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宣传标语修辞研究
——基于亚里斯多德修辞理论的分析

2020-01-09 12:54肖青青叶祥俊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标语口罩

肖青青,徐 梅,叶祥俊

(1.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2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指2019 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进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上下进入全民“战疫”状态。疫情阻击,重在防控。为了打赢这场抗疫“战争”,各地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抗疫宣传”,例如横幅、公告、短信、网络、视频等,产生了数量众多、效果卓著的标语。本研究拟借助亚里士多德修辞劝说理论,从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三个方面对抗疫宣传标语进行研究,分析其修辞特色与劝说效果。

一、亚里士多德劝说修辞理论

西方关于修辞的定义比中国传统更为丰富。传统上,中国文学界视修辞为一种语言“美化”的手段,无论是“修辞”还是“修辞学”,《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核心均为:“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1]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不少学者也开始借助西方修辞学的理论成果对广义上的修辞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说服艺术”(art of persuasion),“良 言 学”(science of speaking well),还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the practice of influencing thought,feelings,attitude and behavior through symbolic means),修辞学在“非暴力手段处理冲突、协调行为、更新观念、发展文明”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2]

西方“新修辞学”关注几乎所有的人类交际活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和古今结合的产物。[3]但在分析具体言语实践活动,尤其是语言简洁却作用强大的宣传标语时,注重修辞实践、关注具体演说和辞格的古典修辞学(以亚里士多德理论为代表)依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实质上看,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修辞学家仅是对亚氏原来的理论进行加工、提炼,或时有修正或扩充而已,即使在修辞学理论纷繁众多且许多理论大相径庭的当代美国,亚里士多德传统也依旧存在着。[4]4Corbert 也认为,现代西方修辞学仍然保留着两千多年的传统,本质上是亚里士多德的精神延续。[5]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学术影响力。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伟人,亚里士多德几乎对科学的每个领域都有所贡献,在修辞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但在许多领域都与导师有诸多分歧。出于对修辞性劝说语言超乎寻常的谨慎,柏拉图对待修辞的态度总体上是怀疑的,认为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6]柏拉图的修辞观有夸大和理想化色彩,但他对修辞领域有巨大贡献,他的关于修辞的论述引发并形成了以“技巧”“受众”“信息”为关注核心的修辞学研究传统。[7]亚氏在吸收柏拉图修辞理论的同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系统性地发展和完善了西方修辞理论。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视修辞过程为演讲的辩证法,辩证法与修辞好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修辞是社会实践的智慧。[4]在翻译《亚里士多德修辞学》(Aristotle on Rhetoric:A Theory of Civic Discourse)一书时,Kennedy评价道,亚里士多德可能第一个明确指出修辞是一种无关道德色彩的沟通艺术。[8]修辞学的地位和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得到了重新定义和发挥。尽管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劝说的三种方式论述上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因为在论述诉诸情感(pathos)和诉诸人格(ethos)时,上下文在行文上“不尽吻合,似乎是随便加进去的”[2],但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的作用依旧强大,影响非常深远。Meyer 认为,亚里士多德发展了修辞学中柏拉图没有深入探索的理性(logos),从而创建出“西方第一个真正的修辞学理论”[9]。

生活之中处处充满“劝说”(leery of persuasion),人们既想说服别人,同时又非常留心以免被别人说服,许多(也可能是“所有”)人际交流活动都有劝说的影子,人们甚至自己都在劝说自己(we even persude ourselves)。[6]修辞动作中,劝说行为的目标是为了建立认同,这需要付出巨大甚至艰辛的努力。修辞研究中有三个核心要素,即演讲者、受众、演说(言语)。亚里士多德把劝说分为三种模式,分别对应上述三个核心要素:演说者的道德品格(the first depends upon t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 speaker)、受众心境(the second upon putting the hearer into a certain frame of mind)、演说本身有所证明或似有所证(the third upon the speech itself,in so far as it proves or seems to prove),也即亚里士多德著名的人格(ethos)、情感(pathos)和理性(logos)三诉诸模式。[10]

