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嬗变的新特点及其对策研究

2020-01-09 12:54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国人中华民族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影响国人认知的社会思潮之一,渗透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发展历程之中。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全盘西化的态度而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企图混淆社会公众的认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新中国建设系列成果。而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亦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结合时代发展的复杂性衍生出许多新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各种外化形式以达到侵蚀社会公众思想为目的,遮蔽了国民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认知,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历史虚无主义嬗变的新特点进行学理研究,便于从根源上遏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加速其错误思想的破产。

一、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嬗变的历史主体脉络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衍生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历史虚无主义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影响着社会公众的认知。究其本质,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作为立论基础否认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片面裁剪历史、揉捏历史、编撰历史等手段迎合此类思潮的“卖点”,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其编纂改写过的历史,达到腐化人们思想的目的。因此,梳理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更为深入地了解与评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嬗变主要渗透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之中。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历史虚无主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借助于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以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和以“西”为师为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陈序金等人全盘否定与批判中华传统文化,全面肯定与赞扬西方思想,以期以“全盘西化”式的思想解放运动挽救中国命运。这种批判与否定就现实意义而言,促进了启蒙国智、解放思想,增进了国人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意识。但这种半截子式的批判,就为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萌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深入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陈序金等人缺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优质养分,一味主张全盘西化式的学习与借鉴西方社会政治文化思想,而未曾思量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均有独特的社会历史渊源与文化根基。因而,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初演化形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否定革命与混淆社会性质

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演化主要表现为否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企图混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以麻痹国人思想。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虚无主义者以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争论为契机,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侵蚀力有所加深。以戴季陶、陶希圣等为主要代表的学者反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排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这一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混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在社会上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给当时社会公众对于社会性质的正确认知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而后,以毛泽东、张闻天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种夹杂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了批驳。毛泽东明确指出:“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1]以此科学界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给予企图故意遮蔽社会性质以混淆视听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力一击。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否定与抹黑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团结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国情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为中国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以为然,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爱国精神视为充斥着民族自负心理的民粹主义,将社会主义所彰显的集体主义视为遏制人性发展的枷锁,甚至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所取得的社会主义事业成果视为虚无的“乌托邦”,将社会主义改造视为无物。如学者所言,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2]。历史虚无主义者肆意否定与抹黑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刻意编造虚假事件与捏造史实,丑化新中国建设中党的光辉形象,以营造消极负面的社会情绪,企图消解国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迫使国人丧失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达到动摇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

(四)改革开放初期:借助全球化浪潮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借助全球化发展浪潮,以隐蔽、复杂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主要以“告别革命论”“历史终结论”等观念影响国人认知。如我国学者所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更加错综复杂,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并存”[3]。伴随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幻化其实质,而将其主张隐射于学术观点、文学作品、艺术展演等社会生活之中,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更具隐蔽性。历史虚无主义以“告别革命”的样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学术化”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更具魅惑性、神秘化。历史虚无主义者强调社会改良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有效路径,主张社会改良的优越性。在他们看来,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诸如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等暴力革命只会破坏社会结构,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兜售这些“新理论”以完成意识形态灌输的目的,侵蚀甄别力不足的社会公众。

(五)新世纪以来:剪裁与歪解历史以侵蚀公众认知

新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主要通过剪裁与歪曲历史,以“还原历史”为噱头否认中国历史和诋毁英雄形象,侵蚀社会公众的思想认知。当前社会中涌现出一批与党史、国史等历史史实格格不入的诸如“抗日神剧”等影视作品,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于影视作品以影响公众认知的重要体现。这些作品以曲意歪解与剪裁历史等方式引导社会民众消费民族抗战史,影响社会公众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认知,以此消解公众崇敬民族抗战史的独特情感。此外,社会上出现打着“还原历史真相”旗帜,歪曲与污蔑民族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等民族英雄皆是其口诛笔伐的对象。“站在非历史的抽象人性论和道德主义立场,充满义愤地指责和批评历史人物,妄议历史事件。”[4]以剪裁与歪解历史史实、诋毁英雄形象为外在表征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具体演化。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及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演化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历史虚无主义起初只是一种纯粹的社会思潮,而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以其隐蔽性、复杂性渗透于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使得鉴别历史虚无主义愈加困难。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历史虚无主义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极易侵蚀社会公众的正确认知,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以辨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及危害。

