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服务机构个案研究:藏品来源、职能定位、发展路径*

2020-01-09 10:31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学馆馆藏职能

姚 明

(中国现代文学馆 北京 100049)

1 引言

1981年2月14日,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1]和《创作回忆录·后记》[2]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倡议于198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85年1月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宣告成立,同年3月26日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亲自主持,胡乔木、王蒙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知名作家出席了开馆典礼。2000年5月23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8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呈现出多元化的职能属性,在我国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独树一帜,是典型的集合文学研究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

2 馆藏文献的来源

2.1 征集与捐赠

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之初,就开始与海内外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和家属,以及文学评论家、研究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征集和接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各种文物文献资料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关的各种史料。经过30多年的征集与作家家属的主动捐赠,目前已经拥有各类藏品70余万件,其中书籍50万册、杂志2 100多种、手稿3万件、文物4 000余件,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目前已建立的有巴金文库、冰心文库等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库,共81座。之后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承办、协办过多次文学活动,不乏图书的研讨会与发布会等,很多情况下活动主办者与参与者都会将相应的图书复本向中国现代文学馆进行捐赠,如莫言《苍蝇门》手稿等。这些征集与捐赠的资料构成文学馆馆藏的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馆无论从馆舍面积还是从藏品数量种类上讲,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文学博物馆。

2.2 购买与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在物质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的1980年代,从建立之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费都非常紧张,历任馆领导艰难维持。

建立图书大库后,通过购买采购,逐步丰富馆藏。图书大库的图书之前大都来自零散捐赠,主要是1949年之后的图书,随着零散捐赠的减少与新的出版物的不断增加,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时俱进争取了相应的资金,有选择地采购最新出版的重要文学出版物来填充馆藏,满足读者的阅读与研究需求。

中国现代文学馆本身作为研究中心,也组织撰写出版了很多文献,一经出版,便及时将复本纳入馆藏。又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每一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出后,都会及时纳入中国现代文学馆期刊库馆藏。又如《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目卷”“信函卷”“手稿卷”“书画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的发掘、整理、研究与出版”课题资助出版的系列丛书等,都是在出版后被纳入馆藏。

3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职能分析

3.1 以“文学”为核心的文学馆(文学研究中心)职能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顾名思义是因为文学的渊源才得以建立,可以说离开了文学,文学馆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机构设置与业务开展视角来讲,文学研究中心职能主要由研究部、保管阅览部、编辑联络部来承担。目前,除了国家级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之外,河北文学馆、海南现代文学馆、正在着手建立的广州文学馆、浙江文学馆[3],地方各级作家故居、纪念馆等都相继建立,形成独特的体系,认为可以将“文学研究中心职能”称为“文学馆职能”[4]。

3.1.1 作为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文献保存中心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资料主要保存在保管阅览部设立的各个“库房”之中,可以说收藏的都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最为精华、最为珍贵的资料,其中较为有特色的主要有以手稿为代表的非出版物,作家签名题款批注的图书资料、毛边本图书以及非常著名的唐弢藏书[5]。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大量的“未公开出版的文献”和“内部资料”,这些也被学界称为“灰色文献”,即作为非公开出版而又受到发行限制的文献[6]。从文献文字情况区分,可以简单划分为手写的文献和印刷的文献。其中手写的文献主要是指手稿,印刷的文献主要是一些内部印刷装订成册供内部流行传阅的材料,如会议手册,报告、谱牒,布告、海报等。这些灰色文献具有稀缺性的文献价值,如《四世同堂》手稿,存世者也是独此一件;史料性的历史价值,如巴金与部分年轻人的谈话笔记;多样性的数据价值,如部分作家对某件事情的持续性的日记记录;多维度的社会价值,如某位作家将几乎一生的船票账单都精心保存了起来;独特性的学术价值,如《北平笺谱》上的鲁迅签名笔记等[7];收藏性的经济价值,如齐白石的诸多画作等[8]。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阅览部的“灰色文献”中,公私收藏留存于世的灰色文献不计其数并在不断增加,正在加大对灰色文献的采访、整理、保护、研究和共享,灰色文献蕴含的数据信息散发出知识和生命的光芒,成为填补文学史空白的重要资料来源。

馆藏文献中,有大量签名本图书,如保管阅览部作家文库中的“巴金文库”,共藏书8 000余册,出版时间最早的为1909年,最晚的为1993年,其中有2 000余册是签名本。这些签名本数量多、类型全,几乎涵盖了签名本的各种样式,包括出版签赠本、他人签赠本、限量签名本、备忘签名本,是进行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对作者及其作品进行研究考证,具有很高的档案研究价值[9]。

