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凝
(上海市第五中学,上海 200000)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语言是核心中的核心,语文中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是由语言活动、语言作品体现的;语文中的文化应该是语言的文化,是由语言和言语所承载体现的;语文中的审美,也应该是语言的审美,是区别于音乐、美术、建筑的,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培育都绕不开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所以老师在课堂实践的探索中应该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难发现,学生阅读理解题做得多并不意味着在考试中一定能取得高分。同样,学生的阅读量也并非和阅读能力成正比。因此,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老师讲得过多,就怕不全面、不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轮到学生自己分析时能力薄弱;第二,老师教的形式比较单一,模式相对陈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第三,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老师只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几个学生的阅读效果,根本不知道大部分学生读懂了多少,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读书笔记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笔记”的内涵广泛,既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常见的读书笔记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后续还可以制作成知识卡片、思维导图、读书报告等。多元的方法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读书笔记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抽象的思考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圈画、文旁的批注和文后的评论等一一显现,杜绝了浮光掠影式的读,三心二意式的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专注度。同时,老师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考所得,并及时进行有效反馈,从而抓住具有共性的问题调整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长期以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的现状一直难以被突破,学生既少独特理解,更无阅读快感。读书笔记就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解读,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考的习惯。既可以去揣摩作者的思路,也可以去思考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可摘抄其中的名言佳句,更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有自己大胆的想象,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书笔记充分地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
1.学生通过读书笔记自主预习,提升自学能力
读书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新课进行预习能够提升自学的能力。比如提纲式的读书笔记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阅读小说时,学生可以在细读文本后完成人物简历,梳理故事情节形成大事年表,查找写作背景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随着阅读的推进,学生越记越多,在理清文本思路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从而可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时读书笔记进行指导性教学,可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的任务又是繁重的。如果能课前让学生运用读书笔记进行预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仅仅读一遍课文、查两个生词草草了事。老师可以事先翻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再次备课,课堂上就主要问题、难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鼓励孩子到讲台上对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心得分享,老师和同学共同进行点评分析,取长补短。同时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更多的角度进行理解感悟。这样的预习既节约了课堂时间,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批注是读书笔记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堂中的批注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
1.反思与整理
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读书笔记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作为归纳总结的工具,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无论是课文还是课外阅读的材料,无论是思路结构、好句摘录还是语句赏析,读完后都可以进行二次批注,因为一开始的读书笔记总是比较散乱的,这些散乱的知识就像没穿起来的珠子一样,穿珠子的过程就相当于反思,对之前的赏析进行进一步修整、对之前的质疑进行再一次推敲。通过学习以后,原本粗略的文章思路结构图可以重新细化、调整、补充;好句摘录可以优中选优,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对于语句的赏析肯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和升华。
2.互动与交流
学生学习的过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互动,学生会在互动中找到乐趣,养成互相借鉴与学习的习惯。阅读后就书中的一篇文章或是一个片段开展读书笔记交流会,会后汇编成一篇精华读书报告。一种是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组长负责随时记录下组员的精彩发言,推荐到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对小组同学的参与度与组长表现进行评价,以便激励各组同学踊跃参与,同时有选择性地参与各个小组的活动,并相应指导,同时要善于捕捉共性的难点或疑点,挖掘有较高价值的问题,为下阶段的点拨和点评做好准备。另一种是个体在班内展示,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精简指导与点评,以及适当的赞扬,来激励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阅读的层次会越来越高的,阅读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而学生的能力也在交流中逐步加强。
图文结合的梳理让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锦囊佳句的采撷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评论或质疑都是学生思考的成果,这些方法的尝试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说,学生阅读时,凡有所感处都可写进读书笔记,具体来说可以从题目、词语、句子、段落、标点等方面,也可批注人物形象、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学生将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另一方面,读书笔记把学生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为思想的一部分。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读书笔记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是由简单抄录到复杂思考不断进化的过程,这其中会产生各种疑问需要解决,于是就会有心得,有感悟,有评价。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在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著名教育学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让阅读更专注,更容易沉浸在书本之中,这样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除此以外,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具体的内容也是情有可原的。读书笔记可以辅助阅读,记录阅读中的发现,或是回忆过去读过的内容,把读书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读书笔记能让学生眼、心、手、脑齐用,一步步分析书中条理、尝试质疑解惑、学习评判书中内容,做到“读思一体”。因此,读书笔记思维可视化的特点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学生“走马观花”、容易分心的阅读习惯。
读书笔记提供了一种富有实效性的过程性评价。无论是单篇文本的阅读还是整本书的阅读都存在着难以评价的困境。而读书笔记思维的特点恰恰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原本教师很难确定学生是否明确知道每回故事的结构和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现在却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促读表”这种读书笔记,让学生将“知道的”转化成“画出来的”。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反复揣摩、提炼语言,这本身也是对学生归纳、表达能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