二、抗疫宣传标语的修辞分析

亚里士多德修辞劝说理论的中心要素是演讲者、受众和演说(言语)本身。此次抗疫期间,宣传标语发出者(即演讲者)主要是代表官方的党政机关下属机构、事业单位、社区等基层组织和民间团体,直接操作人是政府公务人员,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以及配合相关工作的志愿者、安保人员等,例如邓州市委宣传部(没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人多的地方,不去凑热闹……)、重庆市电视艺术协会副会长(渝北人,不乱窜,冠状病毒在作怪;不拜年,不聚会,红白喜事全辞退;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要出门,戴口罩,人人健康最重要;武汉归,请报备,隐瞒疫情是犯罪……)、阿根廷超级联赛河床队(加油中国 加油武汉)。标语的主要受众则是人民群众。标语内容(即演说)是疫情防护、防控等。本文将从实际使用中的标语着手,从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三个角度对抗疫宣传标语的修辞效果进行研究。

(一)诉诸人格

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劝说理论中,人格起支配性作用。诉诸人格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演讲者本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演说中借助修辞塑造的可信品质。

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响应,及时、果断地采取多项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其中,撰写、发布、制作或张贴“硬核”抗疫宣传标语是极其重要且效果显著的措施之一。为何抗疫宣传标语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劝说理论中的人格诉诸角度看,标语发出者(即各级党委和政府,或代表官方的组织、机构或个体)的人格魅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直是积极、正义的,始终是人民百姓可依赖的对象和坚实的后盾。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疫情暴发后,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日夜不休地保证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无数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分秒必争地与死神赛跑,全力抢救患者;千千万万党员和政务工作者奋勇争先,在各自岗位上无私奉献……关键时刻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精神,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了更深的信任。正是基于这种信任,党和政府对各项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得到增强。“硬核”标语能发挥强大的作用,是因为老百姓知道党和政府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让人民失望。由于对发出宣传标语的党和政府代言人的发自内心的信任与依赖,抗疫期间的宣传标语深受人民群众的称赞与支持,感召力极强。

抗疫期间的各种宣传标语自身也无时不在塑造着演说者(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及其代言人)的可信品质。例如:

(1)同志们,听我说,冠状病毒十分恶;要出门,戴口罩,不要出来凑热闹;勤通风,勤洗手,免得病毒跟到走;不出门,不添乱,共同打赢防役战……[11]

疫情期间,重庆渝北兴隆镇综合专干陈庆兵坚守一线,每天在所属辖区进行防疫宣传。这段宣传标语中,开头的“同志们”三个字把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联系在了一起。陈庆兵把所有人当成“同志”,表现出中国政府在疫情面前不分彼此的态度与担当。无论新冠肺炎多可怕,党和政府始终与人民群众坚守在一起,共同应对。同时,此段标语还把病毒的严重程度、如何保护自我等信息融于其中,既告知重要性,又点明如何做;既体贴,又温暖。正是像这样无数简短但温情满满、真情盈溢的防疫口号,通过横幅、告示、基层干部(喊话、录音播放)、短信、视频等方式传递到千家万户,不断刺激着受众的视觉与听觉神经,让无数群众既感觉到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温情与爱护,又强化了认识,提高了认同感,了解和学习了科学的抗疫知识,而不至于恐慌,不至于应对失策。抗击疫情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快速反应,勇于担当,彰显出强大的社会公信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一方面,行使话语权,构建话语内涵,打造话语内核,保证抗疫宣传标语质量;另一方面构建了优秀的代言人形象,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等敢为人先、奋勇在前,筑起了疫情阻击的长城。演说者的良好道德品质加上演说本身塑造的可信品质,使得抗疫期间的“硬核”宣传标语说服力强,受众接受度高,作用显著。

(二)诉诸情感

诉诸情感主要指演说中通过非理性的方式引起态度、观点、感情的变化,从而获得受众认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非常时刻往往情感占上风。[12]借助内涵丰富的具体词汇、富有韵律的语言可以激发或引起同情、欲望、愤怒、仇恨、希望等情感,从而实现特定的修辞目的。例如:

(2)配合政府抗瘟神,大家最好不出门[13]

在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每个人都把战胜病毒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与任务。例(2)是发布于重庆荣昌的标语,使用了“瘟神”这一极具贬义的消极词汇,把大家对新冠病毒的仇恨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能有效地让老百姓获悉病毒的可怕与危害,从而进行积极和有效的自我防护。又如:

(3)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躲在家总比躺ICU 强[14]

这是港口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悬挂的标语,将佩戴口罩和宅居家舍的好处直白地描述出来,进行鲜明对比,很好地抓住了受众趋利避害的心理,宣传效果十足。

又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新闻中标语:

(4)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15]

这条标语使用了充满韵律的语言,读过便很难忘却,同时针对老年群体疫情信息接收途径不足、观念转变较慢等特征,该标语用朴实无华但朗朗上口的语言传达出佩戴口罩的作用。尽管其修辞方式和色彩可能存在争议,比如“呼吸机”这样的字眼容易让人们感到抗拒和排斥,但这看似简单和无情的文字背后却饱含着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担忧与关心,其修辞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圆满达成。又如:

(5)不戴口罩,颜值再高也白费[16]

这是延寿县发布的针对中青群体的“硬核”防疫宣传语,借助了讽刺手法,将不佩戴口罩可能引发的可怕后果直白呈现,修辞效果明显。再如:

(6)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17]

例(6)是《浙江日报》刊发的新闻中出现的,是对2019 年贺岁大片《流浪地球》经典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仿写,朗朗上口且幽默风趣,可以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佩戴口罩这一行为的认可与赞同。

病毒无情人有情。纵使病毒再可怕,防疫形势再严峻,我们的社会也不能失去温情。冰冷生硬的行政命令往往难以得到群众的接受与认同,而借助修辞中的情感诉诸手段,能在语言中传递出关注与关心受众,切实为人民核心利益着想等思想,进而使受众的心境发生改变,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修辞目标,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起初,人们对待新型冠状病毒缺乏认识,对其传染性、致病率、致死率没有什么概念,病毒在中国迅速传播时,广大群众中开始产生群体性恐慌,谈“疫”色变,并出现了短暂的非理性商品抢购事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社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抗疫宣传,制作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并通过短信、微信公共平台、抖音、微博、移动宣传车载广播、移动音箱和“村村响”大喇叭等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的形式把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关爱、正确的防疫措施等传递给了亿万人民,从而使受众对疫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从随处可见的各类标语中,受众开始学习到了正确防护知识,了解了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既能谨慎小心进行自我防护,还能配合各项防疫措施,又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三)诉诸理性

修辞目标的达成,除了“动之以情”外,还要晓之以理,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实现劝说目的。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就是陈述客观现象,以事实进行论证。抗疫宣传需要向公众传递的最大事实就是:病毒可怕,但同时也可预防。讲道理则指从逻辑上对事实的正确与否进行解释与说明。为了阻击疫情,公众需要学习有效的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的应对和治疗方法。理性诉诸的达成,宣传标语需要既描述客观事实,也要进行逻辑论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例如:

(7)老实在家防感染,丈母娘来了也不见[18]

(8)乡亲们呀,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不是你杀死病毒就是病毒杀死你……[19]

(9)新冠肺炎不可怕,就怕人们不听话[20]

(10)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21]

正确认识病毒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前提和关键。如何让群众认识到病毒的危害非常重要。例(7)由钦州市编发,这条宣传标语,把在中国极具热度的“丈母娘”搬了出来。在婚姻大事或家庭生活中,丈母娘非常有话语权,如果无法让丈母娘满意,则很多事很可能无法完成。为了防止感染上新冠肺炎,竟然连丈母娘都不应该接见,足见此次病毒的危险程度。例(8)来自铜仁市万山区,这条宣传标语用带有乡土气息的方言向人们传递病毒的危害,将防护病毒比喻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除了让人们知道病毒的严重危害,知道病毒可控可防也同等重要。正如例(9)(10)云南楚雄和重庆乡镇编制的标语所言,只要人们不恐

