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芸秋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通过对部编版童话课堂教学的观察,我发现在童话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童话文体教学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童话文体知识的教学,在童话教学中,学生只要会阅读会写作就可以了,把童话当作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去教授。童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如果缺乏多童话文体的教学,学生自然不能真正了解童话。
2.道德说教过重
童话因其内容充满奇特幻想应该给儿童带来无数的精神愉悦和快乐,他们会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用自己所有的情绪去体验童话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教科书中的童话往往主题先行,比如《寒号鸟》中通过寒号鸟告诫孩子不能懒惰,《小猴子下山》中通过小猴子告诫孩子不能三心二意,这些原先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在编者的笔下变成了向学生灌输道德教育的工具。
参阅网上的课堂实录以及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发现,童话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表演法、朗读法等,但是在教学中常常流于形式或者被滥用、误用,原因有以下两个:
1.教师对童话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指导教学的关键,如果不知道童话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就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甚至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功能不熟悉。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特定的使用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童话教学中使用表演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情境之中,而不是为了热闹课堂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滥用或者误用教学方法只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小学教师童话理论素养的欠缺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1.对童话理论的指导意义认识欠缺
许多教师认为童话是“简单的”,是不用学就会的,不需要学习相关理论也能将童话教好,压根不需要专门地去学习童话理论,忽视童话理论的指导意义。
2.身边没有可读的童话理论书籍
学校发给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很多,也会有相应的培训,但是,专门的童话教学理论书籍却少之又少,教师自身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很多教师对童话理论接触的很少甚至于没有接触。
3.缺少精力和时间阅读童话理论书籍
小学教师除了日常的教书授课之外,学校还有很多烦琐的事情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
童话是一种幻想、夸张,非现实的文体,在童话里,动植物会说话,不同的人物会有各种超出现实的特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文体教学,童话文体知识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一部分。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在学习《鹬蚌相争》这篇课文时,河蚌夹住了鹬鸟的嘴,它们互相挖苦,互不相让,在学习到这里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既然鹬鸟的嘴已经被河蚌夹住了,它们怎么可能还进行对话呢?很显然,学生对于童话文体的特征缺乏认识,如果他知道童话内容是“幻想的”“夸张的”,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对童话文体知识的缺乏必然将影响他对童话的学习。
童话文体知识教学还应当用于辅导语文教学,由于童话自身的特点,童话常用的文体知识对童话阅读教学、童话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学生知道什么是童话,童话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童话与他们平时接触的文体有哪些不一样,当学生能了解不同的文体知识时,自然会在阅读写作的学习上有所帮助,这些童话文体知识应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童话不应当成为道德说教的传声筒,童话教学要凸显出童话自身的特质。童话充满了幻想和趣味,如果给它穿上道德的外衣,这对童话教学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比如在学习《小猴下山》这篇童话时,小猴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这种丢三落四、看见什么就想要什么的样子就像生活中的小孩子,学生在看到这样的一个形象时会有共鸣感,觉得既有趣又可爱,但是这样的小猴子却被当作反面教材来加以指责,告诫学生不能三心二意。再比如《寒号鸟》《狐狸分奶酪》等童话课文都借助童话中一些动物形象来训诫学生。童话讲述的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故事,道德说教不应该成为童话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弱化道德说教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幽默有趣又具有美好情感的事物, 将童话的趣味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故事背后的道理学生在体味到童话的乐趣之后自然会懂得,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稍加引导即可。
童话是写给儿童的故事,使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去描述儿童能够理解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童话才会成为儿童最喜欢的文学体裁。课本中的童话除了具有童话的特点,还有向学生传递社会知识、掌握技能的任务。如何在保持童话趣味性、故事性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社会科学知识,用一种儿童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些原先比较生硬枯燥的知识,科普童话应运而生,比如《我是什么》这篇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变成了“云”,还能变什么?(指名读)
2.指名说。(雨、雹子、雪)
3.师:我们现在变成了“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师:原来我们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板书:落)
4.师:我们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我们多会变啊!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三段,想想我们是怎样生活的?
2.师读第三段。
3.师:谁来说?(指名说)
生1:我看到自己在池子里安安静静地睡觉。
生2:我看到我在小溪里散步。我在小溪里慢慢走,因为小溪里的水流得很慢。
生3:我看到我在江河里和其他的水在比赛跑步呢!因为江河里的水流得非常的急,非常的快。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水的不同形态,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小学生在学习这些童话的时候,被故事情节吸引同时又学习了科学知识。不仅仅是科普童话,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时候,要在强调童话故事性的同时,借助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童话教学中最常用的就是表演法,但是表演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学,它的使用应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带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之中;再如小组合作法的使用,应该是在遇到困难的单人难以解决的童话问题时,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分析情节,体验情感的情况下才使用,而不是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如果合作讨论的问题没有挑战性或者教师没有明确讨论的目的,这样的小组合作只会浪费时间。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当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方面
童话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朗读法、表演法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中年级学生已经不太适用表演法,可以减少这一方法的使用,朗读法、讨论法可以一直被采用,同时中年级默读法也应该有所呈现。高年级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究法适合高年级的童话教学。
2.教学内容方面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应该根据童话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培养童话想象力适合使用感悟法,培养童话阅读能力适合使用讨论法、默读法、自主探究法,童话口语、作文教学则适用引导法、对话法等教学方法。
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中需要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身心需求,以图画、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对童话的理解和分析。比如在学习《小毛虫》这篇童话时,对于“九牛二虎之力”“生机勃勃”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可以童话图片展示以及视频的播放让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再结合教师对词语的解析,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文字能带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过多的图画、音频有时候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反而不利于童话教学。因此对于多媒体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课文选择,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童话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上的一段时间是不够的,要将童话教学延伸到课外。要想通过课外的时间来促进学生的童话学习,主要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1.扩大阅读
教材中的童话只是一小部分,课外的童话才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班级中可以设置图书角,放置一些童话书籍,安排每天半小时的童话阅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阅读书籍,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彼得·潘》《小王子》等充满想象力的童话。
2.开展活动
如果将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课外童话教学的效率势必不高,建议学校可以专门组织课外童话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课外童话的学习,还可以举行一些童话故事大赛、童话书阅读大赛等活动,学生乐于参加,又能从中感受到童话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