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宋元五家之一
——任士林著述考

2020-01-09 10:31张利军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士林文集中庸

张利军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宋末元初,江南著名文人任士林(1253—1309年),字叔实,号松乡,浙江奉化(今浙江宁波)人,虽饱读诗书,博学能文,却命运坎坷,一生未曾登科、出仕,以授徒为业,主要活动范围在今天浙江杭州一带。晚年通过好友赵孟頫及当时任浙江儒学提举郝天挺之举荐,仅得湖州安定书院山长,且未及赴任就因病去世。士林与戴表元齐名,附入《元史·戴表元》传尾,仅寥寥数语。生平事迹主要见元赵孟頫所撰《任叔实墓志铭并序》一文。笔者在研究和整理任士林诗文集之时,开始关注其著述情况,本文即对任士林著述情况进行考证和论述。

1 《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未刊已佚

一般之著作大都著录任士林曾著有《中易》《论语指要》和《松乡集》,只是《松乡集》一书之名称略有不同。

有关任士林著述情况最早之记载,见于元代赵孟頫为任士林所作《任叔实墓志铭并序》一文,文中言及士林“有《句章文集》、《论语指要》、《中易》藏于家”[1]卷首。可知,到士林去世之时,此三种著作尚未刊刻。

入明,关于任士林著作之记载甚少。仅有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明孙能传《内阁藏书目录》、明焦竑《国史经籍志》三书,所记载均为任士林之诗文集《松乡集》,未曾记载《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的情况。

清代以来,关于任士林著作之记载较前代为多。然清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二书亦均没有提到《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清黄虞稷等《补辽金元艺文志》虽记载了《论语指要》和《松乡集》十卷,却没有记载《中易》。清代将任士林三部著作均予记载的首推钱大昕之《元史艺文志》一书。清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记载“任士林《中易》”、“任士林《论语指要》”、“任士林《松乡文集》十卷”[2]131,146,213。

其后,清吴骞《四朝经籍志补》、清张继才《补元史艺文志》、清魏源《元史新编》三书沿袭钱大昕之《元史艺文志》,亦并载任士林之三书。今人雒竹筠等《元史艺文志辑本》在沿袭钱《志》的基础上,在《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之后均注出“佚”[3]字,将其存佚情况标注出来,将工作推进了一层。

除了历代目录学著作外,清代以来,其他著作亦有关于任士林著述情况之记载。清邵远平《元史类编》:“尝作《中易》,分为上下篇。”[4]《元史类编》一书未曾言及《论语指要》,但指出《中易》为上下两篇。柯劭忞《新元史》:“尝作《中易》,分为上下篇......《松乡文集》十卷。”[5]《新元史》一书亦未曾提到《论语指要》。《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论语指要》?卷,任士林著。”[6]59册70466《宋元学案补遗》一书之附录中,收录民国张寿镛所作《四明丛书第五集序》,也有关于任士林著作之记载,“松乡(按:指任士林)有《中易》、《论语指要》及《松乡集》十卷”[7]。邱树森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曾作《中易》上下篇,善为文,有《松乡集》。”[8]王树林先生在为任士林所著之《松乡文集》作提要时说:“著作除诗文集(按:当指《松乡文集》)外,又有《论语指要》、《中易》等,已佚。”[9]由以上可知,任士林确曾著有《中易》上下篇和《论语指要》二书,前者是探讨易学和义理的,后者则是疏解《论语》的一般著作。任士林为南宋少师任希夷之后,而任希夷曾问学于理学大儒朱熹,笃信力行,深得朱熹称赞,熹器之“伯起,开济士也”。士林之撰写《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亦继承家学之渊源矣。然遍查史料,不见《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之刊刻和流传,因此,结合上文之论述推测,此二书未曾刊刻和流传,早已散佚。今《元松乡先生文集》卷四《传叙》中有《中易叙》[1]卷四一文,可证士林确曾撰写《中易》;且士林曾为元初保八之易学著作撰写《易体用叙》一文,可知士林于易学一途,确有研究。

