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龙飞
(南京艺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京 210013)
一直以来,运用文艺的社会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不论是马克思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重要形式的界定,还是列宁对文艺“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 的功能概括,抑或毛泽东对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有力的武器”[1]848的高度认同,都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文艺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方面的可为性。习近平延续了这一基本理念,高度重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地位,旗帜鲜明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2]11-2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艺术院校文艺资源丰富,这些资源记录了艺术家们的伟大实践和精神历程,“既是对艺术院校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艺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题材和载体,也是学生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3]。因此,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有效整合能够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资源,利用思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渠道,有效实现铸魂育人。
文艺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累积了非常丰富的具有深刻内涵与教育意义的资源,这为优秀思想的传承提供了完备的素材,也为铸造与凝练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文艺门类颇多,囊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并且,真正优秀的文艺大师及其作品可以不分国界、不分民族、跨越时代。因此,在挖掘优秀的文艺资源时,应做到博采众长,即要汲取古今中外各类文艺样式发展成果中的精髓,以确保文艺资源库的完整性与全面性,从而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而这一资源库的有效建立,则有赖于各艺术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协同一致。
具体来说,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梳理所从事文艺门类的发展史,挑选出蕴含深刻思想、引发深入思考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优秀作品和具有高尚品行与人格魅力的艺术大家,尤其是那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与推动作用的文艺素材;而从事思政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则应仔细研读专业课教师精心挑选的文艺素材,根据思政课主干课程中的重要逻辑脉络,提炼出重要素材中的精神内核。依托文艺资源库,文艺与思政得以在思想内容上发生融合,而要使文艺真正能够发挥铸魂的效用,则要对其思想内容与思政课契合之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传播、渗透,使德艺互融不单单停留在理论梳理层面,还能在教学实践方面得以实现。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传“艺” 的过程中,应强化艺术承载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注重培养学生在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下进行文艺创作;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平时育“德” 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文艺素材,为理论解读与思想教化提供鲜活的文艺案例,令学生深刻体会文艺铸魂的必要性,从而能够悦纳思政课程。而当传艺和育德有机结合之后,文艺铸魂思想的渗透将为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提供后续动力。
习近平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虽然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学生亦可通过其他渠道汲取思想、塑造价值观念,但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与系统性使其在传递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有着其他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带着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周密的教学设计进入课堂的,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在接收教师传授内容的同时,亦能通过学生群体间的交流讨论对教学内容达成共识。虽然教与学的联动互通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覆盖性、针对性与深入性使课堂教学能够担当得起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因此,要有效发挥文艺的铸魂功能,也应当用足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推进文艺资源走向思政课堂。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因而要使文艺资源充分渗入思政课堂,这实际上有赖于思政课教师对文艺资源的有效把握与使用。思政课教师首先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文艺素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虽然前文提议的文艺资源库为思政课教师获取充分的文艺素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如果自身不具备基础的文艺学知识,在使用那些素材时就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泛读相关文艺类书籍资料,大致了解基础性文艺知识和一些经典作品,通过对美术史、音乐史等专业发展史资料的阅读,粗略了解各类艺术学科的起源与发展脉络”[4],以此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文艺资源库中的素材奠定认知基础。此外,思政课教师应当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利用文艺素材辅助教学。一般来说,案例分析法操作性较强,对于理论的支撑作用也较易显见,因而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逻辑脉络,从文艺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素材进行案例编写,并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有效呈现。而情感体验法也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的,只不过与案例分析法考验教师的案例编写与讲述能力不同,该方法旨在鼓励学生用角色表演或情景模拟的方式还原某一文艺作品中的片段,亲身体验作品所传达的价值理念。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方面也有着特殊的功能,而要使实践教学更好地发挥效果,则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现状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对艺术院校来说,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就是将学生的专业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充分彰显和发挥文艺的铸魂功能。具体来说,可以从学校整体性的规划整合与教师个性化的设计指导两个层面着手实施。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管理与资源整合功能,使各部分协同联动,共同为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生动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事实上,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多边活动工程”[5],不可能由思政课一个教师单独完成,而是必须借由各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共同协作。为此,学校层面应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小组,紧紧围绕文艺铸魂的目标,凝练各个学院、各个学科的发展特色,找寻艺术专业与思政的契合点,为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方向性指导与活动形式参考。在此基础上,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可以建立与思政课教师的常态联系,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艺术展演等活动时,在有机融入主流思想价值与先进文化方面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探讨。可以说,思政课教师能为艺术院校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思想政治理论指导,而艺术院校各类专业活动的展开同样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丰富实践形式。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合作,为学生实践主题与形式的选择提供指导,以达到实践教学文艺特色和铸魂实效兼备的目标。换言之,要想使得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上各显神通,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引领、与专业课教师的艺术指导缺一不可。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南艺作为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艺术学科门类颇多,因而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实际上需要思政课教师考量不同艺术专业各自的特色,在专业课教师的辅助下设计可行的实践方式。哪类思政实践主题与形式适合哪类艺术样式去表达,都不是恒定的或者笼统的,而是需要细致考察各类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兴趣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在思政课实践方面展现学生的专业才华与思想觉悟。