慌,关注权威报道,不信谣也不传谣,新冠肺炎根本就不足为惧。病毒再可怕,也敌不过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齐心抗疫的决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产生疑似病症如何应对也是宣传标语的任务之一。通过理性诉诸,将疫情防护和应对知识简单但富有逻辑地呈现出来,容易在公众中建立认同,让人们既了解和学习到防护知识,又能够接受并赞同应对措施的作用与重要性。

(11)不串门、不赶场,勤洗手、多通风![21]

(12)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18]

(13)防疫情,别添乱;待在家,不乱窜。勤洗手,要认真;三十秒,活水冲。好空气,常开窗;戴口罩,把毒挡。遇不适,上医堂;若发热,快就诊。对医生,不隐瞒;放轻松,遵医嘱。疑似病,不要慌;早隔离,留察看。你我他,齐防护;好心情,才能赢。[22]

例(11)强调的是,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但只要切断了传播途径,阻断病毒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再可怕的病毒也能被我们彻底战胜。例(12)钦州市编发的宣传横幅中,将疫情期间四处串门这个“因”与感染新冠肺炎的“果”联系了起来,看似“土味”浓浓的标语,却表达着性命攸关的事实,让群众在风趣幽默间了解了防疫的重要性,同时将居家(不到处串门)的作用表述了出来。疫情防护的关键就是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只要大家都耐心在家隔离,必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例(13)石阡县宣传部发布的短信防疫三字经,把几乎所有可靠的防护方式都提炼了出来,多居家、勤洗手、常开窗、戴口罩。针对如何处理身体不适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及时就医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如若发现有疑似病例则应尽快隔离并进行观察。这条宣传语中,既把详细科学的防护措施陈列出来,又使用了《百家姓》《三字经》的三字格形式来行文,节奏鲜明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宝贵的科学防疫知识。

三、结语

亚氏的修辞理论影响深远。著名修辞史学家Kennedy 认为,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的影响可能是最为深远的,而且在许多公共和私人话语领域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5]84亚氏劝说理论的核心是诉诸人格、感性和理性,实际修辞动作中这三者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本文尝试借助亚里士多德修辞劝说理论对宣传标语进行研究,旨在对抗疫期间的“硬核”标语的修辞作用进行探讨。

2019 年冬天,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地迅速展开防疫宣传,各类“硬核”标语层出叠见,全国人民从容应对,主动居家实施自我隔离,有效地减缓了病毒传播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华网搜集的186 条标语中,几乎不存在理性诉诸缺失的标语。这说明,抗疫期间的宣传标语,无论是否“硬核”都没有出现语言逻辑错误,这说明标语制作者语言能力过硬,反映出我国政务工作者总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当然,在此期间的部分标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标语未标明制作者或制作单位,这可能导致人格诉诸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有的标语过于“硬核”,能够突显理性逻辑但可能使得情感诉诸无法实现。公共宣传不仅要关注语言表达是否正确,还要重视修辞的运用。需要培养和加强政务工作人员的修辞意识,提升说服和建立认同的能力,让公众更好地认识我们党和政府,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习和运用相关政策。

语言鲜活在民间,语言生命力在生活中、在社会面上。此次抗疫过程中,还出现不少由民间团体制作的标语,内容活泼,形式多样,也产生一定影响力,但有的标语戏谑味道过浓,不易于建立认同,如“三亲六戚不消克串门,请客聚会赶紧推后点,人多挤处少克乱精神……”“今天野味吃得饱,明天病床要躺好”等等。总体来说,由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发出的宣传标语逻辑严谨、内容可靠,充满了正能量,易引起共鸣。如:“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辱使命、全力防控”“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可见,在制定标语时能从受众的利益出发,诉诸人格、感性和理性,就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标语口罩
标语变变变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雾霾口罩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最牛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