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瑜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金昌 737100)
第一,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与学分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完善,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标准;第二,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缺乏力度,在选修课程的创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学籍管理等问题较多;第三,教学管理机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很多制度及策略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第四,院校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发展对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看不见教学优势,在网络设备设施购置、图书资源建设及实训基地创设等方面过于落后,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硬件及软件设备设施严重不足。
随着学分制的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开展学分制就是凸显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兼具管理与考核2种职能。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活动时也应当凸显出灵活性,这样才能为学分制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及灵活性,才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的局面。具体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分制的贯彻落实情况,对院校及社会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建立起健全的选修课制度及学分考核制度,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也可以制定出具有一定差异化的管理制度,文科应当重点关注理论应用,而理工科则应当关注实践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分设置更为合理,教学管理工作也能紧紧围绕其全面开展实施。
课程体系的高效构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的课程,应当科学合理地设置学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直接指明专业方向,应当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适当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及未来职业发展自由选择课程。根据相关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开展,而忽略了选修课的拓展延伸。因此,高职院校对选修课的时间、学分、内容都应当进行整合分析,将艺术、音乐、体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另外,选修课应当是专业课的一种有效延伸和补充,通过选修学习学生能够拓宽自身视野。
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对象,教师作为活动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师的招聘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执教资格、综合素养、道德品质、教学能力等,基于院校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并且以此搭建起教学团队。同时,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搭建起相应的培训管理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引导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经验的积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进修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另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分制背景下所提出的重要教学手段,根据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及要求搭建起健全的教学结构,并且以市场发展规律作为基础导向,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随着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高职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时也逐渐引入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效化、科学化。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全面贯彻落实学分制能够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管理效率。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搭建起基于学分制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及策略,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工作,遵循教学相关原则和规律,不断健全完善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全面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学分制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学生也变得具有流动性,在这样背景下开展的教学管理应当对学籍系统、选课系统等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从根本上实现统一管理及集成式教学,以此推动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基于学分制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管理活动应当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的灵活性,适当增加选修课学分占比,加大师资团队建设力度,构建健全实训基地,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