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召辉 李宝辉
(大柳镇中心小学 山东·德州 253416)
儿童创造人格作为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是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通过对小学生创造性人格与家庭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亲密度、教育理念、学习观、矛盾性、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等因子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在这其中,亲密度也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以及支持的程度。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家庭成员之间帮助或支持越多,那么小学生的好奇性、挑战性以及创造能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家庭环境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下形成的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确保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亲密度越高的家庭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仅非常尊重和重视孩子的想法,而且善于鼓励和指导孩子完成其想要完成的事情。在这种融洽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敢于挑战自我、尝试新鲜事物,而且其创造性也相对更强。研究人员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良好家庭环境下,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开展互动交流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在良好家庭情感表达氛围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不管是冒险性、想象力、好奇性还是创造能力方面的评分也相对更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也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调查研究表明,家庭中对孩子有一个关于创造力的发展规划,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适当的要求,加以引导培养,这样的孩子其创造性水平相对较高。另外,家长是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的学习认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勇于和善于创新的家长将以最具号召力的榜样,带动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而矛盾性则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以及矛盾的程度。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架等方式宣泄内心不良情绪的话,孩子的好奇性评分自然也就相对较低。这些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和谐、融洽、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专制、不融洽的家庭气氛不但会使孩子产生服从、懦弱的情绪,过度的关注自己行为引起的后果以及父母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严重的还会因为出现精神疾患,阻碍自身创造力的发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知识性因子评分高的家庭,孩子的想象力评分自然也就越高。这里所说的知识性也就是家庭成员对于社会、政治、智力以及文化活动兴趣的大小,这一研究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取得的结果完全相符。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总是希望通过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的方式,按照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偏激的教育口号教育孩子,将听话、懂规矩、不捣乱且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孩子唯一的标准。这种扎根于父母脑海中的传统教育思想,导致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自由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孩子修剪为一盆自己认为好看的盆景,导致很多孩子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都出现了不知所措的情况。虽然家长这样做的初衷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实际上这种好却对孩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父母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迅速普及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越来越丰富,国内年轻一代的父母对科学、理性教育观念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不同父母不管是在家庭教育过程还是结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为了切实保护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倾向的发展,父母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彻底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自由表达与个性发展的前提下,认真听取孩子的心声,通过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方式,在与孩子共同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孩子在情感和物质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经验,合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全方位、深层次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理论,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外,通过对学生创造成果的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创造发明的作品都是在集体协作的方式下完成的。比如,《温暖的小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几个学生经过相互切磋交流、协作创新,探索研究出的结果。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不仅融入了启迪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温暖和力量,认识到了集体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
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不但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还应牢牢的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相关调查人员在开展家长访谈工作时发现,很多家长在密切关注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同时,想尽办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引导孩子尝试使用多样新颖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遇到具体情境时,很多家长却出现了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所以,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家庭教育工作。首先,进一步扩大小学生认知范围,为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这就要求,学生家长应该按照家庭教育理念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小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知识经验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推动小学生思维的成长和发展。其次,充分重视与孩子一同游戏的重要性。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重视和引导孩子玩游戏,不仅使孩子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孩子的创造性能力也在良好家庭氛围和游戏环境中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家长应该根据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整合家庭教育的资源,加强与学校和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力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育儿经验,然后通过参加学校开设的家长课堂的方式,充分发挥家校合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保驾护航。
父母应该充分重视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该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作为首要的目标。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发现,创造力较高的学生其父母不仅非常开放,而且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并在给予孩子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的前提下,加强孩子自主性思维培养的力度,为孩子个性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由于在大多数小学生的眼里,父母和家长提供的各种玩具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这种创造性活动的话,那么必然会挫伤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温暖的小屋》,几个人切磋交流,协作创新,集体拼搏,探索研究的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启迪了创新意识,磨砺了创造毅力,共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懂得了集体创造性劳动的生活准则。
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不但要通过学习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而且还应在亲子活动过程中,努力提高与孩子交流互动的质量。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在保护孩子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探索和思考获得答案的方式,鼓励孩子总结自己的答案,才能达到提升孩子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父母应该在鼓励孩子不循规蹈矩的同时,还应为孩子提供体验新颖性、多样性活动的机会,调动学生参加家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只要是创造力较高的家庭,不仅收藏了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杂志,而且为孩子准备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乐器,通过为孩子营造家中与家外不同体验环境的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气息,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感知体验。在与孩子日常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孩子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与有趣,为孩子创设领会、学习、感知新知识的环境,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学习画画的方式,引导孩子感知美术色彩,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引导孩子感知艺术的魅力。家长还应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家长课堂,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结果。家长们在受益学校教育的同时,之间也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家长之间彼此交流、分享,进行思维的碰撞,具有创造性人格学生家长分享对孩子在创造性人格培养方面的经验,通过学习交流,博采众长,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孩子,掌握切实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此外,由于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出于关心他人、服务别人的动机,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在开展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时,都应该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人格作为首要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学生创造精神境界和创造志向的不断发展。
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该严格的按照适度原则,为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根据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要求,父母不但要注重家庭教育氛围营造的重要性,而且还应牢牢抓住家庭教育提供的契机,在适度原则的指导下,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比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鼓励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不断的提醒孩子,就自己观察的事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疑问,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另一面,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提供积极的帮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人格时,还应根据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孩子创设最佳的创造性人格培养环境,激发孩子想象和学习的欲望。通过与孩子一起分享故事的方式,鼓励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人格时,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提出的各种奇异或荒诞的想法,鼓励和引导孩子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保护孩子内心形成的创造性想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父母给予孩子的情感温暖是保证孩子创造性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该在充分尊重孩子个性成长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情感方面的温暖、理解和认可,营造轻松、温暖的家庭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创造性人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