馆藏文献中有大量的“毛边本”图书。毛边书是书籍印刷装订后不经最后一道裁切工序,书页呈参差不齐的折叠原状,读时需要将书一页一页裁开的一种版本形式。其书口看起来毛茸茸的,称为“毛边书”,称未切本、毛装本或毛边本[10]。在作家文库中特别是“唐弢文库”中,有大量的毛边本图书,种类繁多,样式多样,为研究民国出版书页提供了良好的史料基础。

唐弢文库在文学馆馆藏的作家文库中独树一帜,单独占用一个房间保存。在鲁迅众多弟子与追随者中,唐弢是步先生后尘而有所成就的佼佼者。承续先生思想与艺术一脉而卓立于文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和影响的大家。唐弢的鲁迅藏书全面系统,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唐弢文库”中最为丰富的部分就是鲁迅著作及有关资料,初步统计就有393种850册。而其中仅鲁迅译著就有67种74册[11]。此外搜集最为齐全的还有鲁迅杂文的各种版本,唐弢藏书中不仅包含了鲁迅各个时期的著作、译作、手稿和遗文等,还藏有不少鲁迅著作的珍贵版本。此外,唐弢还藏有关于鲁迅的各个时期的研究资料共约800 种1 188 册,时间跨度上从1937年至1990年,而唐弢本人研究鲁迅的著作单行本也很多,这些皆为鲁迅研究的重要史料。

3.1.2 文学社会活动的场所空间

(1)客座研究员制度建立与客座研究员聘任研讨。2011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在加快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中心建设步伐的同时为青年评论家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力争打造一个新的青年评论家队伍,繁荣文学评论事业。客座研究员的招聘对象主要是70后、80后的青年批评家,每年度聘任一批,目前已经聘任了7期。

(2)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2010年5月13日,“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挂牌成立,通过这个介入中国当代文学平台的建设,文学馆的研究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文学馆的研究队伍以及年轻人的成长也会得到更大的空间。之后,每年都组织研究人员编纂与出版过去一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年鉴。目前已经编纂出版到2018卷。

3.1.3 文学科研与教育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馆里有一批在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每年都稳定产出一批科研成果,这其中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从2007年开始,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主持单位共被批准了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学科均为中国文学,7项中有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中国博士后资助项目、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以及其他横向课题研究都不乏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人员的身影[12]。此外,与河北大学合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双方通过各种方式共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目前共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包括“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学”“鲁迅与现代名作家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和“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五个方向[13]。

3.2 以“展览”为核心的博物馆职能

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其丰富独特的馆藏而蜚声国内外,其馆藏的《四世同堂》手稿、《随想录》手稿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随着馆藏的丰富,如何处理“保藏与守用”的关系就摆在文学馆面前,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馆藏,实现宣教职能,这是文学馆博物馆职能由来的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馆展览部策划与布置系列展览。目前,展览主要是包括常设展览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展,还有根据不同主题设置的非常设展览如《四世同堂》手稿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成就展、作家书房展览等。办公室宣教岗积极宣传联络,让更多的人走进文学馆,参观展览,受到文学的教育与熏陶,产生了十分巨大的社会影响。

2009年12月28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牵头,联合上海鲁迅纪念馆、冰心文学馆、巴金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等30多家单位,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之后广泛开展了各类博物馆宣传活动,并通过与各个博物馆的交流学习,不断强化博物馆服务职能与能力。

3.3 以“备查”为核心的档案馆职能

中国现代文学馆档案馆职能的由来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我国档案管理体系已经十分明确,形成了以国家档案局为主管的垂直管理体制。档案局与档案馆常常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而现代档案学对于档案的定义大多以文件属性为参照,如“档案是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14],更多地强调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与备查性,而在认定过程中十分重视“归档”行为,作为现行文件与档案的临界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馆所保存的文献,并不是“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档案属性并不十分明确,或者说不符合现代档案学科对“档案”的狭义专业定义。文学馆档案馆职能与档案馆称谓的由来主要源于历史文献学中关于“档案”的广义概念与机构建立时期的历史局限。从机构设置与业务开展视角来讲,档案馆的职能主要由保管阅览部中的手稿库来承担。

3.3.1 历史文献学中关于“档案”的广义概念

这里的“档案”是历史文献学意义上的“档案”[15],历史文献学是对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16]。馆藏的作家书信手稿等文字记录,因为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为研究者所重视,以广义的档案概念进行了笼统的论述,这是文学馆档案馆职能由来的理论基础。