2 《松乡集》不同书名考略

除《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外,任士林著作还有《句章集》《松乡先生文集》《元松乡先生文集》《任松乡先生文集》《松乡集》等不同著录和说法。经考证,实际上都是指士林之诗文集,只是由于刊刻时间不同,名称亦各有不同。

《句章集》之名,最早见于赵孟頫为士林所作之《墓志铭》中,称“《句章文集》”。士林去世后,此《句章文集》归其次子任耜。明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八《元故两浙都转运监使司照磨任公墓志铭》:“(任耜)惟取先生所著《句章集》藏之。”[10]清王世祯《居易录》:“元任士林《句章集》十卷,万历中鄞人孙能传钞馆阁藏本。”[11]言《句章集》者,概因任士林生前为自己诗文集所拟定之书名,且士林所居之奉化,古称句章,其于诗文中亦常自称“句章任士林”。因此,《句章集》系任士林诗文集最初稿本之名称。

任士林去世后,其次子任耜(字子良)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将其父之诗文集刊刻出版,是为元刊本。明孙能传题辞云:

万历乙巳春,予校阁中藏书,有任松乡先生文集四帙,乃元至正四年浙江行中书省旧刻。为记四十一首,志铭九首,传六首,叙二十一首,说引八首,赋十八首,杂著二十二首,诗三百六十八首,杂著二十三首,凡十卷。先生为予乡先哲,今其集多亡阙不可得。幸藏在秘阁,岿然若鲁灵光之独存,亦予邑文虬之光也。同邑后学孙能传识[12]。

另外,明孙能传《内阁藏书目录》亦记载:“《松乡先生文集》全四册。”[13]由上可知,任士林诗文集元刊本之书名为《松乡先生文集》。

明初,士林之玄孙任勉主持刊刻《元松乡先生文集》,目前存世共三部,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实际系同一版本,只是三者版本鉴定之时间略有不同。中国国家图书馆名称为《元松乡先生文集》,鉴定为“明初刻本”;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名称为《任松乡先生文集》,此刻本系书商造假时,将“元”字剜刻改为“任”字,企图冒充元刻本。李致忠先生《古书版本学概论》云:

且细审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此集,各卷所题《任松乡先生文集》之“任”字,全部是剜补的,有的还歪斜不正。腾开书叶看背面,则挖补痕迹昭然若揭。足见此书是经过后人造伪了。这也进一步证明它绝非元刻本。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造伪者深知,将“元”字挖改成“任”字,就使明朝人口吻消失,失去了时代制约[14]。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此部《任松乡先生文集》,鉴定为“明永乐三年刻本”;日本静嘉堂文库名称为《元松乡先生文集》,鉴定为“元刻本”。其实,此三部书具体之刊刻时间,经笔者考证为“明洪武末年”或“明建文元年”。由于此一问题涉及到明代任勉刊刻《元松乡先生文集》一书之版本和刊刻流传情况,牵涉甚广,限于篇幅及本文讨论之范围,未能展开论述,笔者拟另著专文考释之。

任士林裔孙任一鸣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主持刊刻之泰昌本诗文集,名称为《松乡先生文集》,是其诗文集在明代第二次之刊刻,目前存世仅一部六册,藏于重庆图书馆,系海内孤本。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同为任士林之老乡孙锵(字玉仙),利用任氏祠堂中泰昌刻本留下之部分版片,并参校四库本《松乡集》修补而成,亦命名为《松乡先生文集》,十卷。

清康熙年间,长洲顾嗣立选录任士林诗四十首,编入《元诗选》二集丙中,成《松乡集》一卷,此为任士林诗文集之节略本。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收任士林诗文集,名《松乡集》十卷,入集部别集类,惜将全书首尾历代所作序跋尽数删除。

