解。同时,在本章节内,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吸收、理解这一方法,还能根据本章节的素材进行独立写作。在下一章节再进行另一个素材对象的写作方法教授。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符合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语文作文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而传统的课堂模式仅仅是教师在讲台灌输式讲解,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做笔记,被动记忆方法。这样的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很难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不利于他们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所以,我们采取一种新型的小组讨论上课制,这种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只是在旁起引导作用。一般是教师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之后,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六到八人,组间实行量化制,每周评出最佳小组进行奖励,为了协调小组与班级和作文教师的工作,每组选出组长。课前,教师将要学章节的作文素材分配到各个组,要求他们自主分工合作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每组的“主讲人”上台进行讲解,按照教师的教授方法或者更有新意的授课方法来讲解本组的预习成果,主要是引导班级同学学习素材写法;讲解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对讲解提出不同观点,然后进行辩论式的讨论,优者得高分。每组讲解完毕,教师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全班展开讨论,最后,每组竞争上台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进行补充。这样的课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任务分配的具体化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预习学习,课堂上的讲授阶段还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作文素养的提升。这样讨论式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一直集中注意力,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一般都 很愿意听取教师的建议,也都很喜欢得到老师的称赞认同。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认真审阅,发现学生的进步点和弱项,写下认真负责的评语,主要以鼓励为主。另外,在课下,教师可以主动找一些学生进行作文的探讨,向他们讲解他们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在教师的评价中进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中学段正处于小学最重要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作文教学对于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注重这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要注意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对他们发散思维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