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决策评估是决策咨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智库建设要充分发挥决策评估功能。
从历史上看,决策评估是智库的悠久传统。从国外的经验看,决策评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治基本常态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型智库肩负着决策评估的重要功能。
在古代,为化解矛盾冲突,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一代代智者和能者走上历史的舞台,以自身的思想知识为社会事务处理提供咨询,满足决策者应对挑战的需要,开启了智库决策评估的悠久传统。我国古代齐桓公始建的稷下学宫,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第一个类似智库的组织机构,著名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它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既是官办学术机构,又是为执政者服务的政治顾问团体。
现代意义上的决策评估产生于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公共政策评估就随着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而在社会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得以运用。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个体形式为主的谋士、幕僚的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决策者应对挑战的需要,迫切需要团队形式的智库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咨询和政策方案,各类智库由此得到快速发展,决策层与智库的关系愈加紧密,决策评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西方国家政府或政党提出政纲和各类法案、议案,通常会与智库进行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有时直接采用智库的建议方案。以美国为例,布鲁金斯研究所、卡特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智库以及专业机构一直都是美国决策评估的活跃力量。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决策评估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政策理论咨询研究机构,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决策评估工作,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政策价值和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决策评估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除涉密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出台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的评估。
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就必然要求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决策评估能够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因而,是新型智库参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新型智库决策评估能够促进科学决策。持续推进的工业化使人类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信息技术革命则使全球形成了联系密切的网络化社会。这些变化使得公共政策议题越来越广泛,公共政策决策的难度不断上升,不能仅凭决策者的历史经验和主观判断,还要通过专业机构的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估,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新型智库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平等讨论,有利于提出有价值的新概念、新判断、新概括、新观点、新思想,从而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理论或方法。
新型智库决策评估能够促进民主决策。在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公共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评估推出正确的公共政策,避免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包容、可持续发展。新型智库决策评估不仅可以通过深入广泛的调研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专家学者的角色撰写文章、出版论著、发表评论、开展研讨,启迪民智,还能够借助其客观、公正的立场提出政策观点,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和价值观念提供交流平台,平衡分歧。
新型智库决策评估能够促进依法决策。依法决策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新型智库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制定法律法规、解决国际争端、应对热点事件等方面具有职业优势。
决策评估对规范性、正确性和专业化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与其他决策评估主体如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民众个体等相比较,新型智库决策评估具有专业性和客观性的独特优势。
新型智库决策评估具有专业性优势。智库是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各种专业人才所组成的,他们中的成员有些甚至是某些领域的专家,智库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使智库的评估结果更加专业和权威。每个智库都有自己的性质定位、专业领域、队伍组成等方面的特点,有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评估咨询研究领域,有利于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智库研究的领域作全面研究、系统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特别是近年来,新型智库充分发挥人才“旋转门”作用,一些离任的政府高级官员进入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工作,继续发挥专长和影响力,聚集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理想的优秀研究人员和人才团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能够运用新的和专业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新型智库决策评估具有客观性优势。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事关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体现广大公众的意志。但公众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其诉求是多元化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不能使所有人都受益。这就要求决策评估具有相应的独立性,不能站在某一个特定群体的立场上评估决策,而必须以公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决策评估的出发点,否则就不具备作出政策建议与影响社会的基础性条件。新型智库既不制订政策,也不是执行政策的责任机构,由中央政府或综合管理部门授权开展第三方评估,具有独立性,既能保持超脱的地位,又不会陷入具体事务,既能够从全局和战略的视角分析问题,也能够从现实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评估政策,能有效规避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带来的弊端,有效避免利益冲突。这些都有助于其更加客观公允地开展决策评估,其结论更能够被多方接受。
当前,构建新型智库发挥决策评估功能的运行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建立新型智库参与决策机制。要让智库参与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尽可能减少政策失误和失灵,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全部纳入评估范围,做到应评尽评,如地方或部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举措、涉及人员众多的节庆或集会活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其他决策等。建立有关部门对智库评估意见的反馈、公开、运用等制度,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
完善决策评估指标体系。对需要进行评估的重大决策事项,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构建起完善的指标体系。合法性评估主要包括决策部门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等。合理性评估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的合理诉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专家组评审是否达标等。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对于未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否能为群众接受,实施方案是否具体翔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等。可控性评估主要包括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应措施、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是否开展了充分的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存在连带风险等。
严格决策评估程序。决策评估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1)召开会议,明确事项。评估主体部门单位要及时召开会议,对所要开展评估的事项进行研究,明确责任分工。(2)成立组织,制定方案。评估主体对于确定的评估事项,要制定评估方案;对评估工作的工作方法、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明确。(3)公共参与,征求意见。及时向涉及群众公布决策评估工作有关情况,多途径、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4)分析论证,进行评价。深入讨论,科学论证,编制评估报告。(5)审核审查,形成结论。初步评估意见形成后,及时报请同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审核审查,提出结论性意见。
建立决策评估保障机制。一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我国政府机构具有信息保密的传统,许多数据和信息政府没有做到公开化和透明化。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依法主动向社会发布政府信息。发挥政府网站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兴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为智库搜集情报,开展评估提供便利。二要建设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和信息是新型智库开展评估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型智库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准确把握复杂经济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科学评估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三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不同类型智库的性质和特点,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