此二书取名《松乡集》者,概因士林号“松乡”,人称“松乡先生”。《历代赋话》卷十一《元》:“《松乡集》十卷,先湖州安定书院山长,句章任士林撰,赋十八首。”[15]另外,其诗文集也经常简称《松乡集》。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松乡先生文集》“明初刻本”、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任松乡先生文集》“永乐三年刻本”、以及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元松乡先生文集》“元刻本”,于其“版心鱼尾”处,均有“松乡集卷几”之字样。

因此,《句章集》乃任士林诗文集最初稿本之名称,是以宁波古地名“句章”命名;《元松乡先生文集》乃明初任勉主持刊刻,是将朝代冠于文集之前;《任松乡先生文集》系书商造假所为,是将姓氏冠于文集之前;《松乡先生文集》乃元刻本、泰昌本、清补刻本之名称,《松乡集》乃元诗选本和四库全书本之名称,概因任士林号“松乡”,人称“松乡先生”。综上所述,通过任士林诗文集不同之名称,可以大致判断其刊刻时间和版本,且其诗文集皆可以简称为《松乡集》或《松乡文集》。

3 《中庸论语指要》为《中易》和《论语指要》之误

除《中易》《论语指要》《松乡集》三书之外,亦有部分史料和著作记载任士林著有《中庸论语指要》一书,下面详列相关材料而考证之。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二百九十三《流寓》:“有《松乡文集》及《中庸论语指要》。”[16]《古今图书集成》之《明伦汇编·氏族典》:“著有《中庸论语指要》及《松乡文集》若干卷。”[6]36册44153

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士林著有《松乡文集》十卷(四库总目)又有《中庸论语指要》并传于世。”[17]《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任士林......著有《中庸论语指要》、《松乡文集》。”[18]

《浙江人物简志》载有任士林简略小传,云:“著有《中庸论语指要》及《松乡文集》。”[19]《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于任士林简介云:“著有《中庸论语指要》、《松乡文集》。”[20]黄开国主编《经学辞典》:“著作有《中庸论语指要》以及《松乡文集》。”[21]

《中外文学年表》:“任士林卒(生于1253年)。士林为元代散文作家,字叔实,号松乡,奉化(今属浙江)人。著有《松乡文集》10卷与《中庸论语指要》。”[22]俞金生编注《洞霄宫诗选》于任士林注释中记载:“有《中庸论语指要》、《松乡文集》。”[23]

《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著有《中庸论语指要》、《松乡文集》等。”[24]徐元选编《历代禽言诗选》:“著有《松乡集》(一卷)、《中庸论语指要》。”[25]陶振民主编《中国历代建筑文萃》:“《中庸论语指要》、《松乡文集》。”[26]《浙江省教育志》记载士林著有:“《中易》(上下篇)、《中庸论语指要》。”[27]傅炳熙选注《宋元明清咏岳飞选注》:“有《松乡文筑》《中庸论语指要》。”[28]陈广恩《静嘉堂所藏元刊本〈松乡先生文集〉的文献价值》:“他一生著有《松乡先生文集》《中庸论语指要》《中易》等作品。”[29]

由上述材料可知,上溯清代,下及现在,关于任士林著有《中庸论语指要》之记载,绵延不绝。然仔细分析上述十五条材料,发现有多达十三条材料列出《中庸论语指要》和《松乡集》,但却没有再列出《中易》和《论语指要》,而前文经考证,《中易》和《论语指要》确属任士林之著作。仅有《浙江省教育志》除列出《中庸论语指要》外,还列出《中易》(上下篇),却没有列出《松乡集》。相较而言,陈广恩教授所列任士林之著作最为全面,除《中庸论语指要》外,还列出《松乡集》和《中易》,如果《中庸论语指要》是任士林之一种著作,那么依据前文考证,至少还缺《论语指要》。

