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晓奇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陕西 西安 710016)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而且这种趋势将继续发展。许多学校考虑到手机对学生的诸多消极影响,例如: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占用学生正常休息时间等,都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机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硬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怎样利用手机服务于实际教学当是一个重点解决的问题。
而就语文学科来说,怎样引导学生从手机“碎片化”阅读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应该是教师重点解决的课题。
“碎片化”阅读,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科技发展、社会环境变迁以及信息环境改变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读者使用各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iPad)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的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特点: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方式碎片化。
根据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对“碎片化”阅读的相关研究,可以将“碎片化”阅读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阅读时间碎片化
“碎片化”阅读不需要较为完整的时间进行阅读,而是利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阅读。例如,初中生常常会在课间十分钟或者用餐前后利用手机、电子书等移动终端进行文字阅读、图片欣赏以及视频观看等活动。
2.阅读内容碎片化
受时间制约读者自身将完整的阅读内容进行了无形的切分,导致阅读内容碎片化。例如:初中生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常常需要多个“课间十分钟”来完成阅读。
3.阅读方式碎片化
“碎片化”阅读除了具有获取信息的功能外,主要是为了追求心理愉悦和视觉快感,具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例如,初中生常常会选择那些标题新奇的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对那些不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则“一目十行”地阅读。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内容的大类选择上,初中生主要选择的是休闲娱乐类:幽默笑话、魔幻动漫、娱乐资讯、青春文学等内容占比最大,算命和星座、历史军事小说、时事政治新闻等方面的信息也有所涉猎。
通过对初中生阅读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第一,学生利用手机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第二,学生通过手机所摄取的信息面相对较广;第三,学生能够通过手机阅读了解当下发生的热点问题。
在明确初中生“碎片化”阅读的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理清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进而寻找两者之间的有效切合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借助手机“碎片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另外,“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新要求,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合理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践,最终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都沉迷于智能手机,例如:有将手机藏在课桌抽屉里阅读的,有课间打开微信“朋友圈”阅读的,有吃饭时间浏览网站阅读的,等等,再加上智能手机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对于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和家长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监控。那么要利用“碎片化”阅读,就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养成良好的手机阅读习惯。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阅读时间进行规定。原则上做到“三不看”,即上课不看手机、作业时不看手机、晚上睡前不看手机。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天手机阅读的时间。第二,对阅读内容进行推荐。一方面要推荐与教材内容学习相关的手机阅读内容,例如,通过阅读网站上的新闻信息熟悉和了解新闻知识;另一方面推荐给学生一些经典篇目或者语文学习网站供学生浏览阅读。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实行相应的评价措施,例如:以某一阅读主题为中心开展阅读报告会,就某一热点话题开展辩论会等。总之阅读内容的推荐应该与阅读结果的评价紧密相连。第三,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里的指导只是要培养学生对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的识别能力,通过列举一些正面的信息案例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正确的信息选择,而不是只看标题。
小小的智能手机背后连接着资源十分丰富的互联网,怎样把其中有用的信息资源利用在语文学习上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就中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而言,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合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优质语文课堂的构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查找资料,服务课堂。在进行一些文本的解读之前或者解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相关信息资料的查找,以此来服务于语文教学课堂。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手机阅读的需要,而且更发挥了手机阅读的优势。例如:在上《故乡》时,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手机查找关于鲁迅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进而理解文本。第二,巧用“鸡汤”,读写练习。在各种手机客户端中都会有大量的内容简短的“心灵鸡汤”式的小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并提出相关的阅读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写作练习,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给大家推荐一篇质量上乘的文章,让大家进行朗读和思考,并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练习。这样不仅为学生积累了素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第三,跨学科交流,增强语文活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阅读,以此来增强语文课程的活力。例如,在上《石壕吏》等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这样的语文课程的构建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合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避免为了用而用的现象以及组织混乱等问题。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的知识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最终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选取怎样的阅读内容,以怎样的方式选择,以及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在之前已经有所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就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而言,第一,应该采取“师生共同开发与生生共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面对不同的任务应该由教师选择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一方面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在进行资源拓展时,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生活化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手机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手机阅读的信息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就目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在进行资源开发时也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一目的进行,使拓展的教学资源真正应用于学生发展。
由于手机上的许多信息资源并非完全真实可靠,所以在进行资源拓展时一定要具备信息分辨能力,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拓展。
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中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需要我们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够正确面对这一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措施,保证语文教学效率,促进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