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思路与实践
——以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

2020-01-09 01:56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档案学教学资源课程体系

刘 洪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0061)

档案是人类社会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其原始性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专业人才,档案学本科教育则是为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理论研究输送人才的主阵地。

近年来,一方面社会对档案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档案学专业就业率却有所下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现象。档案学本科教学必须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动力,培养信息化背景下的综合管理人才、专业融合环境下的全方位人才和实际工作要求下的实践型人才,从而实现档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此,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从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综合改革与建设。

一、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保障。档案学专业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学术水平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坚持自主培养为主、自主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学科与专业建设,积极鼓励现有教师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同时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博士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参照学生评教结果,逐步实行教师竞争上课制度,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此外,本专业还从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研究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聘请了多名具有很高管理水平、理论水平或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打造跨界协同的师资力量。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一)课程与教材建设

档案学专业高度重视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突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紧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新形势,大力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自动化的教学;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适当压缩主干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和拓展类课程,初步构建起了由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提高课等板块组成的多层面课程体系[1]。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效果良好。建设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秘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7门专业课程教学网站,《档案学概论》、《电子文件管理学》实施双语教学。

档案学专业教材建设力争融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按照学科整合和最新学科成果进教材的原则,本专业课程全部使用获奖教材、规划教材及近三年出版新教材,《外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中选用了高质量的外语原版教材。此外,本专业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编写,规划和出版了《电子公文制作与传输》(2009年)、《公文与申论写作教程》(2008年)等教材。档案学专业将结合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发挥合作精神和团队力量,集体攻关,规划和出版高品质的档案学专业教材。

(二)教学资源建设

在档案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将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秉承规范标准、综合利用、强化评价、建设精品的原则,持续不断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是制定、修订并实施教学资源建设相关办法。档案学专业先后制定、修订并实施了《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规程》《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流程》《档案学专业课程标准》《档案学专业精品课程标准》《档案学专业资料室建设标准》《档案学实验室管理规范》《档案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规范》等相关办法,有效地促进了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共建、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树立“共享专业、共享课程、共享师资”的理念,建立开放的机制,完善合作开发档案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机制,通过教学资源的评估、观摩、研讨和推荐等活动,促进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档案学专业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三是提高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完善网络教学环境,推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在积极发展网络教育的同时,重视广播、电视、文字教材等方便实用的教学手段、媒体的整合和应用[2]。进一步发挥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和档案学专业三级教学平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分工合作,各有侧重,构建了资源共享、教学交互、信息互通、分层服务的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教学活动的组织,强化网络学习过程的指导与服务,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注意提高资源的质量,避免网络教学资源与其他媒体资源的简单重复;增强网络教学资源的针对性、适用性、时效性和拓展性,尤其注意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建立资源的利用率、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四是加快“档案学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档案学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以档案学专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核心,整合、开发档案学专业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档案学专业资源的利用和共享,解决档案学专业教学资源的供给不足,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全新的服务方式[3]。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以学科和课程建设为重点,探求学科发展规律,培植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丰富和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学科地位。一方面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探求学科发展规律,完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以课程建设为突破,丰富学科建设。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优化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本专业通过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定出了开放而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加强相关课程的调整与整合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以科学研究为后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立结构优化、富有开拓精神、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专业树立“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科研为第一位的新观念,充分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力的保障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教学管理改革

加强教学制度和教学条件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以教学制度和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构建科学灵活的课程体系,推行“参与型”双向教学方法[4],构筑实习就业相结合的平台,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探索与实践,撰写教改论文,积极与同行开展交流,汲取有益经验。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档案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究、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档案学专业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档案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诸多领域开展教学研究。

实施学分制、辅修制、导师制,丰富学生的个性发展。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较早实施了学分制教育,根据拓展专业口径,实现文理渗透、保障个性发展、全面推进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对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拓展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环节考核各部分学分要求以及选课、考核等做了具体规定。为配合学分制和辅修制的实施,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导师的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学分制、辅修制和导师制,三位一体,从教育教学制度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是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措施和改革举措。

推行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5];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与自学、讨论、研究、个案、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减少课堂教学时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组织材料、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建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和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并充分运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开展教学。

积极参与教学评估监督工作,切实改进教风,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学生给教师评分等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选派一位老师为学校督导组成员,并对学生信息员、学生给老师评分等进行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了监督的及时、公正、有效。

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是知行并重的教学理念。档案学具有突出的实践性,这个特点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传授档案学专业的系统理论,各种门类档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而且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为此,本专业树立了“知行并重”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注重教师以科研、教研促进教学;一方面既注重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科研能力的培养(如吸收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毕业实习外,还与安徽省档案馆、合肥市档案馆、国家电网安徽省公司、电子集团38所、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宝葫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二是多方整合的教学资源。除了利用学校、学院的各类图书资源、试验资源和档案馆资源外,本专业尤其注重利用社会资源,与20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定期前往各单位从事档案整理的一系列实践工作;同时,我们还与一些档案服务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以档案整理为工作内容的兼职机会,形成了多方整合的教学资源库。

三是跨界协同的师资力量。档案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特点,因此,要求教师队伍也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本专业师资力量具备突出的多学科专业背景,绝大多数是教师在具备档案学专业教育背景外,同时还分别有文书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历史学、图书馆学、计算机、科技史等专业的学科经历,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文书学、档案事业史、计算机、档案保护技术、古代汉语、文献编纂等分支学科的教学和跨学科研究工作,同时,本专业还从学校档案馆、图书馆及管理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聘请教师为本专业学生授课。此外,本专业还从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研究机构和档案服务机构聘请了多名具有很高管理水平、理论水平或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

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正确把握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构建了科学灵活的、档案学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开放型、多元化教师团队,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学科专业发展态势,持续不断地为安徽省乃至全国输送档案学专业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档案学教学资源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