其实,《中庸论语指要》一书并非任士林之著作。考诸明清以来官私所修之目录学著作,均未曾发现关于《中庸论语指要》一书之记载。古人一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先后顺序著录书籍,则对于任士林之著作而言,《中易》属于经部“易类”,排在最前;《论语指要》属于经部“四书类”,排在中间;《松乡集》则属于集部“别集类”,排在最后。由于古书没有句读,所以著录为“中易论语指要松乡集”,由于任士林号松乡,所以《松乡集》很容易句读,就剩下“中易论语指要”。古人在刊刻和传抄之时,也许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很容易误“中易”为“中庸”,而《中庸》作为“四书”之一,为儒家之经典;且查历代公私目录学著作,未曾见其他人著作名《中庸》者;此外,任士林作为一介儒士,一生以授徒为业,亦不可能将自己之著作取名与儒家经典重名。因此,《中庸》不可能是任士林之著作,所以误认作《中庸论语指要》。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上述十三条材料,凡著录《中庸论语指要》者,未曾再著录《中易》和《论语指要》,而剩余两条材料则属于作者知道士林有《中易》这一著作,遂又著录《中易》一书。

4 参与编撰《至元奉化县志》

士林除著有《中易》《论语指要》《松乡集》外,作为名动东南文坛之著名学者,还曾参与本邑奉化地方志——《至元奉化县志》之编撰。

清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奉化志》十卷。至元中县尹丁济属邑人舒津、陈著撰,皇庆、延祐重修。”[2]173钱《志》虽著录此书,然不言任士林同撰。

清嵆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三《经籍十三》:“《奉化志》十卷。至元壬辰邑令丁济聘邑人舒津、陈著修,教谕严德元序。”[30]此书只提及严德元曾为《奉化志》作序,然亦未曾言及任士林。

《光绪奉化县志》卷三十四《艺文》,在列举舒津著作时云:“《至元奉化县志》十卷,与陈著、任士林同撰。”[31]卷四十《旧志叙录》载:“《至元奉化县志》十卷,元县尹丁济主修,舒津、陈著、任士林同撰,教谕严德元编正。”[31]指出任士林与舒、陈二人同撰,县教谕严德元编正,并为此《志》作序。

今人龚烈沸所编《宁波古今方志录要》记载:

《(至元)奉化县志》10卷,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奉化知县、高邮人丁济主修,县人舒津、陈著、任士林同纂。10卷,久佚。清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录,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三也有记。清徐时栋《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九也有记[32]。

此书虽将历代关于记载《至元奉化县志》之书籍列在一起,亦言及任士林同撰,却未曾言及其实《补元史艺文志》和《浙江通志》二书只记载舒津和陈著同撰,没有提到任士林。只有徐时栋《四明六志校勘记》,才提及任士林同撰。

那么,为何有的书籍如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和嵆曾筠《雍正浙江通志》,以及严德元之《序》中却不载任士林同撰呢?其实,早在咸丰年间所刊行之《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一书中,徐时栋就已经著录任士林曾参与《至元奉化县志》一书之编写。清徐时栋《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九《余考》:“《至元奉化县志》十卷,右元奉化县尹丁济聘鄞陈著、奉化舒津、任士林同撰者也。”[33]6140徐氏并对历代著录此志“实出舒陈二人之手”之说法有所怀疑。考之任士林《元松乡先生文集》卷七《书后》有《题叶天师奉化镇海图》:

余居奉化,始从父老闻其事。既而与修县志,及录遗其事。今观此图,若信有其事者。天地间山川流峙,其性也。性也,其道也。易其性,则非道矣。宜乎叶君之为神也[1]卷七。

“既而与修县志”等,清楚地表明任士林确曾参与奉化地方志之编写工作。考诸元代奉化一共编纂三《志》,分别为:《至元奉化县志》《皇庆奉化州志》《延祐奉化州志》。根据赵孟頫所撰《任叔实墓志铭》中记载任士林之生卒年,可知士林活动于至元、大德间,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至元(1264—1294年)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皇庆(1312—1313年)和延祐(1314—1320年)均为元仁宗年号,后两志成于任士林卒后,加之严序作于“至元壬辰冬十月望”,大致当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可知任士林参与编纂就只能是《至元奉化县志》。

