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一小学 刘利军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多特点,如逻辑性强、思维性强、抽象性强等,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想要学好知识,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有较好的学习、理解及应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多意义,具体如下:
1.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教材知识,还要将课外知识及其他文化加入其中,如历史典故、古代数学家等,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数学文化,进一步增加自身的数学知识量。
2.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包括新知识,但是又受到身心发展与知识储备的限制,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其探究意识。
3.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在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且枯燥。当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受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小升初压力大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就是直接将教材内容讲解给学生,缺乏创新性、拓展性与活跃性,再加上沉闷、乏味的教学氛围,使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低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另外,这种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少。
第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通常都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即便是备课也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这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能力、思维特征等没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导致小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他们的学习质量也比较差,进而课堂教学效率也比较低,难以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年龄在8~13岁之间,在身心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很成熟,他们活泼好动、爱玩,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同一件事上,这样在课堂具体学习中也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课本知识以及教学活动中。因此,在课堂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更有效的学习情境,并营造一个更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彻底激发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以“图形与几何——位置与方向”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班级中自己处于哪个位置,说说自己处于相邻同学的什么位置。之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将动物园内位置示意图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说各个小动物都处于什么位置。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学习成效也有了一定提高。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思维性,而小学生因为受到身心发展与知识储备的限制,所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将较为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得更为形象、具体,从而使学生更加简单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几何”为例,将其与“分数乘分数”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某一农民现在有一块地,面积为,他一共种植了两种蔬菜,其中玉米占地地瓜占了的,请问,玉米和地瓜的种植面积分别是多少?”在讲授该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纸平均折成4份,将其中1份剪去,然后再将剩下的纸平均折叠为5份,将其中3份拿出来,这样对就可以理解为将其中1份拿出来,这样对就可以理解为最后算得玉米种植面积为地瓜的种植面积为通过该例题,学生即理解了如何用分数表示长方形的平分份数,同时也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此外,该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思维能力也有较好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简单且直观,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难以有效解答出来,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开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问题训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强化,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与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方法开展思维训练,如下题:
小丽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将钢尺掉入沸水中煮了一会儿,之后小丽将其取出以后立即对数学课本进行测量,那么他所测量的长度与真实长度相比( )。
A稍大 B稍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变式一:小丽使用皮尺测量课本,她在测量之前用力拉扯了一下,请问他拉扯之后所测量的长度与真实长度相比( )。
A稍大 B稍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变式二:用一个钢卷尺测量一块铜块的长度,在温度为20 摄氏度的时候,长度为5cm,在温度为60摄氏度的时候,测量的长度( )。
A >5cm B =5cm C <5cm D 无法确定
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有较好掌握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相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表示: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越接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就越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交流、总结、反思,然后通过这些环节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单,同时教师将相关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以“认识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为例,教师要打破课本的约束,可以将魔方、鞋盒、牛奶盒子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相互合作讨论说说物品都属于什么形状,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空间观念。
总之,在课堂具体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空间观念与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