3.3.2 机构建立时期的历史局限

文学馆草创的1980年代,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替转化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最初时期。那个时候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乃至于对文化发展的认识,都与现在有着很大差距。在巴金先生的奔走呼吁下,文学馆的建立得到中央批准并提上日程,新的机构设立必须核定人员编制,确定机构的行政级别与干部的专业职称序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职称分工等都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干部职称序列中被认定为档案系列,以至于在最初建立时候巴金先生还就是归口中国作家协会管理还是归口档案局管理进行过论述[17]。

中国现代文学馆专业技术干部是档案干部,对作家留下的文献手稿材料进行收藏、编纂、研究成为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最初建立时候的历史使命和编制定位。直到今天,档案专业技术系列依然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干部的主要专业技术序列,是文学馆作为“档案馆”职能的体现。

3.4 以“展演”为核心的文化馆职能

文化馆是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一个类别,有的地方也叫文化中心[18]。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被建设。在行政管理体制中,文化馆多为同一区域文化部门下属单位,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受到区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作家协会的指导或者业务合作。文化馆主要职能之一是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19]。

3.4.1 作为文化场景展示的文化馆职能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构设立与场所建筑,而是有着鲜明的文化心理象征,使得每一个走入文学馆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来自中国文学的气息,这在文学馆场所构建的过程中就被精心设计与展示了。

中国现代文学馆正门上是江泽民题写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几个鎏金大字,展览厅外三面墙上分别嵌有巴金、冰心、叶圣陶题写的馆名,与之相配的是墙上的近百块汉白玉花卉浮雕,它形象地标志着党的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门口屏风是一块50吨重的山东莱州巨型花岗岩,上面刻着巴金先生的两段话,向世人宣示着文学馆办馆的宗旨。独具特色的建筑陈设,成为历史文化记忆的存储器,记载着中国新文化变迁历程与文明的成果,是文学历史的见证者、文学发展的脉络、载体和精神的积聚地。

3.4.2 作为文化活动场所的文化馆职能

(1)定期的文学公益讲座。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自2000年5月23日启用后,公益讲座就成为该馆一项重要的文化功能,“文学馆讲座”已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形象的品牌窗口,是广大作家、批评家、专家学者、文化学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高端平台”,展示了中国文学的成就与魅力,活跃了文学和学术气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19年过去了,举办了约600多场公益讲座,听众人数逾50万人次。讲座嘉宾不乏文艺大家,如铁凝、陈建功、何建明、莫言、张炜、韩少功等著名作家,但对听众来说,却没有任何“门槛”,讲座基本每两星期举办一次,时间固定在星期日上午9点半至12点;讲座内容提前在《文艺报》预告,听众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即可,无需缴费,无需入场券。这一讲座坚持和延续了十几年,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2)定期的文学颁奖活动。在我国,好的文学作品为人民群众所热爱和追捧,文学奖项也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社会上也一度出现了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的文学评奖。2015年,党中央在《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对文艺类奖项的评选做出了规范,扭转了稍有抬头的不正之风,目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为人民大众所普遍认可的政府颁发的文学奖主要有:茅盾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至今已经评选了10届;鲁迅文学奖,设立于1997年,至今已经评选了7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设立于1981年,至今已经评选了11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86年,至今已经评选了10届。这四个全国性的文学奖项评选完毕后,都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颁奖典礼,成为一年一度的令人期待的文学盛典。

(3)不定期的图书发布与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当代作家心中很有分量,能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自己作品的发布会与研讨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认可”。位于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的多功能厅和位于C座的大会议室经常性不定期举办图书发布会与作品研讨会,粗略统计自从搬到新馆与C座建筑落成之后,已经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图书发布会、研讨会等约上千场次,可以说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都曾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自己的作品研讨会和参加他人的研讨会,一座文学馆见证了中国文学的诸多现场与精彩瞬间。这些发布会与研讨会都不对观众做硬性规定,即使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研讨会,也会吸引一些高校的文学专业学生前来旁听。

(4)不定期的文学活动。在图书发布会与作品研讨会之外,很多重要的文学活动也会在这里举办,尤其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诸多文学活动,如中日作家恳谈会、中法作家论坛、麦克尤恩北京行等,这样的文学活动也是接受观众参与旁听的,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文化文学活动中心。

3.5 以“阅读”为核心的图书馆职能

中国现代文学馆自建立伊始,也一直承担着“文学图书馆”的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图书馆职能逐步拓展并明确。

