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小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让体验成为学生充实的言语之旅,在作文教学中应紧扣“体验”二字。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创作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作文也一样。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即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素材、去积累素材,从而让体验成为学生快乐的言语之旅。多年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在习作教学中,体验式习作教学让孩子们的作文更加熠熠生辉。遵循以上理论,在多年的日常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四点策略。
创设活动,在参与中诱发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因此,习作课前夕的准备工作要充分,活动的设计要精心,活动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最终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以体悟。
例如在游戏作文教学——吃果冻中,上课伊始,游戏猜宝,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激情,心灵驰骋,激起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乘势让学生将此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而在创设“寻宝”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参与活动,亲身经历寻找“宝贝”活动过程,这样学生会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宝贝”。接着,我巧妙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标签等方面,用准确、恰当的语言为自己手中的果冻画张像,此时,“果冻”如同珍宝,学生乐于介绍果冻,好像给果冻家族开了一个选美比赛,让每一个果冻的样子深深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特别是最后和着音乐品果冻,此环节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美美地品尝果冻,将很平常的吃果冻变得如此有趣味,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当然乐意参与其中,在轻松、自然、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吃果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每个孩子情动辞发,舒畅表达。读着孩子们那一个个片段,内容真实、充满童趣,俨然有一种尝尽人间美味般的惬意。 正是一个个果冻精灵,正是一次次的交流,正是整个充满趣味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嗅觉、视觉、听觉,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从心里感到写作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学生们的心理反应是真实的,是自然的,是迫不及待的,是丰富多彩的。因此,笔尖流露出来的都是肺腑之言。
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在情境里敢于表达。
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时也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创设一种场合,一个背景,一种状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让学生在情境里合理表达,效果就截然不同。比如在学生们课外阅读完《丑小鸭》之后,让学生进入想象中的“真角色”。以续编故事《丑小鸭》为例,首先,通过播放视频,让孩子们又重温了一遍故事,感受文中不同角色,揣摩人物 ——丑小鸭,鸭妈妈,鸭爸爸,鸭姐姐,鸭哥哥,还有喂鸭的小姑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因此,在观看视频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认为故事中哪个人物的表演最精彩?他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你能说给大家听吗?当然,在学生绘声绘色讲给同学们听时,让听的同学也进行评比,“谁说得好?为什么?”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安徒生爷爷把故事写得这么精彩,是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述。“你认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它会怎么做呢?续编故事”,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一只鸭妈妈,或者鸭哥哥,或者养鸭的主人,你看到回家的美丽的天鹅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这为续编故事的合理性生动性和对角色的主调把握奠定了一个基础。这时的教室里的同学们就是60只可爱的鸭子,他们畅所欲言,小组交流得热火朝天。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完全置身于故事人物当中,成了“真角色”。有的说,天鹅看到自己美丽的样子,非常高兴,很怀念鸭妈妈和哥哥姐姐,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于是飞回了自己出生的家里,鸭妈妈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在叫自己妈妈说:“我不是你的妈,你是天鹅,我是鸭子。”丑小鸭说:“妈妈,我就是那只丑小鸭呀!”丑小鸭回忆起原来在家的点点滴滴,鸭妈妈和哥哥姐姐纷纷围过来羡慕不已:“鸭弟弟你的变化真大呀,以前是我们的不对,不该欺负你,你不要离开这个家啊!”也有同学想象丑小鸭变天鹅后,决心回到自己的家里去看望他自己的亲爱的妈妈,而且要带上礼物送给妈妈。可见,在创设情境中人人进入角色,学生们的情感被充分激活,在文章结尾处还写出了个人看法:不要以貌取人;在遇到挫折磨难时不要放弃努力,人生中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坚强面对。一篇篇充满智慧的作文,是大家情感激荡后的纯体验作文。
关注生活,在“真观感”中体验精蕴,在精细的观察中准确表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积极的人总是把脸一直向着阳光,消极的人总是被阴影所笼罩。
结合单元训练点——仔细观察,提前一周布置观察作业,回家在大人的指导下种大蒜,观察蒜苗生长情况。开始种大蒜时学生观察大蒜的形状、颜色以及发芽后的蒜苗,长大的蒜叶不同时期的颜色有何变化。其中一位学生写道:今天晚上写完作业,我便迫不及待拿起蒜子,种在土里,胖乎乎的蒜子成了幸运儿--有机会“进化”呀!我在一个小花盆添满了土,在中间凿了一个小洞,使蒜的根向下,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外面.我又浇了些水.远远望去,像一个个胖胖的小白鼠,可爱极了!可见孩子观察多精细啊。第三天观察日记记道:都说蒜子长的快,果然如此,昨天还是普普通通的蒜子,今天就有变化:蒜子的“头”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芽,就像一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哈哈!这么快就从“幼年期”进化成了“成长期”,不错不错!第五天日记中写道:早上一起来,我就跑向我“心爱”的蒜子,现在的它又变得像一个强壮的小伙子,绿色的叶子展开了,看着心爱的嫩苗,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到了第八天,我惊喜地发现那一片片叶子变得翠色欲流,簇拥在一起,竟成了一片小树林。到了第十天,蒜苗长得很快,我每天都好像听到它们“唰唰”向上长的声音。第十二天,蒜苗已经半尺多长了。这盘蒜苗,中间长得高,四周长得低,形态很好看。东风不欠,水到渠成。这应该是学生最开心、最难忘、体验最深的时候,学习也因此成了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生命确证。
提供“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研学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真实感受乐于表达。
文章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情感是丰富的。而社会是实践的大舞台,也是作文教学的乐园,孩子们整整一个学期都闭于教室里,活动于狭小的操场,一定程度上很难写出对社会生活有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的好作文。一学期中,适当开展两次左右社会研学活动,不但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而且能丰富阅历,从而能够写出探索生活真谛,把握时代脉搏的作文。比如:利用本地资源,这学期我组织全体同学到本市新建成的国际大巴扎步行街,进行“缤纷冬日,畅游巴扎”研学实践活动,逛一逛巴扎老店,尝一尝特色小吃,观一观优美的民族舞姿,瞧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听着街上传来的特色民族音乐,走在民俗文化街和美食街里,孩子们是轻松愉悦的。这不仅是一次寻味之旅,更是一次感受疆域情怀之旅。在随后的随笔中更是有感而发,轻松快乐地写出来自己的感受。在这样强大的精神动力下,这一篇游记完成得别有一番韵味。
体验是快乐的加速器,兴趣是快乐的起跑线,成功是快乐的保护伞。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留心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搜集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养和作文表达能力。我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