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01-09 13:10方丽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系心理

方丽芳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学务部,江苏 无锡 214081)

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提高其实效性和有效性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价值的关键。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课程教学与心理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4项重要内容[1]。健全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手段。但是,各高校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中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不够,持续性、系统性、规范性不强,表现为阶段性、随意性,甚至有些流于形式[2]。因此,研究并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各高校主要借助每年3月份和5月份的“3·20”(咱爱您)、“5·25”(我爱我)两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灵手语操比赛、心理征文比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影片赏析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活动集中在每年的3—5月,参与的学生约占10%。实践教育体系呈现参与面小、时间集中、主题单一的现状。

二、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填补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研究的空白。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或者对活动模式的探讨,缺乏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体系的角度开展研究,而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第二,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体系的实效性。研究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植入教育服务理念,注重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引导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更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所需要的心理技能的学习,切实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有助于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更为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自我恢复、自我适应的良好契机,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3]。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目标

构建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将紧紧围绕全体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从学生需求出发,紧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改变学生认知,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意志,调整学生行为,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育人功能。

第一,内容系统化。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体系,包含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恋爱处理、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各个方面,形成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实践教育体系。

第二,活动持续性。针对学生在各个阶段容易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科学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功能,并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阶段,确保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第三,参与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覆盖全体学生,从新生到毕业生。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应从全员参与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第四,区域全覆盖。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设计,应该走进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校园、班级、食堂、宿舍、企业、网络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涵盖全体学生,植入教育服务理念,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必须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目标,分析和引导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第二,可行性原则。在实施实践教育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应结合实践教育的主题、内容、形式,方便有序组织,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实践教育体系的实效性。第三,针对性原则。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差异性,也要把握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要、特长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围绕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方案[4]。

五、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的内容与实施方案

第一,植入教育服务理念,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对学生提供的众多服务中的一种,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载体和渠道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教育效果的评价也应以学生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同时,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又必须清醒意识到受教育者的需求可能存在不合理性,应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来选择,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形成以学生需要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研究取向,通过对人潜在的心理意识的正能量的激发,促使人的心理品质向着正向的、健康的、美好的和良性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人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品质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应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心理行为训练、团体辅导、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身心体验,运用情景小品、视频、情景剧等多种心理训练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积极情感的再体验。任何主题下的教育都应该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积极情感带来的愉悦心境,从而有信心、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培养一种积极有效的态度、体验和行为。

第二,打造高素质、多层次、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实践教育队伍,保障实践教育活动科学、顺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自身素质。高校应该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5]。同时,注重构建多层次的队伍,形成“专职心理教师、辅导员、二级学院心理信息部成员、班级心理信息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五级网络队伍,有效保障活动层层落实,避免流于形式或者局限在部分学生身上。这样既能提升活动的质量,又能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设计集系统化与持续性、教育性与引导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内容。首先,内容要有趣味性,也应有知识性,既来源于日常的大学生活,又带有知识普及性。其次,内容要有引导性和教育性,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设计专题集中型、知识普及型、技能训练型、文艺宣传型、趣味娱乐型的系统化实践教育内容,可以构建“四季育心”活动体系,秋季适应教育、冬季生命教育、春季互助教育、夏季成长教育,并细化为“一月一主题”活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较少,实践教学安排不规范,主观性、偶然性和随意性较强的问题。

第四,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新途径,拓宽学生自我保健和心理互助的渠道。高校在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新途径,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朋辈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积极交往、心理互助和有效辅导,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编制适合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手册,简单、科学、通俗易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从中吸取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知识。其次,结合当前大学生创造力强、积极活跃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类竞赛、比赛,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再次,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网络平台,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平台、多途径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和心理互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体系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构建和实施的目标应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扩展到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职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体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