此志之编写缘起和经过,可参看严德元所作之《序》。清曹秉仁《雍正宁波府志》卷之九《学校》,于“元教职”条,列入严德元[34]。结合其所作《序》可知,其人于元世祖至元间为奉化教谕。《全元文》收其文一篇,即此《序》,题目作《至元重修县志序》。

根据严德元之《序》中记载,由于奉化“文献散落久矣”,丁侯为邑,识大体,人多归焉。乡先生舒公津,陈公著,以先朝宿望,退老于家。丁侯有以致之,朝夕琴堂之上,搜罗故实,作为邑志。最后“疏为十卷,列七图,其首目曰《奉化志》”。严德元此《序》写于“至元壬辰冬十月望”,因此,此《志》被称为“至元奉化志”。

《至元奉化县志》其书凡十卷,冠以七图,其书凡例略见严《序》中,可惜,此志早已散佚,未曾流传下来。舒津、陈著和任士林三人均属奉化人,前两位都曾中南宋进士,士林虽年岁辈分稍低,然亦为饱学之士,诗文名动江南,被清代大学者全祖望称为“宋元间明州(宁波)五家”之一。正如徐时栋所言:“三先生皆文章巨公,其所著作,今尚有传者。合一时大手笔以成区区一县之志,必非横目二足之徒,操觚弄翰者所可望其肩背,而惜乎其不传也。”[33]6141

5 余论

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曾说:“甬上(按:宁波之别称)文统自楼宣献公始为大家,而王尚书深宁继之。深宁之徒为戴户部剡源,剡源之徒为袁学士清容。其与剡源并起者为任山长松乡,是称宋元五家。”[35]1197士林作为宋元易代之际东南文坛著名学者和文人,且被全祖望称为“甬上宋元五家之一”,与南宋楼钥、王应麟和元初戴表元、袁桷齐名。其所著《中易》和《论语指要》二书,未刊已佚。参与编撰之奉化地方志《至元奉化县志》一书,亦未曾流传至今。其诗文集元明清三代虽曾多次刊刻,然流布未广。作为任士林之同乡(都属今天宁波人)后学全祖望,亦曾急切地向万经打听这位乡贤文集之下落,全祖望《奉万九沙先生问任士林〈松乡集〉书》:

乃不知何故,四明新旧传志并佚其名,惟堇山李司空《四明文献志》中附载袁学士(案:袁桷)传尾,然其乡落、官爵、字号具不可考。愚少时读谢皋父(按:谢翱,字皋父,号晞发子)《晞发集》,有士林所作《皋父传》一篇,宋景廉极称之。是后甚为留心书钞类纂,求其片字不可得[35]1699-1700。

其实,不只清代全祖望看不到任士林之诗文集,据笔者调查,除元刊本散佚,以及版本价值不高之“元诗选本”和“四库全书本”外,明初“任勉刊本”存世仅三部,却分藏中国、美国和日本;“任一鸣泰昌刊本”存世仅一部,藏重庆图书馆;清代“孙锵补刻本”刊刻距今不过百年,存世也有二十余部,分藏海内外。然到目前为止,浙江作为任士林之家乡,全省也只有浙江图书馆藏有一部《松乡先生文集》十卷清抄本;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只藏有一部《松乡先生文集》“孙锵补刻本”。从数量上来说,也是极少的。因此,详细考证任士林之著述和存佚情况,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人和整理其著作,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士林文集中庸
甬上宋元五家之一
——任士林字号、籍贯考
《熊铁基文集》出版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民主与科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