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进展

2020-01-09 02:05李立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效复方制剂

吕 玥,汤 湧,李立言,阎 姝

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学指标的建立与测定方法的研究已由先前模仿西药药物分析方法的单一指标研究方法发展为多指标研究方法,如综合权重法[1]。本文综述了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以及基于药效相关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1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和部颁标准属于我国中药复方制剂的国家标准,是中药生产、使用时必须遵循的技术规定。通过药效学研究,初步证实中药复方制剂是否有效,药效作用的强度、范围、特点,与同疗效的其他药物制剂相比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及使用价值。

1985 年以前,中药质量仅依靠经验进行外观形态鉴别及显微鉴别,没有定量指标,缺乏专属性鉴别项目。因此,中药成分的不确定性影响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以及药效学评价。1985年以后,中药质量标准向着微观内在成分监测的方向发展,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鉴别开始引入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谢培山[2]最早引入薄层色谱鉴定中药。随后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等方法也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近年来,相关中药综合质量评价和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使用中药指纹图谱、“一测多评”方法(QAMS)、中药谱效关系、中药质量标志物等方法开展的研究也愈来愈多。

2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2.1 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是运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真伪,评价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综合分析的有效手段。与现有的单一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鉴定相比,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综合各种有效化学信息,使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因此,结合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的指纹图谱技术,有助于实现现代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分为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包括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薄层色谱法(TLC)、GC、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等。中药生物指纹图谱主要是测定各种中药材的DNA图谱,它对中药材GAP 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规范(SOP)、选择优良种质资源和药材道地性研究极为有用[3]。

随着薄层色谱仪器的发展,TLC 因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专属性强等特点,TLC 指纹图谱分析已逐渐成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分析手段及首选方法。赵如诗等[4]建立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TLC 标准指纹图谱,并对TLC 展开剂、显色剂等因素进行优化,利用优化条件对样品进行TLC 分析,结果表明了灵芝三萜的TLC 指纹图谱得到7 个共有峰,通过灵芝三萜的TLC 指纹图谱分析及其不同来源灵芝活性成分灵芝三萜药效的比较,为不同来源灵芝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及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HPLC 已经成为中药药材及其中药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HPLC 指纹图谱法也成为最常见的质量控制手段。段福先等[5]采用HPLC 及中药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不同产地的三白草药材的HPLC 指纹图谱,实验确定了20 个共有色谱峰为特征峰及其不同来源三白草活性成分药效的比较以及研究抗感染、抗氧化、抑制超氧基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活性药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了建立的HPLC 指纹图谱及分析模式稳定可靠,为三白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胡晓燕等[6]采用管碟法,以抑菌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板蓝根不同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确定抑菌活性最强部位后,建立10 批不同产地板蓝根样品的HPLC 指纹图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HPLC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抑菌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实验发现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关系密切。许雯雯等[7]将药效信息与各组HPLC 指纹图谱化学信息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色谱峰对抗炎活性的影响程度,再用BP 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建立谱效关系,实验确定了有25 个色谱峰与抗炎活性密切相关,有助于建立中药复方质量控制。

除了HPLC 指纹图谱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柴瑞平等[8]建立了生脉注射液UPLC 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实验进行了同一厂家多批次药品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同时测定了人参皂苷Rb1、麦冬皂苷D、五味子醇甲等11 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抗炎抗氧化、逆转组织损伤活性药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UPLC 指纹图谱分离效果良好、方法稳定,基本能够反映生脉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特征,为提升生脉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提供实用可靠的方法。

2.2 一测多评法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一步加快,市场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中药标准大多是以单一成分指标反映中药产品的质量,但中药的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单单以一个成分指标不足以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优劣。因此,多指标同步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优先方法。

传统的多指标质量控制要求足够量的对照品,而中药对照品分离难度大且价格昂贵。为了解决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王智民等[9]提出了“一测多评”法,即通过中药有效成分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测定某中药一个有效成分(对照品易得)的含量,而实现多成分(对照品难得)的同时测定,并通过检测木通中皂苷成分的含量而得到验证[10]。目前,继2010 年版《中国药典》首次收录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连的含量[11]后,2015 年版《中国药典》将该法的应用拓展至提取物等复方制剂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新增银杏叶及其制剂、丹参药材等成分的含量测定[12]。

QAMS 侧重研究药材的主要成分或药效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3],目前QAMS 已与其他的质量控制方法结合运用在中药药材及其复方制剂。杨宪等[14]采用HPLC 一测多评法,以木香烃内酯作为内参物,建立了该成分与去氢木香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从而对含有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行。何兵等[15]以中药材鱼腥草为研究对象,以绿原酸为参照物建立了鱼腥草 HPLC 指纹图谱并标定了其中 7 个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及槲皮苷),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将定性的指纹图谱结合定量的一测多评,全面评价鱼腥草的质量,为鱼腥草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3 质量标志物法 在《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收录的中药材中,有许多药材具有多基源的情况,给这些中药的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带来了难题。特别是当用这类药材制成复方制剂时,如果基于测定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的量来进行质量评价,通常难以真正反映该中药的质量与疗效的关系。因此,质量标准的关键在于建立具有特异性和可控性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至此,刘昌孝等[16]提出了中药质量标志物这一新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指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张铁军等[17]通过对延胡索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延胡索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药动学研究及其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并综合研究结果,确定质量标志物。最后以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黄连碱、巴马汀、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及原阿片碱7 个生物碱为质量标志物,建立了延胡索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控制方法。为了解决葛根中葛根素难吸收、生物利用度差无法作为葛根质量控制指标等问题,朱卫丰等[18]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通过分析给药后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对化合物-靶点-通路间显效方式进行探讨,结合入血成分的组织分布与疾病的病理部位和药物干预方式, 筛选出葛根药效成分为葛根素、大豆甘、大豆苷元,为葛根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思路。除此之外,Gao 等[19]、Bai 等[20]对中药质量标志物也做了深层次的研究分析。

3 展望

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医药领域地位的不断升高,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已经成为满足药效学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也带动了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迈进。多成分多靶点协同发挥药效是中药复方制剂的特色优势,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是采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以保证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包括药效学指标建立方法研究在内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融,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也为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好的分析研究思路。由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中,将继续以传统方法与药效学相结合去分析和研究中药复方,以更好的保障中药复方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药效复方制剂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
药效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本是同根生 药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