第一,文献特点决定借阅有限性。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阅览部设立图书大库、作家文库、期刊库、手稿库对研究者开放,由于文献资料较为珍贵,研究者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才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到阅览室借阅相关的图书资料等,这是典型的面向特定读者的专业性图书馆。第二,图书大库中新近购买的图书,则可以面向一般读者开放,主要是文学类的图书。这些图书购买进来后,经过编目加工进入图书大库流通,供读者阅览。由于新买的图书主要是文学类通俗类读物,不具有排他性,所以主要服务中国现代文学馆周边社区的居民,这是典型的社区图书馆性质[20]。第三,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从儿童阅读中心,陈列大量儿童图书与绘本,定期常年对外开放,不定期邀请儿童作家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这凸显了儿童图书馆的性质。

无论是图书的保存、阅览、编目,检索系统的构建,阅读推广空间的建立,都显示了其作为图书馆的存在,是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发展方向与路径

4.1 牢固把握核心业务服务文学研究

通过考查,我国文化单位乃至世界范围内文化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与演变逻辑,可以发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之所以没有合并在一起,有其历史原因[21]、管理体制原因[22],但是根本是业务职能的差异[23]。这种差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不同“品格”[24],如图书馆十分“热情”,开架阅览,推广阅读;博物馆稍显“冷漠”[25],将藏品放在厚厚的玻璃层里展示等。从世界范围内看,文学馆的建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说明了文学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乃至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影响。文学馆的建立是我国政府对文学艺术重视的最直接体现。不但设立了国家级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部分省市也相继设立了以区域命名或者以作家命名的文学馆,这也说明了“文学馆”开始成为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之后,又一独立建制、从中央到地方垂直设立管理的文化服务机构走向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馆建立的根本核心在于“文学”,“文学”是文学馆建立的“初心”。这个“文学”包括文学资料、作家物品、文学活动场所、文学意义与文学精神。这是文学馆的灵魂,失去了“文学”的支撑,场馆将失去文化内涵,手稿的价值将丧失,文献的意义也将减弱,文学馆存在的必要性也会受到质疑。

4.2 厘清职能明确定位,探索制度创新

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展览中心、交流中心,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引领自身的发展。上述分析认为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样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机构,其在部门设置上存在职能不清晰与机构职能重叠的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以职能为导向的部门与人员整合。

文学馆(文学研究中心)职能围绕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文献价值开发、文学社会活动的场所空间保障、文学科研与教育的平台搭建开展;图书馆职能围绕图书期刊借阅、图书资料的征集采购编目、儿童阅读中心阅读推广开展;博物馆职能围绕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委会工作与茅盾故居、实物藏品与文献藏品的展览、宣传教育与展览讲解业务展开;文化馆职能则围绕场所参观、定期讲座活动与颁奖活动、不定期的文学活动开展;档案馆职能围绕历史档案研究开展,挂靠文学馆(文学研究中心)。以此为业务开展的指导,实现扁平化管理,激发人员潜力与体制活力。

4.3 弥补短板弯道超车,嵌入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

文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新成员,相比传统的文化服务机构,存在一定的短板。其他机构在其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搭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服务平台,如图书馆领域建立了公共检索系统与数字图书馆,实现24小时服务[26];博物馆领域有数字博物馆,典型的如数字故宫[27]推出文创与动漫吸引观众[28];文化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体系扩大服务范围。当其他文化机构正如火如荼地实现资源信息化的时候,文学馆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目前,以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AI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29],图书馆、博物馆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经验。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进行数字信息资源深度聚合的背景下,文学馆不受“路径依赖”与“沉默成本”的约束,应该主动适应信息化趋势,参与文化机构数字化标准制定应用推广,实现资源的融合,扩展服务的广度、深度、厚度。

4.4 “五馆合一”提供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目标,并确定了“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建设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保障,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其中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在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合作[3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31],是文化场馆处在“信息中介”的位置,为藏品与受众搭建联系桥梁。文学馆侧重基于记录阐释的知识生产;图书馆侧重基于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32];档案馆侧重面向数据利用的信息保存[33];博物馆侧重基于信息组织的智慧传达;文化馆侧重基于知识展示的感官传递。文学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从本质上看,都为致力于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保存、利用、传播和维护的文化机构。

5 结语

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机构,坚持以“文学”为中心,着力打造“四个中心”即资料中心、交流中心、展览中心、研究中心,在五大职能即文学馆职能、图书馆职能、档案馆职能、博物馆职能、文化馆职能基础上积极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人民群众,发挥“馆藏”“馆舍”“馆文化”的社会价值,服务文学研究,从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等多个维度推动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坚实地支撑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发展与创新。

猜你喜欢
文学馆馆藏职能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上海天文馆:全球最大规模天文学馆复刻天体运行轨道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王炜丽设计作品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新时期以来文学馆的创生与发展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