(一)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于全球化浪潮,对难以甄别其危害的中国公民而言极易滋生崇洋媚外的社会心理与思想倾向,致使“西方优越论”“西方民主论”等形形色色的论断在社会生活中此起彼伏。就其渗透路径而言,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以达成其目的:一是否定和批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击垮国人内心的文化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借助圣诞节、复活节等各类外国节日以冲淡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民族意识与价值认同感。同时,近年来韩国明星与影视剧等韩流涌入,使中国社会掀起一股“韩潮”,削弱与淡化着国人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大放厥词宣扬西方文化潮流与前卫,诋毁传统文化保守与落后,以影响社会公众产生崇洋媚外的社会心理,击垮社会公众内心的文化自信。二是以击垮国人文化自信基底为前提,企图重新架构国人文化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旨在击垮国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而且企图对国人的价值观念进行重新架构,以彻底瓦解国人的文化根基与民族精魂,构建渗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西式价值取向。基于构建西式价值建制的意图,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鼓吹西方国家的“宪政民主”“自由、民主、人权”等西式普世价值,以弱化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二)消解红色文化以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与文化自信为基石,以消解革命文化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为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借助于“澄清历史”“还原历史”等方式企图歪曲历史史实,消解中国革命历史及其红色文化,试图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虚构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抗战史,以质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通过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裁剪的历史史实,不难发现,其歪曲与肢解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往往都是中国革命、建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与英雄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为炒作噱头,借助当前舆论媒介传播的多样性,以图引起人心浮乱致使社会动荡,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侵蚀性与负面性在现代社会以隐蔽方式迅速扩增。由此,难以甄别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危害的社会公民极易深陷其编织的密网中,质疑中国革命与历史英雄的真实性,而达到历史虚无主义别有用心的意图。

再者,历史虚无主义也借助“学术交流”“历史揭秘”“还原历史”等混淆视听的方式以消解红色文化,抹黑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光辉形象。特别是在近年来社会上流传一种所谓“抗战真相”的“历史史实”,认为国民党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发挥更大。其基本依据认为国民党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直接正面直迎敌军,发挥抗日主战场作用。不可否认,国民党在全面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许多战士英勇牺牲。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在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坚强堡垒作用。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通过论坛、网络等新兴媒介平台,传播篡改历史史实的错误信息,企图漂淡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鲜明的红色底蕴,以实现历史虚无主义者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的,最终瓦解国人的道路自信。

(三)篡改历史史实以削弱民族精神

历史虚无主义就其本质及意图而言,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通过主观臆造随意揉捏与编纂历史,以孤立的方式看待历史事件,以片面的方式评析历史人物,削弱国人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的现实生活中,通过各类网络媒介涌现出的“精日分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度感染者,是历史虚无主义与新的时代背景与复杂社会环境相融合的产物。“精日分子”视中华民族为劣等民族,认为劣根性是中华民族难以根除的本质特性,盲目崇尚与认同日本(这里所指的日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国家,而是具有浓烈殖民掠夺色彩的日本军国主义),这就是“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精日分子”标榜日本侵华史为中华民族进步史,将日军残酷侵华的历史史实美化为日本帝国主义援助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鼓吹“侵略有功”论。而在信息媒体技术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网络媒体传播的实效性与跨地域性成为“精日分子”利用的主要手段,亦是其滋生历史虚无主义的土壤。QQ、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社交网络平台有时成为“精日分子”辱骂民族国人与倾泻错误民族情绪的工具。“洁洁良”事件爆发,作为祖国培养的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竟然公开在网络平台上辱骂国人,一系列的行为举止令人嘘唏不已,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其影响的外化。通过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精日分子”丑化中国形象、篡改历史史实等做法,其目的就是削弱中华民族精神,妄图消散指引中华民族前进奋斗的精神动力。

三、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应对之策

新形势与全球化浪潮进程下,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具隐蔽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消蚀人们固有的正确认知。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歪曲历史史实以臆造与曲解历史,以腐化社会公民思想和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历史、腐化社会公民思想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举措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危害,还社会以海晏河清。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坚定理论自信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5]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检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回顾历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始终肩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并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的总结,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坚定理论自信是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守正初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理论自信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与人民性”[6]。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危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是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客观评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才能使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唯心史观为根基的历史观原形毕露;通过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筑牢社会公民的意识形态堤坝,以坚定国人的理论自信。

(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筑牢民族精魂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 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7]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辩证思维对待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既要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又要摒弃传统文化中所遗留的糟粕,若全盘肯定传统文化则极易陷入文化复古主义的深渊,而全盘否定则极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8]。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脉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现实需要。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路径。只有积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心、筑牢民族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在公民层面上,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彰显着在时代发展进步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魂与精神涵养。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摒弃民族历史的险恶意图,只有正视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才能有效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民族历史的思想倾向,筑牢国人的民族精魂。

(三)完善制度保障以培育公民责任担当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9]“先入为主”的教育引导与宣传工作能够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一方面,通过教育引导社会公众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面目,增强社会公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甄别力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宣传正面典型先进事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0],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学习党史国史及先进模范事迹,增加社会公众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责任感。以春风化雨滋润公众内心,提升公众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民责任与使命担当。

完善制度保障以培育公民责任担当是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制度路径。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以对夹杂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进行监督、管理。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是震慑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利剑,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下,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为现实要求,通过法律手段惩治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及时清除有关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行与话语,为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宣传、教育及法律等多渠道保障形成合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历史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从根源上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危害。

四、结语

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在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之中,不同阶段的思想外化有时不尽相同,但追根溯源,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世界观基底,以歪曲与臆造史实为主要手段,旨在危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与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国际形势下,历史虚无主义正借助全球化浪潮以更为隐蔽的方式侵蚀着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探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及危害,就能使我们正确对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只要我们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规律,在中国大地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就会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暗流涌动的可能,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国人中华民族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警惕手足口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