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娟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4)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职工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团队的储备人才,是日后学校师资和管理队伍的核心力量,也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为青年教职工搭建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和机制是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需求,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对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接下来,本文将从青年教职工的发展现状、如何为青年教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和机制两方面展开分析。
青年教职工的工作年限相对较短,收入普遍不高,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支出,而近年来不断飙升的房价,使得多数青年教职工只能选择租房子住,或者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此外,结婚、生育、赡养老人等花销也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据调查,青年教职工的精神生活普遍比较单调。此外,许多高校为了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而选择扩建新校区。但是由于市区土地资源较为紧张,新校区多数坐落于郊区,交通不够便利,同时也缺乏完善的生活娱乐配套设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满足青年教职工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是学校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青年教职工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专业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用理论很好地指导实践。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青年教职工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而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对经验较少、积累不足的青年教职工无形中也造成了较大压力。
据了解,有一部分青年教职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非常迷茫和困惑,有的持有短期职业规划,有的甚至没有规划,普遍缺乏中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校要优化顶层设计,为青年教职工积极拓宽发展渠道,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加强对青年教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引导青年教职工从职业定位、职业目标的设定、职业通道的选择等方面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多数教职工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负担。特别是青年教职工,不仅担负着行政、教学、科研、进修等工作压力,而且还承担着来自家庭经济、赡养老人、培育后代等社会压力。建议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知识讲座、团建培训等活动,帮助青年教职工排解压力,鼓励他们劳逸结合,自觉养成健康、自律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增加青年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我校目前拥有40多个校内实训室和投资近千万元的大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议在课外充分利用好这些设备资源,借助职教平台,从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且教学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来校指导实践,将企业搬进校园,通过项目带动等合作方式提高青年教职工的专业实践能力,帮助青年教职工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国务院于2019年2月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契机,深入地推进校企合作,积极组织青年教职工前往企业锻炼学习,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方法与经营模式等。筛选优质企业,与之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青年教师培训中心,为青年教职工提供更多顶岗锻炼的机会,使其更熟悉项目和市场运作流程,迅速积累实践经验。企业也可以借助青年教师较强的理论水平为其管理和培训提出合理的建议,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服务性及保密性等特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年专业队伍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和打造信息化专业人才梯队,建立健全管理及培训等规章制度,增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合作能力、创新水平和保密意识,鼓励青年教职工加强信息化培训和学习,增强信息化专业素养。同时,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及时追踪培训效果。一方面从培训单位了解教师的培训情况,包括他们参与培训的考勤及表现;另一方面从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那里掌握培训情况,可以用调查问卷或者当面询问参加培训后的感触;还可以追踪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以此全面了解培训的效果。我们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确保青年教职工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切实提高青年教职工团队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步入正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信息化人才梯队的机制建设方面仍然不够完善。其显著特征是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加班加点,尽管各个部门也设置了兼职信息员,但是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难以真正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事信息化岗位工作的人员,其工作有明显的服务支撑性特征,我们应该根据该特性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在人事岗位的设立和工作绩效评价中,对于信息化工作人员,要根据他们在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服务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完善适合信息化专业人才建设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适当给予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政策支持,充分调动青年教职工从事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备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人才团队是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保障,对于实现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着支撑性作用。要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师资国际化是关键,要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质的青年教职工团队。事实上,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实践多种形式的海外师资培训计划,以此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国际化进程。譬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2014年在英国的威尔士成立了海外教师工作站,每年都会分批次选派教师到威尔士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和培训,为职业院校的海外师资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和范本。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打通教职工赴海外合作院校研修培训的渠道,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更新青年教职工团队的教育理念,改善青年教职工团队的教学方法,提高青年教职工团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教学体系的整合,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
受文化、传统、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外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障碍,因而在国际班的外教教学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额外配备校内的教师担任助教工作,这无疑对参与助教的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语言挑战。国际合作办学专业通常需要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挑战。由于国外课程体系与我国课程体系的差别,许多课程的教学环节和设计与国内存在很大不同。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上与国内会有较大差异。担任助教的校内教师必须对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再学习,消化,吸收,配合外教准确输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无形中给助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我院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对于外教的助教教师在课时标准、培训研修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人才效能。
青年教职工的工作岗位如果常年固定不变,缺乏沟通和交流,容易诱发倦怠的工作情绪,也不利于保持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因此,青年教职工之间要定期进行轮岗交流,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创造性,增强青年教职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意识,激发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以此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青年教职工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职工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青年教职工培养工作,建设并完善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平台和机制,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科研领先、国际视野开阔的青年教职工团队,对学校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和长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